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闽浙”沿海城市群,谁是领跑者?
又一个国家级城市群被命名了。
日前,国务院就《福建省国土空规划(2021-2035年)》发布批复,其中两次提到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加快发展壮大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促进闽东北、闽西南及周边省份城镇协调发展,共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作为19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诞生不过两年多,却屡屡引起全国关注,可见其重要性。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谁是龙头?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应该如何协调发展?
1。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是怎样的?
在新一轮城镇化中,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正在成为新的空载体,肩负着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任。
著名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都属于城市群的概念。超级城市群通常是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n个大都市区的聚合。
十五期间,我国规划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
虽然都是“国家级”,但发展模式、成熟度、战略定位不同,并不都是一个级别,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档次。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居于首位,是中国最成熟、最知名的城市群,也被视为城市群的“五极”。
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城市群位居第二,与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城市群处于同一区间。
这些城市群已经初具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属于“开发拓展”的范畴。
排在第三位的是九个城市群,包括哈尔滨-常州、辽宁中南部、云南中部、天山北部。
这些城市群还处于概念阶段,只是地理上的联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还需要“培育和发展”。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为什么能排第二?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虽然是“十四五”最新提出的概念,但其前身海峡西岸城市群早在10多年前就已形成,相关规划出台更早。
当时,海峡西岸城市群曾经覆盖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四省二十多个城市。但规划范围过大、城市过于分散、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引导、凝聚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城市群一体化进展不及预期。
也许正因为如此,十四五期间海西城市群被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取代。
新的城市群,没有江西的存在,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命名为“沿海”,意味着更多的战略重点。
升级后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将连接粤东、厦门、张泉、福州都市圈和浙南,串联福州、厦门、泉州、汕头、温州,形成绵延数百公里的狭长城市带。
这一地区不仅是地域文化特色最鲜明的地区,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济活力远高于许多内陆城市群。
更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南,长三角城市群在北,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这种区位布局,让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在诞生之初,就显得与众不同。
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谁是领头羊?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战略地位重要,但一直没有明确谁是领头羊。
无论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世界级城市群,还是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强大的中心城市作为引领,形成区域向心力,从而推动一体化发展。
相比之下,无论是早期的海峡西岸城市群,还是最新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始终群龙无首,没有一个城市形成碾压式优势,也无法形成跨区域的凝聚力。
究其原因,广东、福建、浙江都是经济强省,即使是生活在一隅的城市,在各自的省份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加剧了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的难度。
即使在城市群覆盖面积最广的福建,也不乏谁是第一龙头城市的争议。
福州是省会,泉州是经济强市,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形成了三市鼎立的奇怪局面。
不用说,连接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当然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整个城市群将面临来自两个超级城市群的拉力,这也造成了内部的离心力。
一方面是粤东地区,以潮汕地区为主。
粤东地区虽然与珠三角经济差距颇大,整体实力不如张泉厦漳,但背靠经济第一大省中国,受益于广东推进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与珠三角的亲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不用说,汕头和湛江一起,被赋予了广东省城市空体系中“省级副中心城市”的地位,肩负着带动粤东地区赶超的重任。
另一边是以温州为主的浙南地区。
【/h/】这个地区本身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一部分,可以直接享受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各种好处,但自然缺乏南下城市群的积极性。
作为下一个万亿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温州本身经济实力就很强,被定位为杭州、宁波之外的浙江省“世界屋脊”,实力不容小觑。
所以,没有行政力量的直接整合,仅靠市场本身的自发力量,粤闽浙沿海城市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如何彻底改变这种情况?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福建能否成为龙头城市成为了关键。
长期以来,福建一直是“三市”格局,城市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远比一些有“双子”城市的省份复杂。
福州虽然是省会,GDP也已经超过泉州,成功夺回福建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但在行政级别上并不是副省级城市,经济与泉州没有明显差距。
厦门虽然经济总量不如福州,但有自己独特的类似深圳的定位,集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经济特区于一体,城市能级更高,地位更超然。
泉州是福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经济总量与省会福州相当,而其下属的晋江、石狮等县级市都有自己的实力。
面对这种情况,唯一能破局的可能就是政策了。
2021年,福建省出台《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福州GDP超过1.7万亿,城市首位度超过25%,并首次公开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同年,福州都市圈规划获批,成为继南京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都市圈,而同省的厦都市圈至今没有进展。
不仅如此,在被称为世纪工程的“京台通道”中,海峡两岸的枢纽城市不是泉州、厦门,而是福州。
早在2016年,在“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中,就确立了“京台通道”的概念,开通了一条北京经福州到台湾省的高速铁路线。
去年发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北京-台北”被列入其中,也是从北京经福州到达台北。
可见政策的天平正在向福州这个“小而透明”的省会城市倾斜,或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未来,福州能否代表福建,全面整合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