曾经火爆的海景房,没人要了?

ze11个月前健康882

如果说雪是南方人的集体执念,那么海则是每个内陆居民的终极幻想。

在海子当年写的一首诗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里种下了拥有一间海景房的理想。

在sturm und drang的房地产时代,众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矗立在海岸线上的海景房项目,确实让推窗看海成为了现实。

“家乡一套房,海边一套房”是中产家庭财富地位的象征,足以让亲朋好友羡慕不已。可惜潮起潮落,以前海景房的位置多高,现在跌得多惨。

海景房不能降价出售。

最直观的感受是,随着房地产行业不再光鲜,海景房不再受欢迎,不仅房价暴跌,而且逐渐卖不出去。尤其是一些小城市,因为入住率低,海边的一些小区甚至成了“鬼城”。

然而,如果把时间倒拨到2018年,在最受欢迎的海滨旅游景点之一的广西北海,海景房行业可谓热闹非凡。

当年,北海光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1]。很多人在享受“天下第一滩”的白浪细沙的同时,也开始想到买房,想续这美景。

毕竟相对于三亚和厦门这两个长期火爆的城市,北海的购房门槛要友好很多。

外地人的购房热情也促成了当时北海房价的高点[2]。

在某房产中介平台上,我们随机抽样了北海市海城区和银海区31个小区的1572套二手房的交易数据,根据交易时间计算出当地海景房各年的平均交易价格。

原来,2019年上半年,北海海景房的成交均价还是7368.3元每平米。但之后房价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到了2024年5月,已经跌到了每平米4794.5元,跌幅接近30%,这让原本期待房价飙升的业主始料未及。

但是,对于业主来说,比房子降价更可怕的是,降价后房子卖不出去。

据北海年鉴统计,2018年以来,北海二手房签约量开始下降。到2022年,一年只卖出7251套房,不到2018年的一半。

新房市场更是雪上加霜。2018年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功4.2万套,4年后已经直接下降到1.5万套。

伴随着楼市成交量的,是外地人来北海买房的热情。

回顾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外地人在北海购买的商品房面积占当年总销售面积的80%以上。

可以说北海那些年的楼市主要是靠外地人支撑的。

然而,到2022年,外地人在北海的购房面积已降至71.92万平方米,不到2018年的四分之一,购房面积占总销售面积的比例也降至51.58%。

这种情况并不是孤例。同样的故事已经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上演过一次。

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先是经历了一波不属于这个城市人口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潮和外地人购房潮,然后上演了一场虚幻繁荣的海景房泡沫破灭[3][4]。

现在打开房产中介的网站,你会发现,在乳山,只要10万就能买到一套海景房,成交平平的房子也有2000多套,更何况还有很多人想卖房却卖不出去[5]。

“天涯海角,空楼断肠人卖房”成为这里的一大景观。

海景房的“致命”诱惑

海景房,为什么总是让人向往?

对于一辈子想要房子的中国人来说,房地产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海景房就像在诱人的奶油蛋糕上加了一颗名叫“海景”的鲜红草莓,让人垂涎欲滴。

毕竟,一提到大海,人们总能立刻想到这些场景:悠闲地坐在摇椅上,沐浴着阳光,喝着冷饮,享受着海风缓缓拂过脸庞...且不说布尔乔亚有多小。

这种想象成功地将海景房与旅游度假深度绑定,也在很多人心中埋下了“我希望有生之年能有一间海景房”的种子。

尤其是在白天挤在小隔间,晚上睡在出租屋的大城市农民工眼里,推开窗户看大海的日常生活,不算高昂的价格,看着舒适的养老环境,说海景房是“梦想房”一点都不为过。

且不说在那个房价“逐日上涨”的年代,出于对房产长期升值的考虑,很多人也跟着炒房团的步伐,抱着投资的目的,争相购买海景房。

与此同时,房地产商也抓住人们对海景房的向往,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欲罢不能、不得不买的理由。

在开发商的炒作中,各种噱头一字排开:一线海景、诗意生活只是标配;可以生活,可以投资,绝对不耽误;天然氧吧,老年圣地,是晚年生活的最佳选择。

这些话,或真或假,是用来收割从度假居住到投资、闲置托管等各种需求的人,尤其是那些住在内陆,没怎么见过海的老年人。

比较常见的套路是“低价游看房团”。

很多海景房开发商都会去内陆城市疯狂打广告。各地报纸、电视台、小区电梯到处都是“免费住宿、低价旅游、顺便看房”的噱头,其实是“上午看海,下午看房,晚上收割”的固定套路。

据Fenghuang.com《风暴之眼》报道,一些开发商还会去公园给大爷大妈发传单。2019年,武汉、长沙等地数十名老人被看房团骗去乳山。他们一上岸,看到一圈海景,马上被带到售楼部[4]。

