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利率开始暴跌,日本保险公司懵了

ze1年前健康912

【/h/]1997年,日产相互人寿保险公司破产,这是日本战后第一家破产的保险公司。日本保险业多年来的稳定局面终于被打破,“保险公司不会破产”的神话破灭了。

【/h/]当时,摩根大通日本公司的经济学家Jesper Koll指出,在未来五年内,预计三分之一的日本保险公司将在五年内消失。

【/h/]杰斯珀成为预言,随后几年,日本保险公司迎来了一波破产潮。

【/h/]1999年,总资产5万亿日元、排名第10位的东邦人寿保险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被GE资本接管。双方成立了合资保险公司。尽管如此,它未能挽救其最终破产的命运。东邦的审计师拒绝在财务报告上签字。当时,他们发现资金缺口为2000万日元,后来超过了3000万日元。

【/h/]2000年10月9日,总资产323亿美元、在日本排名第12位的千代田相互人寿保险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财务缺口近270亿美元。

【/h/]就在千代田人寿破产两周后,另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京荣相互人寿保险公司也破产了。谢蓉保险成立于1935年,拥有13,000名员工和424亿美元的总资产。债务规模高达4.5万亿日元,成为战后倒闭的最大保险公司。

【/h/]1997年至2001年间,8家保险公司破产,3家停止发行新产品。考虑到当时日本只有40家保险公司,这一比例并不低。

【/h/]首先,保险业在战后迅速发展

【/h/]千代田、谢蓉和日产面临的问题是大多数日本人寿保险困境的缩影。20世纪80年代,这些公司出售预定利率约为4%的保单,但它们破产时的投资回报率不到1%。投资回报和债务利率之间的不平衡是拖累他们的罪魁祸首。

【/h/]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三个差:利差、费差和死差。后两个指标短期内变化不大,容易计算,而利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特别是利率政策的影响,波动较大。

【/h/]利差是指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与保险公司实际投资回报之间的差额。如果投资回报大于定价利率,则为利差收益,反之则为负利差收益。

【/h/]一方面是高额的预定利率,另一方面是不断下降的投资回报率。上世纪末日本保险公司破产潮的罪魁祸首是不断扩大的利差损。

【/h/]日本寿险业始于1881年明治生命保险公司的成立。二战后,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复苏、高储蓄率和高人口增长率,日本寿险业大规模扩张。

【/h/]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带有死亡保障的人寿保险在日本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死亡保障型人寿保险的普及程度接近饱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人寿保险公司推出了预定利率较高的保险产品,包括具有储蓄性质的养老保险和个人年金,成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保险业最受欢迎的产品。

【/h/]随着大踏步前进,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保险业超级大国。1994年,日本寿险业达到顶峰,保费总收入、寿险业务量、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居世界第一。总保费收入达到606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人均保费达到4849美元,将长期位居世界第一的瑞士甩在身后。

【/h/]第二,不平衡的平衡

【/h/]大町位于东京火车站的西北部,有许多摩天大楼。它是东京著名的商业区,许多财富500强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如果你在20世纪80年代参观过这里,保险公司的标志令人眼花缭乱。

【/h/]高息保险产品的热销,使得保险公司的财富迅速膨胀。1987年,日产人寿的总资产为6964亿日元,而在1989年,其总资产达到16270亿日元,三年内增长了2.3倍。其中,高息个人年金产品占总资产的49%。

【/h/]俗话说,月圆人亏,登高人瘦。繁荣的背后,保险业的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h/]首先,行业竞争导致预定利率上升。当时个人年金产品的预定利率在5%左右。然而,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保险公司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并不断提高价格。一些个人年金保单的预定利率高达8%。

【/h/]其次,泡沫经济导致高风险资产增加。为了追求高收益,保险公司加大对房地产、股权和贷款的投资。1990年,19%的人寿保险投资资产是股票,6%是房地产,38%是贷款,加起来超过一半。高风险资产占比的提高削弱了寿险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始于1990年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h/]第三,资产负债长期严重不匹配。理论上,如果保险公司发行20年期保单,投资组合应该直接购买20年期国债,这样无论市场在此过程中上涨或下跌,都不会影响到期支付。但事实上,当时日本寿险业资产负债错配极其严重。当然,有许多因素限制了资产和负债的严格匹配。比如长期债券供给不足,短期业绩考核严格。

【/h/]上世纪90年代,日本央行开始实施低利率政策。起初,保险公司认为低利率只是暂时的。当其他金融机构降低利率时,它们并没有改变其政策的定价。因此,保险业吸收了大量债务成本较高的资金。

【/h/]不幸的是,利率回升预期下降空。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进入通货紧缩阶段。日本银行不断降低利率,包括日本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在内的金融投资工具的收益率继续下降。保险资产收益率也随着日本法定利率的逐步降低而降低,利差损不断扩大。

【/h/]随着日本贴现率从1990年的6%下降到1995年的0.5%,20世纪90年代日本保险业的平均回报率仅为3%左右,投资率的下降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但在负债端,20世纪80年代中期,保险公司发行了大量预定利率为6%~6.25%的五年期甚至十年期储蓄保险产品。

【/h/]虽然利差损已经存在,但只要有新的保单流入,保险公司就可以“借新还旧”。然而,经济衰退和收入下降也影响了居民的保险购买力,导致新流入的资金减少,难以继续借新还旧的链条。

