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疯狂招聘职业催收人,背后什么信号?

ze11个月前健康584

战国时期,孟尝君养了三千客人。为了养活这么多人,他做起了放高利贷的生意,还雇了他的一个门人冯贵做“总收账员”。这可能是史料中对收藏界最早的记载。

没想到,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冷门职业”撞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近日,微众银行、三湘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至少5家银行发布招聘公告:

急求专业收藏者!

财大气粗的银行还得亲自出门讨债。

不仅如此,更多的信号正在密集出现。以前烹油花的金融业,恐怕才刚刚开始遭殃。

1

一夜之间,银行纷纷瞄准了“专业催收员”这个岗位。

5月29日,微众银行面向社会招聘业务支持岗(外包运营),实际管理外包催收业务。包括对外包催收机构日常绩效指标和流程指标的监控,对外包催收业务、质量合规性和催收强度的检查和监控,以及对催收机构外包催收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等...

5月31日,三湘银行官方企业微信发布招聘公告,共招聘“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高级电催人才”等7个岗位。仔细一看,门槛挺高的。

来源:湖南三湘银行微信官方账号招聘信息

在传统印象中,收藏行业对学历和经验要求不高。哪怕平均学历只有初中,面试也基本能过,几乎是零门槛职业。

但是现在,本科以上学历,法律金融背景,多年工作经验,都成了白纸黑字的硬性要求。

不仅如此,深知当代农民工心理的银行还抛出了终极诱饵:编制。

6月6日,中国光大银行在官网发布招聘信息,招聘北京“贷款业务电话催收岗”3人。除了要求本科学历,这个职位的机构是中国光大银行总行,而且是“银行正式设立”!

【/h/]Boy,曾经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收藏员,已经变成了“职场白领”和“精英群体”。

来源:中国光大银行招聘网站

据公开报道,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浙商敏泰商业银行、浙江泰隆银行也发布了招聘、征集相关人才的信息。

一般来说,银行催收倾向于选择外包业务。毕竟很多脏活累活都不好干,你懂的。收藏界难免会涉及一些“威逼利诱”的行为,容易引发纠纷。

那么,为什么现在银行都要亲自出马呢?

一个原因是近年来收藏界身上的“紧箍咒”越来越紧。

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指引》,强调金融机构应审慎外包,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并从实务层面做出规定:

例如,每天22:00至次日8:00不得进行催收操作,单个债务人每天催收总次数不得超过3次...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国有银行总行人士也表示:银行通常会招聘催收人员来执行相关合规要求。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银行+暴力催收”,弹出近两万条投诉信息。很不幸,很多大银行都榜上有名,包括刚才提到的一些。

今年1月,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被罚200万;4月,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被罚款40万元...他们因未能管理托收的外包业务而被罚款。

外包公司干的脏活,银行得自己背锅。

不过,相比合规经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

2

梳理几家银行的财报数据,发现不良贷款增长真的太快了!截至2023年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4.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02亿元;微众银行不良贷款同比增加21.55%,至60.41亿元;三湘银行不良率1.75%,较2022年末上升22个基点。

就连大银行也没能幸免。

据“财富猫”统计,国内12家银行中,去年不良贷款总额上升的有10家。

宇宙银行号称“一天赚10亿元”,平均每天新增不良贷款近亿元。

来源:财神猫

银行为什么这么着急收款?事实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不还钱。

聪明如银行,一直是“雨天收伞,晴天卖伞”。为什么?

好吧,都怪房地产。真的很让人失望。

银行住房相关贷款主要包括开发贷款和抵押贷款。一个借给开发商,一个借给购房者。从2021年开始,开发商就像鞭炮一样爆炸。平日里稳坐钓鱼台的银行惊恐地发现,去年借出去的钱今年收不回来了,可能永远收不回来了。

以三湘银行为例。2023年,房地产和建筑业贷款总额超过30亿元,占贷款余额的比重超过8%。虽然年报没有披露住房贷款的不良情况,但恐怕难以乐观。

来源:三湘银行2023年年报

这次公开招聘催收员的银行基本都是中小银行。中小银行的房地产不良率远高于大银行。

前阵子,贵州银行财报截图疯传,很多人都惊呆了。该行房地产贷款规模只有75.41亿,而不良贷款实际占30.46亿,不良率高达40.39%。

每借出100万,40万收不回来,真的很吓人。

重庆农商行更是“两连涨”。2022年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已经达到7.28%,2023年直接飙升至9.28%。在多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

来源:金融界

随着这一轮楼市下行冲击波,一直稳如泰山的个人房贷也开始出问题了。

一直以来,2亿房奴是最让银行担忧的“优质资产”。他们可以不吃饭,也可以买衬衫,但每月的款项必须按时归还。

国有银行的住房相关贷款基本在20% ~ 30%左右,主要构成是个人房贷。

然而,在“购房需求低迷”和“提前还贷潮”的双重夹击下,优质资产正逐渐失去香味。

人们不仅不喜欢借钱,而且似乎也不愿意还钱。据安永统计,2023年,上市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从2022年的0.45%上升至0.49%。

多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上升,包括部分国有银行:

农业银行(+0.04%)、邮政储蓄银行(+0.02%)、工商银行(+0.05%)、建设银行(+0.05%)...

