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信托近10亿医养项目被指“烂尾”,引爆信任危机
作为“万向体系”金融版图的重要一环,万向信托正处于违约的漩涡中。随着投资者的维权活动,鲁父子构建的金融帝国将可能遭遇信任危机。
11月28日,投资者与万向信托协商。来源:投资者提供。
万向信托违约源于投资者维权活动。11月28日,数十名投资者聚集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反映万向信托两款产品未能如期兑付,质疑其资金用途。
其实停付的产品可能不止两款。投资人提供给蓝鲸的公告截图显示,万向信托已经有数十款信托产品无法正常兑付,风险正在累积。
为了弄清这起背信事件的细节,11月29日上午,蓝鲸记者走访了位于杭州武林门的万向信托总部,前门嵌有“万向信托”字样,表明这栋十几层的大楼是该公司的专属办公楼。
11月29日,万向信托总部门口。来源:记者拍摄。
记者表明采访目的后,来访接待人员刷手机,淡淡回应:“你需要有人接你才能上去。”随后,记者试图约见冯晓主席或王永刚总统及其助手,但均被接待员拒绝。“大家都知道总裁的名字,总裁助理可以预约,但是具体名字你得告诉我。”多次沟通未果,记者最终未能探访办公区。
从一位送货进楼的快递员口中,记者了解到楼内办公情况如常。“有两三百人在里面工作。”万向信托的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拥有311名员工。除了杭州总部,公司在很多地方都有财富中心。
重点:涉案产品规模近10亿。
11月29日下午,蓝鲸记者见到了多位维权活动的参与者。“从8月份停发工资开始,我们就一直找万向沟通,但是没人管。昨天因为督导,万向(高管)答应帮我们约陆伟鼎,算是有点进步了。”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
据悉,28日的维权活动主要由健康教育2号和4号产品的投资者参加。基金管理报告显示,两款产品总存续规模为9.834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贵州六盘水虹桥医院医养一体化项目。
2号、4号产品基金管理报告,来源:投资者提供。
在沟通过程中,投资人多次向记者强调“健康教育2号、4号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这两个产品都是万向自营的,都是万向自己运营的。当销售让我们买单的时候,很明显万向会兜底。”产品推荐书显示2号产品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但同时产品风险说明书也提到“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2号产品推荐,来源:投资人提供。
投资者所说的“万向自营”是指产品交易对手为万向信托的控股公司。根据推荐,健康教育2号的交易对手为贵州万华医疗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华地产)。天眼查信息显示,万向信托持有万华地产70%的股权,另外两个股东贵州高波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波商业)和四川华泰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建设)持有剩余30%的股权。
万华地产作为信托项目的交易对手,在股东层面存在风险点。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万华地产股东之一的华泰建设卷入两起合同纠纷,今年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的失信公司。今年6月份以来,该公司法律纠纷频发,可查到多份法院执行记录。此外,今年8月,该公司还因虹桥医院项目违法建设受到行政处罚。
记者了解到,虹桥医院项目是以万向信托和华泰建设为联合体的PPP项目。正是基于这种模式,万华地产的另一大股东高波商业具有国资背景,高波商业的实际控制人为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投资人:巨额项目资金使用存疑。
作为此次事件的焦点,在万向信托的推荐中,六盘水虹桥医院PPP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为虹桥医院项目,二期为虹桥医院医养一体化项目。从公开报道来看,整个医养一体化项目分为三个板块:虹桥医院、万华别院医养公寓、万华上街智慧街区。
为了求证医养一体化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蓝鲸记者今天下午就公用电话致电万华地产,接听者自称是万华别院售楼部。在得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的购房意向后,他表示公寓目前在建,共四栋,其中两栋已经对外出售。预计明年6月左右交房。至于配套的虹桥医院,也在建设中。主体建筑明年完工,实际运营要晚一些。
今年10月虹桥医院项目现场。来源:投资者提供。
对于营业部的说法,前述投资者并不认同。“我们有投资人今年10月份去六盘水实地看了项目。只建了医院的专科楼,有体检中心。主楼门诊楼和住院楼还没建,未完工程已经停工。两套公寓已经接近完工,处于保送状态。”
虹桥医院公开渠道信息较少。今天下午,跟随医院发布的网上招聘信息,记者尝试拨打其公开电话,却显示已欠费。另外,在很多网上的文章和视频中,虹桥医院显示的是健康管理中心大楼,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的情况不详。要知道,虹桥医院在规划之初就是按照三甲标准建设的。
虽然双方对医养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意见相左,但万向信托在今年11月24日公布的中期信息披露中提出“引入新的建设资金”和“调整医院建设节奏”,说明项目建设确实遇到了问题。
11月24日发布的临时信息披露,来源:投资者提供。
对此,投资者认为,虽然万向信托将项目问题归咎于宏观环境,但仍无法解释为何巨额资金投入项目却没有完成。“我们有(请)专业的房地产专业人士来评估,现在建的一些部分的正常成本远远低于筹集的资金量,所以我们非常怀疑投资者的钱去了哪里,我们需要在监管干预后获得信息来证实我们的猜测。"
万向信托:去年信托项目收益111亿。
作为此次信托违约事件的主角,万向信托近年来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公司在官网呈现的年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信托项目收入分别为120.54亿元、91.13亿元和111.07亿元,其中2022年信托项目净利润为90.67亿元,同比增长约19%。
纵观各类信托项目,近年来公司类信托项目整体收益率有所上升,但清盘后信托项目数量明显下降。
年报显示,2020年,万向信托已清盘信托项目加权平均实际年化收益率在6.07%-6.93%区间,到2022年,该数据为9.05%-11.11%。随着清算项目收益率的上升,近年来公司清算项目规模稳步下降。从2020年的348个项目到2022年的143个项目,清算项目总量也大幅下降。
此外,万向信托的员工数量也有所下降。2020年底,员工总数为373人,到2022年底,剩下311人,员工数量每年减少7%-10%。
万向信托股东资料,来源:年报
作为“万向系”金融版图的重要一环,万向信托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通过万向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万向集团)、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向控股)等核心公司,鲁伟鼎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万向”金融帝国,其控制着万向钱潮(000559。SZ)、万向德农(600371。SH)、承德露露(000848。SZ)和顺发恒业。根据Choice的统计,截至三季度末,万向在四家公司的股份均未被质押。
此外,万向系的金融机构多达20家,拥有信托、银行、保险、基金、支付、期货等牌照。
作为浙江知名的金融集团,很多投资者都被“万能系”的光环所吸引。“我们投资万向信托很多年了,也是为了万向的名气。销售一推,还说万向集团的慌?产品肯定不会有问题。”谈到当初决定投资,很多投资人都提到是来自万向名企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