【/h/]为了弥补价差损失,许多保险公司在海外投资并购买大量外国债券。然而,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增加了汇率损失,债券价值缩水。

【/h/]泡沫经济破裂后,股票和房地产资产首当其冲,经历了持续而悲惨的下跌。

【/h/]日经225指数在1991年后的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下跌了33.1%,随后陷入了漫长的熊市之路并反复波动。

【/h/]日产人寿证券投资亏损1493亿日元,房地产投资亏损460亿日元,股价下跌也造成巨额亏损。当1997年日本股市跌破19000点并继续下跌时,日产的股票投资最终失败了,截至3月底亏损了1328亿日元。

【/h/]此外,日产汽车还投资于与证券公司发行的股指挂钩的外汇衍生品和债券。由于上述两种投资方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日本保险监管机构对这些新型资金的使用没有具体限制,而日产人寿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也造成了巨大损失。

【/h/]从1991年到1997年,日本住宅地价指数下降了50%,这导致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大量公司破产,日产人寿保险的不良贷款率增加,抵押资产(房地产)也大幅贬值。

【/h/]第三,底部

【/h/]日产人寿的倒闭引发了整个行业的震动。在东京金融体制改革期间,接二连三的破产事件使政府开始重视寿险企业的管理问题。

【/h/]在解决保险危机的过程中,宇野裕夫是一个扭转局势的人物。1997年,他成为日本头号保险公司日本生命保险的董事长,2000年,他成为日本人寿保险协会会长。在处理问题公司时,他将保单持有人对行业声誉的保护和维护放在首位。

【/h/]日产人寿保险公司倒闭后,日本人寿保险协会成立了叶青人寿保险公司来接管日产的保单。但很快,保险持有人的保护基金很快就耗尽了,除非有白衣骑士的援助,否则很难继续下去。

【/h/]后来,宇野裕夫主持成立了日本人寿保单持有人保护公司(以下简称“保护公司”),该公司在健康企业的支持下为陷入危机的公司提供财政援助。如果保险公司破产,保障公司有权暂时接管保单。

【/h/]没有使用公共资金处置破产的保险企业。在保障公司的支持下,破产企业持有人的保单得到持续保障,避免了风险外溢,公众对保险企业的信心逐步恢复。

【/h/]在监管方面,2003年8月,再次修订的《保险法》允许降低有效保险合同的预定利率。然而,出于谨慎,只有经营困难的公司才能在获得同意后被降级。

【/h/]幸运的是,只有宣布破产的8家公司在重组期间降低了预定利率,其他公司都没有选择申请下调利率。

【/h/]对于新政策,经金融监管机构批准,日本寿险公司开始一路下调预定利率,从1985年的6%下调至1996年的2.75%。

【/h/]此外,为了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寿险公司减少了股票和贷款等资产的配置,增加了政府债券等安全投资产品的配置,并增加了海外资产的配置以稳定投资回报。1995年,固定收益投资的比例不到50%,到2015年,日本政府债券投资的比例从11%增加到42%。

【/h/]日本保险破产,海外保险公司受益,其中英国保诚集团受益最大。日产人寿保险被保诚集团收购,东邦、千代田和谢蓉都属于美国的直布罗陀集团,后者是保诚集团的子公司。百年人寿被加拿大制造商收购...这些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成为外资进入日本市场的杠杆。

【/h/]危机是试金石,一家管理完善的公司能够渡过难关,变得更加强大。当宇野裕夫担任生命人寿董事长时,他努力加强公司的自有资本,这样即使发生意外风险,他也可以按照原政策支付赔偿金。

【/h/]从1997年到2009年,中国人寿的自有资本从1500亿日元增加到10500亿日元。在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现金充裕的日本人寿毫发无损,长期位居日本保险业第一。

相关文章

电子垃圾的嗅觉政治

2021年夏天第一次去贵屿。通往贵屿的路隐藏在零散的农田、厂房和传统潮汕风格的民居中。通过数字导航和当地人的帮助,我找到了目的地。与我们这些笨拙的游客不同,贵屿当地人不依赖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而是采...

美国暂停加息,有什么影响?

首先,11月,美联储再次暂停加息,仍保留加息预期,美国经济、就业和通胀依然强劲。 11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再次暂停加息,维持利率在5.25%~5.50%区间不变,继续收缩资产负债表。 尽管美国经...

回乡见闻:东北五线小城金店遍地开花

【/h/]春节期间,各地黄金市场掀起“淘金热”。财联社记者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观察到,一家名为大商新玛特的商场内开设了8家金店。离商场不远的步行商场约有10家,许多年轻人在柜台咨询和试穿。此外,龙元素黄...

江苏“新势力”再超广东,谁是年度“黑马”?

2023年即将翻身,到了库存区角逐a股市场的时候了。 过去一年,a股新增公司313家,IPO整体节奏较前三年有所放缓。这些企业最初融资3565万亿,仅相当于2022年的60%。 从省份来看,IPO企业...

李嘉诚投资的抗癌药,杀入美国市场

又一款国产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在美国成功上市。和记黄埔(00013。香港;HCM。US)近日宣布,其原创新药呋喹替尼(商品名:FRUZAQLA)获得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

量化大撤退:一场事先预感的踩踏

【/h/]在市场几天前遭遇一系列风暴后,它被量化并私下放入这场风暴中倒下的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中。【/h/]2024年初以来,大量量化产品净值出现断崖式下跌,量化私募集体上演过度回撤,这是五年甚至十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