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没那么重要,值得担心的是PPI
我
11月CPI和PPI数据出来了,CPI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3%,真的是寒气逼人,与最先公布的PMI数据相呼应。
在经济数据中,GDP是数量数据,CPI和PPI是价格数据,PMI是信心数据,构成了经济活动的完整图景。单纯看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有失偏颇。
比如PPI价格指数的下降,可能是原材料供给过多导致的成本降低,也可能是经济活动减少导致的需求减少。CPI也是如此,需要考虑农产品的周期性扰动。
比如CPI和PPI数据中有一些消费相关的项目,数据经常打架。11月份,CPI中的“食品”项(上图)分别下降0.9%和4.2%,PPI中的“食品”项(下图)分别下降0.3%和1.7%。
为什么食品的CPI明显低于PPI?
更何况CPI中的服装类分别上涨0.6%和1.3%,而PPI中的服装类分别下降0.1%和上涨0.1%,造成了CPI和PPI的差异。发生了什么事?
二
首先要了解这两个指标的编制方法。
在CPI的编制中,统计部门选取了一组居民经常定额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统称为“商品篮子”。目前,CPI价格调查食品、烟草、衣着、居住等8大类262个基本类别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通过加权统计计算出一系列价格指数。CPI的数据来自500个市县的88000多个价格调查网点,包括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互联网电商等。
再看PPI,被调查企业负责填写价格数据。样本是400多个城市的5万多家生产稳定的工业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主,适当抽样一些中小企业。统计内容为出厂价。
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数据打架的原因。CPI统计的是零售价格,PPI是出厂价格。
11月份,服装产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出厂价持平,至少反映出终端零售价格还不错,但这只是价格。具体原因可能是销量确实不错,或者是线下商场年底促销挺贵的。哪个原因取决于“量”。如果“社会零售额数据”公布得晚一些,如果同比增长。
这两个数据在食品项目上的差异来自于抽样范围。CPI中的食品类项目有粮食、食用油、鲜菜、畜肉、水产品、蛋类、奶类、鲜果和烟酒等。前六项是农产品,而PPI中的食品项统计的是制成品、饮料、面包、零食等的价格。前者既是直接消费品,也是零食。
这是CPI与普通百姓的价格感知脱节的重要原因。只有少部分恩格尔系数高的低收入人群从上述六种农产品中感受到食品价格,大部分人更多的是从PPI食品项中感受到食品价格。
由于农产品需求稳定,变化的主要是供给因素,而工业品的需求和供给变化较大,CPI受农产品影响较大。因此,PPI的食品项比CPI更能反映经济生活中食品行业的供求平衡。
个人经验,判断消费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主要看两个数据。实物商品主要看PPI中的“生活资料”项,包括食品、衣着、一般耐用品、生活用品四项,更贴近现实生活。然而,今年的生活资料PPI确实自3月份以来急剧下降,11月份达到CPI的最低水平-1.2%。相互验证主要受食品和耐用消费品拖累。前者反映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下降,后者反映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降。
统计物价指数不仅可以看通胀,还可以通过价格判断供求平衡,从而判断经济的健康程度。但由于农产品和油气价格波动较大,CPI数据还统计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比一般CPI更能反映经济冷暖,也更接近中等收入阶层对物价的感受。
今年核心CPI同比数据都在0.6%以上,属于“暖”的感觉区间。“凉”CPI中的消费品和PPI中的生活资料的区别在于服务项目。
判断通胀的另一个指标是CPI数据中的服务项目,今年以来缓慢上升,近两个月有所下降。反映了疫情结束后服务需求的快速反弹和服务供给的相对缓慢反弹。
另外,CPI居住类的权重是仅次于食品烟酒的第二大项。从去年4月份开始,租赁住房租金指数同比一直处于负增长趋势,但今年以来,从谷底开始回升,上个月转正。这背后的故事需要结合去年的疫情和今年的房地产行业来理解。
大多数人更关注CPI。其实11月份的CPI并没有那么差,只是相对于PPI来说,CPI并没有那么重要。
PPI的细分取决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走势。前者代表上游资源价格,后者代表中游成品消费品价格。今年以来,资源价格对PPI的拖累非常明显,这是上半年PPI低的主要原因,而成品消费品价格从高位一直在走弱,这是下半年的主要下行因素。
简单来说,制造业上游行业是PPI同比一直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下游行业是今年以来环比一直处于下行的主要原因。PPI数据与我上周分析的11月PMI数据完全对应,生产和订单疲软,库存和信心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下图中的生活资料(食品、衣着、日用品、耐用消费品)PPI指数处于近20年来的第二低点,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
三
前面写的很复杂,可以总结为三点:
1。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即使剔除农产品影响,仍处于近年来的极低水平;
2。服务价格的上涨代表了消费的韧性,也是CPI不那么难看的主要原因;
3。虽然媒体对CPI的关注度更高,但无论是数据的代表性,还是趋势的严重程度,PPI的走势更令人担忧。
当然,投资股票的朋友也不要太悲观。当前市场已经在短时间内过度反映了其长期的悲观预期。中国经济的规模也决定了它的韧性。另外,基建在发力,海外宏观利率环境也在改善。跌得太快就会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