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拍卖行的数量在迅速增加,而且房子的数量是最多的。

据中指拍卖数据库监测,2023年,全国拍卖市场各类拍卖行共拍卖79.6万套,比去年增长36.7%。其中,住宅拍卖38.9万套,同比增长43.01%,超过平均增速。

银行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几年前,如果有业主敢让房子止赎,银行绝对是顽固不化,起诉查封拍卖一条龙安排。就算拍卖行打折出售,银行也能拿回大部分的钱。

而且现在银行也发现拍卖行的折扣越来越大,很多房子其实已经“资不抵债”了。还不如劝业主不要断供,哪怕每个月少交一点。这就得多招几个藏家给业主做思想工作。

据报道,一些银行已经主动向购房者发放房贷,每月只需还四分之一的房贷。

原本象征着魅力和稳定的银行,渐渐被乌云笼罩,日子不好过了。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息差收窄,银行利润持续萎缩。

降薪裁员接踵而至。听说有的学校招的员工在网点干了两三个月就不干了。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去银行上班,相当于1993年进国企,2019年买房,2022年炒股,2023年做餐饮。都是坑。

如果房地产不回暖,银行的日子可能也不好过。

3

在2005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全国工商联住宅行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大胆地说,中国的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银行。

时至今日,情况似乎依然没有太大变化。

毕竟过去二十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哪个行业最赚钱,钱就会第一时间冲进哪个行业。

很多时候,开发商是银行的客人,借钱太容易了。发债规模和贷款额度可以商量。只要项目有利可图,一切都好说。

现在,房地产和银行必须保持距离。不仅仅是银行,整个金融业都要经历一次“脱胎换骨”。

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上发文,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简单来说,金融行业不能再“唯利是图”了。哪里需要支持,金融业就要站出来承担责任,深圳要习惯做配角。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构成中,金融行业以20.1%的份额遥遥领先。相反,金融强国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占36.4%,金融产业仅占11.6%。

这种情况必须扭转。

前段时间,芯片R&D国家基金三期成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行集体出现在股东名单上,总投资1140亿,占股近三分之一。

这就是责任的体现。

前几天的论坛上,潘行长也说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没有继续增长,占比还在下降。

【/h/]炒房比真金白银快,但一定要走一条艰难而正确的路。

金融业放弃了过去赚快钱的机会,告别了“好日子”。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相关文章

零食巨头合并,县城又一超级独角兽诞生

这一幕还是来了—— 昨日(11月10日),平价零食集合店旗下品牌“忙碌零食”和“赵一鸣零食”宣布完成战略合并,忙碌零食创始人周岩将出任新集团董事长。至此,两位头部选手在打折零食赛道走到了一起。...

专访王永利:年内人民币汇率或难重回“7”以下

【/h/]美联储在2022年开始大幅加息以应对通货膨胀,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溢出效应。美联储最近的“叫卖”和预期的加息导致许多国家的货币遭遇逆风。【/h/]其中,亚洲多国货币大幅贬值引发广泛关...

7元一斤的猪肉,还会跌多久

第四季度,猪肉价格继续下跌。近期全国猪价大面积跌破7元/斤大关,养殖端再次进入深度亏损阶段。 根据Mysteel的数据,今年以来淘汰母猪价格持续下跌。到2023年第49周,全国淘汰能繁母猪均价为8...

长江电力“无动力滑翔”

2024年4月30日,长江电力(SH:600900)发布的《2023年报》显示:营收711亿、同比增长13.4%;归母净利润272亿、同比增长14.8%;每10股派现8.2元,总金额超过200亿,相...

经济和股市,越南两手都要抓

【/h/]* *率先发展股票市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加快经济复苏,越南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吗?【/h/]当地时间上周三,越南* *迷郑明在河内政府办公室主持了一次会议,讨论2024年股市的发展,这是...

“家里有矿”是王道

【/h/]“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黄金是天然的超主权、去中心化货币,其保值避险的价值日益凸显。【/h/]2024年,美元走软、地缘政治冲突接连爆发,国际金价冲上2000美元/盎司。【/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