房地产销售人员就像饿狼抢食,用一套又一套“为未来幸福投资”的说辞,让老人们糊里糊涂地把毕生积蓄甚至“棺材本”都翻了个遍,以高出当地二手房数倍的高价购买海景房[4]。

但最终等待这些老年业主的不是完美的养老环境、四季如春的气候和等待升值的投资回报,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海景房,住起来真的没那么容易。

都说距离产生美,人们对海景房的幻想大多来自于不太了解。

当外国人真的住进海景房,真的可以平躺着,享受海边的慢生活,欣赏日出日落,宜居便捷。没事就去沙滩冲浪烧烤看海,玩得开心的人其实也不在少数。

当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会发现生活比诗和远方更有风湿和遥远。

在社交媒体的讨论中,海景房最受诟病的就是湿度。斑驳的墙壁,锈迹斑斑的家具,短路的家电,都是面朝大海的代价。

如果说北方内陆是一个巨大的干燥剂,那么沿海就是一个无敌的加湿器。

春天回南天,家每秒转水帘洞,拳头伸到空中都能拧出来。不穿上一条干爽的内裤都难受,更何况从家具到墙壁“什么都能发霉”。

夏天台风频繁登陆的时候,没有任何植被的海景房成了最先迎接大风的地方。此时住在海景房,能感觉到整栋楼都在晃动,分不清是来避暑还是来避难。

冬天,阴冷潮湿的海风吹过孤寂的沙滩和锈迹斑斑的门窗,让人苦不堪言。难怪沿海城市流行一句话:“面朝大海,风湿拄拐”。

海景房的生活成本远不止这些。比如乳山银滩,这里的海边社区密集,但医院、学校、商圈等配套设施很少。房子像鸽子笼一样整齐统一,没有一点生活的温度和气息。

业主们吐槽这里“卖菜的不多”,打开了外卖软件。只有少数餐厅还在营业,而且送货距离较远,费用也不低。

我家附近的小超市卖的东西就更少了。不再想做饭的年轻人来了,只能被迫早起买菜。

更神奇的是,这些以长寿养生为主的海景房,附近的医疗资源都很薄弱,更别说三级甲等医院了。连CT之类的检查都要坐车半个小时。冬天连叫车都得“运气”[3]。

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郊区海边往往位于城市边缘,配套设施较差。开发商在卖房时信誓旦旦地说要完善小区的配套设施,打造集购物、娱乐、艺术于一体的度假生活综合体,但由于人流不足,那些承诺大多成了纸上谈兵;落后的配套设施,跟不上的公共交通,让后来愿意来的人越来越少,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恶性循环。

禁售之下,炒房团失望而归,留下为房子努力了一辈子的普通人苦苦挣扎。有人安慰自己“至少有房子,总比烂尾巴强”,也有人选择离开。

他们花光了所有的钱,只为梦想一个美好的生活,却万万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无底的噩梦。

参考:

[1]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19).北海年鉴2019。

[2]安居客。(2024).北海历史房价。于2024年6月14日从https://anjuke.com/fangjia/beihai/取回..

[4]吕银玲,&;刘培华。(2022) 60万买海景房:大部分亏损始于39岁独子的医药费。凤凰网金融风暴眼。于2024年6月13日从https://i.ifeng.com/c/8ILAwzQLjVg取回..

[5]贾立安。(2024).二手房-威海-乳山。于2024年6月14日从https://weihai.lianjia.com/ershoufang/rushanshi/取回..

相关文章

过去二十年,上海人口是如何迁移的

【/h/]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过这个问题:一个中心人口下降的城市,正在发生什么?目前,这种情况确实在上海发生。从2000年到2020年的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被认为构成常规意义上上海中心城区的黄浦、徐汇...

低调的SDK服务商,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执法焦点

【/h/]美国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近起诉美国InMarket公司涉嫌通过SDK插件非法收集信息。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面向消费者的终端获取数据,然后将其出售给各行业的公司。目前,双方正在努力...

中国资本入局《阿凡达》,好莱坞也会出国产大片了?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收于549.15亿元,国产电影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贡献了全年票房的83.8%,年度票房前十的电影也是国产电影。1月3日,有消息称中影公司进军好莱坞。 国家商报记者1月3日...

数据流转“出境”比“入境”难,跨境信用互认探路

在香港申请信用额度已经两个多月了,陈先生为一份难以跨境流通的信用报告不知所措。 陈先生在佛山经营药材和保健品生意,今年想打开香港市场,作为与其他国家贸易的跳板和中转站。香港和内地通关后,他很快在香...

解码10月金融数据:政府债券拉动社融增长,信贷需求仍待修复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0月份金融数据: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新增社会融资1.85万亿...

人口第一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h/]铁饭碗越来越不“铁”了。【/h/]我【/h/]继多个人口小县主动“瘦身”后,中国户籍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有所动作。【/h/]日前,河南省启动事业单位改革,省级事业单位精简不低于50%,事业编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