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荒漠”杭州,走出一个餐饮IPO

ze11个月前健康319

浙商王秦颂继续踩油门,奔向港交所。

6月19日,休闲中餐厅运营商绿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截止到最后一个实际日期,绿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设了382家餐厅,覆盖全国21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就餐厅的营收规模而言,绿茶集团是中国第四大休闲中餐厅,但就餐厅数量而言,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餐厅扩张计划在绿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除了综合利用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为餐饮网络扩张提供资金外,IPO募集的部分资金也用于此目的。具体而言,此次在香港IPO,绿茶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扩大餐厅网络,设立食材加工设施,并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

而且餐厅扩张计划需要的资金量也不可小觑。根据绿茶预计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2月31日、2027年12月31日,新开餐厅的计划投资成本分别约为2.98亿元、4.074亿元、5.722亿元和6.247亿元。在刚刚过去的2021-2023年,绿茶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0.25亿元、3.03亿元。这可能也是绿茶近年来屡屡寻求上市融资的原因之一。

而且这也不是绿茶的第一次IPO之旅。早在2021年3月,绿茶就向港交所提交了手表。不幸的是,它没有完成所有的工作。同年10月,再次发起冲击,仍以失败告终。2022年4月,绿茶再次敲开港交所的大门,但半年后依然只等“失败”。如今时隔两年,2022、2023年经营状况和业绩更新的绿茶卷土重来。

资本市场这次会给绿茶开绿灯吗?

“网上名人餐厅”是在美食沙漠中成长起来的。

招牌“绿茶”对于Z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并不为人熟知,但对于很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80后、90后来说,“绿茶”是他们尝过的第一家“网络名人餐厅”。

绿茶在餐饮界驰骋的那些年,行业内并没有“后郎”温鹤友、葛老关等人的踪影。2008年,第一家绿茶餐厅创下了14次/天的翻台率纪录,这还是远远落后于很多餐饮品牌。

“我第一次吃绿茶的时候,还是2014年左右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只记得环境不错,服务不错,菜品新颖,价格也不贵。可以说价格很高,唯一不好的是要排队。”仍在北京工作的林青还记得那天在饭桌上点的那道菜“面包诱惑”。

十年前一篇报道中的一句话,可以直接说明当年绿茶有多火——2014年绿茶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单店日均客流量可达1500人,平均每人排队两小时。”同年,创始人王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一天四倍的周转率就是保本,最高的是七倍。四次应该是大众餐饮的一个门槛。如果达不到,可能就要考虑有没有问题了。”

十年前绿茶当之无愧的“网络名人餐厅”称号。

有意思的是,那些年消费者蜂拥而至的绿茶发源地,就是被贴上“美食沙漠”标签的杭州。这个故事从一对夫妻携手创业开始。

52岁的王和44岁的陆长梅是绿茶的创始人和最终控制人。创办绿茶的想法,源于他们2004年在杭州创办的“绿茶青年旅舍”。

更早的时候,厨师王做过很多工作,包括外贸和煤炭生意,还出国到德国做生意。直到2004年,跑遍万里路的浙江绍兴人王回到浙江杭州,和妻子卢长梅在杭州西湖附近开了一家“绿茶青年旅社”。旅舍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生意极佳,常年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背包客。

起初,王夫妇就像很多青年旅舍老板一样,除了住宿服务,还提供餐饮服务。但正是在与全国各地背包客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逐渐意识到融合菜最适合广泛的顾客。因此,有烹饪背景的宋开始研究融合菜肴,并开发了几种深受顾客欢迎的菜肴。

烤鸡、火烧虾,日后绿茶的招牌菜,都是王夫妇在经营旅舍期间研发出来的。直到今天,王仍然是绿茶菜单设计团队的直接领导者。

绿茶青年旅舍的餐厅,因为菜品丰富,价格实惠,环境优越,很受欢迎,成为日后绿茶餐厅的雏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来餐馆的人与日俱增,甚至赶上了来住宿的人。因此,王和卢长梅决定把招待所和餐厅“分开”。

2008年,王和陆长梅在湖畔开了第一家绿茶餐厅,并逐步建立了全国餐饮网络。2010年,绿茶走出浙江,登陆北京。于是,北京有了“第一代网络名人餐厅”,一到就人满为患;此后,绿茶乘胜追击,将商业版图扩大到上海、苏州、宁波、广州等地。

