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科技被立案调查背后
近日,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北京宗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477。SZ,以下简称“宗和科技”)账户上有近19亿元的货币资金,但连其2000万元的回购承诺都没有兑现。这种做法引起了市场投资者的关注,也让监管部门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2023年第四季度,和龙科技接连遭到“重拳”打击。从公告信息可以看出,11月17日,宗和科技因回购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同日,深交所向其发出关注函;12月1日,深交所处罚通报批评;12月3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2月4日,和龙科技股价下跌5.58%,收于3.89元,总市值约41亿元。
和龙科技未披露公司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市场怀疑这与公司未履行回购承诺有关。
怪事:2000万回购承诺。
2022年11月,宗和科技公告称,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回购相关议案,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出资2000万元至4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8.40元/股。时间从2022年11月10日到2023年11月10日。
实际情况是,和龙科技未在回购期限内实施回购。
截至2023年11月10日,合龙科技股价在12个月内从最高的6.23元跌至最低的3.73元,跌幅近60%。
2023年11月28日,宗和科技发布《关于回购公司股份实施期限延长的公告》称,公司拟将回购公司股份的实施期限延长8个月,即回购实施期限自2022年11月11日起至2024年7月10日止。
三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宗和科技账面上有货币资金18.83亿元。
在投资人看来,账上资金如此充裕,为什么和龙科技不能“拿出”承诺的2000万-4000万元回购股份?去年8月,公司还计划用5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这引起了市场的质疑。
合龙科技对未能实施回购的解释是,受定期报告窗口、宏观经济环境、公司资金安排计划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应对复杂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保证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持续推进公司股票项目的建设进度,公司未能在原定实施期限内完成回购。
从资本结构来看,截至2023年9月30日,宗和科技应收账款13.26亿元,应收票据1.85亿元,应收账款融资1.42亿元。前三季度,和龙科技营业收入20.86亿元,应收账款占其营业收入的63.57%。
三季报还显示,宗和科技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字为-4.91亿元。
在12个月的回购承诺期内,投资者不断向宗和科技询问股票回购事宜。比如2023年8月,有投资者通过深交所互动平台向公司提问:“回购何时进行?”
和龙科技的回复是公司会借机回购,让投资者等公告。
11月28日,投资者等待的是一纸回购延期公告。
性能损失
合龙科技主营业务为动力板和锂电池正极材料板。电力行业的具体业务为R&D,制造和销售配电、变电站及相关控制设备,以及相关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锂电池正极材料板的具体业务是锂电池正极前驱体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其中,和龙科技锂电池正极材料板遭遇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出现亏损。2023年三季报显示,和龙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86亿元,同比下降2.02%;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下降268.26%。
在半年报管理层讨论分析中,合龙科技表示,2023年上半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燃油车降价影响以及下游产业链消化库存的阶段性影响,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暂时放缓, 且2022年底至2023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影响了磷酸亚铁锂厂商对磷酸铁的采购需求,行业内其他厂商新增产能的释放加速了行业竞争,导致磷酸铁等锂电池材料价格上涨。
【/h/】上面提到的磷酸铁,就是和龙科技的主打产品。磷酸铁主要用于制造磷酸亚铁锂,主要用作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正极材料和储能用锂电池。
有投资者建议公司转型:“磷酸盐企业批量进入磷酸铁行业有成本优势,公司不应该因为磷酸铁成本高而生存。建议尽快向其他行业转型。”
也有投资者问:“公司的锂电池合作伙伴是谁?”
两位投资人的建议和问题,合龙科技并未给予解答。
实际控制人持股被冻结。
和龙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刘泽刚。刘泽刚持有公司11.86%的股份,也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和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刘泽刚约30%的股份已被司法机关冻结。
根据简历,刘泽刚出生于1966年,中国国籍。1989年7月毕业于南京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获学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1年9月,我在能源部水电二局(现中国电建集团公司)从事房屋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工作。1997年4月,刘泽刚、魏强等人投资成立了合隆科技。刘泽刚自1997年4月至2016年8月一直担任和龙科技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刘泽刚现任北京中关村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京湘西自治州企业商会会长。
最早于2022年1月28日宣布股权被司法冻结。刘泽刚与天金信托发生债务纠纷,7868242股被冻结;同时被冻结的还有公司董事、总经理魏强持有的904万股。
2022年9月30日,刘泽刚被司法冻结的股份达到38,300,334股,占其股份总数的30.12%。宗和科技披露了刘泽刚股权被司法冻结的细节:
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天津茂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茂联”)与北京新乐成黄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乐成公司”)分别于2021年4月14日和2021年7月5日签署了《委托协议》及《委托协议补充协议》,引进新乐成。同时,新乐成公司为天津茂联提供流动资金3亿元,以实现天津茂联及其镍生产线、钴生产线的设备改造、产能提升和成本控制的目的。为保证上述目的的实现,《委托协议补充协议》为新乐成公司设定了相应的经营目标。刘泽刚为《委托协议之补充协议》中的天金茂联的义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引入新乐成公司作为管理团队后,天津茂联未能实现预期的生产经营目标,导致持续亏损,严重背离了《委托经营协议》及《委托经营协议补充协议》的宗旨。不仅未能扭转经营局面,甚至还拖欠工人工资和供应商货款,给天津茂联造成严重损失,协议上述目标无法实现。
天津茂联、新乐成公司、刘泽刚在解除委托经营协议及相关协议过程中发生合同纠纷,新乐成公司对刘泽刚股权采取诉前保全措施。
重新定位和重命名
2023年11月17日,因承诺的回购未实施,合龙科技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北京证监局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责令公司改正,并将相关违规行为记入诚信档案。
两周后的12月1日,宗和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将注册地址由北京海淀区迁至湖南长沙湘江新区,并变更公司名称。该决定需要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
在公告中,宗和科技表示,基于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考虑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充分协调和利用湖南湘江新区优质资源和优惠政策,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将注册地址迁至湖南湘江新区,决定对公司名称和注册地址进行相关变更。
变更后,宗和科技不仅将注册地址迁至湖南长沙,还将由“北京宗和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宗和科技有限公司”。
12月3日,公告搬迁两天后,宗和科技发布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3年11月以来,上市公司监管条线密集开展监管执法行动,查处违法行为。如狄威高管违规减持、飞凯材料股东违规减持、美丽生态未披露重大事项、梦洁大股东涉嫌失信、卓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YTO运通管理的短线交易等10余家上市公司卷入调查。
与此同时,沪深交易所发布了新版业务办理指南,再次明确了再融资减持要求。
在和龙科技被立案调查后,证监会还对首航科技财务造假、ST寻梅涉嫌违法、讯星股份、首航高科、恒兴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ST和实控人唐珂、兴民智通实控人等一批上市公司及高管进行立案调查。从监管对上市公司的作用来看,明显表现出严格监管的特征。
证监会对和龙科技调查所涉及的违规细节,尚待调查结果公布时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