截至最后实际日期,绿茶的餐厅网络包括382家餐厅,覆盖中国21个省、4个直辖市和2个自治区。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休闲中餐厅品牌中,餐厅数量排名第三,营收排名第四。此外,根据同一数据,绿茶是专注于提供综合菜肴的休闲中国餐厅品牌中收入最大的餐厅品牌。咨询报告显示,休闲中餐厅市场高度分散,市场参与者众多。2023年绿茶将占据0.7%的市场份额。

目前绿茶也有在海外开新店的计划。“我们计划在2024年在香港、东南亚和北美开设新餐厅,我们将继续在当地消费者可能对公司品牌感兴趣的海外城市选择性地开设新餐厅。”

四次闯入港交所,绿茶不服输。

餐饮行业对绿茶并不陌生,但在创投圈,成立于2008年的绿茶略显低调。

总体来说,绿茶的股权结构并不复杂。招股书显示,在IPO之前,绿茶的控股股东为王和卢长梅,他们通过家族信托持有约65.8%的股份。Partners Group通过旗下基金Partners Gourmet持有28.2%的股份;此外,限制性股票单位的提名人持有6。%的公司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何忠集团也是绿茶的唯一机构投资者。也许很多人没听说过“何忠集团”,但在资本市场上,中和集团绝不是无名小卒。作为全球顶级私募母基金,中和集团早在2006年就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其管理的最新资产为1470亿美元。除了是CDH、弘毅、IDG等众多知名PE背后的LP之外中合集团也进行直接投资,主要涉及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在国内,除了投资绿茶,中和集团还投资了爱婴房、董酒新怡等项目,但总体来说,其销售的频率并不频繁。

2015年,绿茶通过何忠集团私募股权投资团队的专业人脉介绍认识了何忠集团。何忠集团在2015年对中国餐饮行业进行了评估,并在过去两年与绿茶的董事们举行了多次会议后,于2017年决定投资绿茶,投资4.5亿元拿下绿茶近30%的股份。按照当时的投前估值,2017年绿茶估值约为15亿元。

对于本次IPO,招股说明书中暂时没有披露拟募集资金总额,但给出了资金用途,为“扩大餐厅网络,设立* *食品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补充流动资金”,也与之前提交的招股说明书版本相同。据2022年市场消息,绿茶预路演计划融资1.5亿美元,本次IPO募集资金总额可能也是如此。

时隔两年,再次敲开港交所的大门,绿茶也带来了最近两年的经营业绩。

在财务数据方面,绿茶的表现可圈可点。2021年至2023年,绿茶营业收入分别为22.93亿元、23.75亿元和35.89亿元。同期调整后净利润分别约为1.38亿元、0.25亿元、3.03亿元。至于对餐饮企业尤为重要的“周转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绿茶整体周转率从2021年的3.23次下降到2022年的2.81次,但2023年绿茶周转率恢复到3.30次,与新冠肺炎疫情前2019年的3.34次水平相近。

从门店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6月11日,绿茶餐厅网络由382家绿茶餐厅组成,覆盖全国所有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和79个三线以下城市。绿茶表示,公司计划在2024年新开112家餐厅。截至6月11日,该公司已有30家餐厅开始营业,另有37家餐厅签订了租赁协议,其中27家已开始装修。

虽然绿茶已经走出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回到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门店扩张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绿茶背后的问题同样明显。

“新颖的菜品”是前十年让绿茶成为“网络名人餐厅”的关键,但十年后,其“人气菜品”中所列的面包诱惑、绿茶烧鸡、绿茶烧烤依然是多年前的招牌菜。

但现实是绿茶从未停止过食品研发的步伐,内部也非常重视产品和菜单研发。如其所言,“得益于中式融合菜灵活多变的特点,我们定期更新菜单,为顾客提供新颖的用餐体验,紧跟最新的饮食趋势。我们可以不断推出新的受欢迎的菜肴,这使顾客热衷于光顾我们的餐厅,并将我们与其他休闲餐厅区分开来。”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绿茶分别推出了178款、172款和168款新品。大致来说,每两天就推出一款新菜,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款新品成功“上位”,受欢迎的依然是“老面孔”

香港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回想起来,绿茶上市已经三年了。

从2021年开始,绿茶集团就踏上了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主板上市的征程。分别于2021年3月、2021年10月、2022年4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请,但三次都未能通过聆讯。

今年6月19日,绿茶再次提交招股书,但提交招股书并不意味着绿茶一定会在短时间内上市。

众所周知,2022年开始消费投资进入“去泡沫”期,投资热情下降,二级市场难度不算太大。随着“红黄灯”的传播(其中“红灯行业”包括食品、防疫、白酒等。)2023年初,消费企业突破IPO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许多消费公司,如大阳时嘉、紫林醋、家乡鸡、德州扒鸡和卧龙食品,都主动撤回订单,终止IPO。

虽然,相比而言,与审慎的a股市场相比,香港资本市场审核周期更短,上市标准明确,门槛更低,程序相对简单,更倾向于国际化,所以包括餐饮在内的消费类企业更容易满足赴港上市的条件。目前,港股还聚集了一批餐饮品牌,如海底捞、呷哺呷哺、九毛九、周黑鸭、海伦士等2024年,将会出现米雪冰城、顾铭、沪上阿姨等新茶品牌陆续上桌的“盛况”。最后茶百种更胜一筹,获得了“新茶第二股”第一名。

然而与此同时,很多赴港IPO的餐饮企业却停滞不前。杨国福、老王,甚至最近交了四次的绿茶,之前都经历过三次“失败”。此外,现在和绿茶一样,招股书中处于“正在加工”状态的餐饮品牌还有米雪冰城、、元、上海阿姨等企业。

绿茶的港交所之旅只是一个开始。

不过好在相比2023年港交所IPO数量和IPO募集资金双双下降的数据,2024年有好转的迹象。2024年伊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发布积极乐观的展望报告,预测冷清已久的港股IPO市场将迎来复苏。

德勤和普华永道预测,2024年将有8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香港IPO市场有望在2024年再次跻身全球前三大融资市场。毕马威预测,今年香港将有90家公司上市,融资1000亿港元,在全球交易所融资额排名中将重返前五。2023年,香港没有出现融资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IPO。毕马威指出,得益于大型公司分拆项目的实施,预计2024年5宗IPO将融资50亿至100亿港元。

根据HKEx的最新数据,向HKEx提交上市申请的内地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截至6月,已有26只港股新股上市,共筹资113.64亿港元。目前主板处理的新增a股申请约24家,其中内地企业占75%。对此,多家机构预测,这种增长趋势还将持续。

绿茶能否冲击IPO成功接下来,从杭州一路走到港交所,从最早的旅舍餐厅到现在的382家门店。从一家“网络名人餐厅”发展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8年,绿茶书写了一个关于中国餐饮市场的故事。

(本文林青为化名。)

相关文章

信用债十年违约透视:民企违约周期或将结束

1.12%、1.11%、1.10%——2024年1-3月,信用债整体违约率逐月下降。华创证券的催收团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一季度新增违约主体仅有两家。从民营企业信用债违约情况来看,1、2月民营企业债...

港交所不是露天的,打风不停市是啥意思?

2024年6月1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宣布,未来,HKEx不会在恶劣天气下停止交易。‍‍‍‍‍‍这意味着香港将结束长期以来在台风和暴雨期间关闭市场的传统。‍‍‍‍‍‍‍‍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前一...

海尔集团狂砸百亿,入主“中国血王”

陕西国资入主派林生物(000403)后。SZ)并进入血液制品赛道,家电巨头也斥资数十亿跨界拿下“中华血王”。6月18日晚间,上海莱士(002252。SZ)披露,在公司股东Grifols,S.A .(以...

监管高度重视,部分公司回购进度条仍为零

【/h/]1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等多项新规,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重要性,提出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

旧手机贩子转战光伏业,欲成雷军

【/h/]光印科技的创始人是首席执行官文的一个特别简单的想法:节约用电。【/h/]两年前,他给住在老家的父母买了一套高档电器,结果“家里用电太多”。他头疼,身边的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反正自建房屋顶大,...

2023年最惨的基金,建仓在了ChatGPT概念股的山顶上

在经历了2023年一、二季度的大涨之后,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业股价普遍出现了深度回撤。 最惨的是那些高位追涨人工智能概念股的基金和市民。 第一,“德邦利润稳定增长”其实是稳中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