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增长了,该如何看待?
【/h/]2024年的春节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春节。
【/h/]据央视新闻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至2月17日)新片总票房突破80亿元,超过2021年最高票房78.43亿元,创下中国影史票房新纪录。
【/h/]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人数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9.0%。国内游客旅行总支出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7.7%。
【/h/]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左右。
【/h/]不同的数据似乎告诉我们,今年春节期间的消费明显增加。那么消费增长在哪里呢?为什么能长?我们将从几个高频数据入手,对其进行详细拆解。
1。创纪录的春节档票房是如何实现的?
【/h/]下图列出了2018年至2024年(2020年除外)从大年初一开始的每日累计票房。
【/h/]从上图不难看出,2024年的单日累计票房明显低于2021年,甚至不如2023年。那么“战绩”是如何实现的呢?2024年春节从大年初一到初八,共8天。往年春节档都是从除夕到初六统计,一共七天。
【/h/]8天或7天的春节档电影似乎只有一天的差距,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春节档电影”电影都是从除夕开始上映的,近五年的贺岁档电影票房从未超过2000万元,这对整个春节档电影的票房影响不大。因此,2024年春节档票房排名第一,而且是在统计初七和初八票房的基础上,与往年相比,获得了创纪录的春节档票房。同口径对比,2024年春节档票房排名第三。
【/h/]如果排除门票价格,2024年与往年的差距将更加明显。从上图可以看出,2024年的观影人次远远落后于2021年和2018年,大年初一至初七的观影人次为1.46亿,在过去七年中仍排名第三。如果将时间范围扩大到元宵节,2024年春节档的观影人次将为2.07亿,排在2021年(2.4亿)、2018年(2.37亿)、2019年(2.18亿)和2023年(2.08亿)之后,位列第五。
【/h/]更具体地说,如果我们从空的维度来观察电影票房的增长,会发现一个更偏向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不同人口密度的区县尤为明显。
【/h/]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4年,票房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县是那些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8至403人的地区,许多县级市、一些三线城市的区和一些二线城市的新区往往都在这一人口密度范围内。
【/h/]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那些人口密度高于每平方公里1000人的区县春节档票房出现了下滑,而且在那些人口密度更高的区县,下滑更为明显。例如,在每平方公里超过2万人的地区(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城市),春节档票房同比下降24.7%。此时,票房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变成了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0人的农村和郊区县。
【/h/]根据2010-2020年的人口流入/流出情况也可以发现,从2013年到2014年,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票房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但从2023年到2024年,所有2010-2020年人口净流入的城市都已经开始出现票房下降的情况,但此时是2010-2020年
【/h/]因此,如果按照相同口径计算,2024年春节档的票房不仅无法创下纪录,反而在历年的票房和观影人次中排名第三至第五;甚至没有增长,但在大多数地区都有显著下降。
【/h/]当然,增长的地区仍然存在,但这种地区仍在迅速下沉,现在已经下沉到人口密度低和传统意义上的人口外流地区。在2020年之前,人口密度越高,人口流入越多,通常被认为是更“发达”的地区,2024年的票房下降速度甚至更快。
2。旅行人口有什么变化?
【/h/]无论从航班、铁路还是公路的客运数据来看,2024年春运的客运量都远高于2020年至2023年这四年,也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从某地图应用给出的迁徙指数来看,2024年春节前15天至春节后15天的迁徙指数之和也是2019年以来的最高值。
【/h/]根据交通部公布的日客运量总量来看,2024年的客运量总量要比2019年和2023年好很多。
【/h/]然而,在人口迁移指数与交通部数据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个特点:
1。迁徙指数下降较快,春节假期迁徙指数较高,正月初十后下降明显,并一度低于2023年、2022年和2019年。
2。在交通部的数据中,也出现了“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2024年春节前几天至正月初八的日客流量远高于2019年,但初十以后的客流量开始低于2019年。
【/h/]为什么会这样?
【/h/]不难发现,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往返旅行,另一种是农民工返乡和返城。以上海和深圳为例,我们观察了两个城市之间以旅游为目的的人员流动,以及两个城市与一个主要农民工来源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并计算了旅游人口和农民工的回流率。(回流率定义为春节前15天至春节后15天从上海或深圳到其游客/家乡的总回流和总流出的比率。)
【/h/]从下图可以看出,上海和深圳之间的旅游流回流率在四年内基本稳定在1左右,这意味着当这些城市的人口相互作为旅游对象时,回流总是可以在正月十五之前完成,使流出人口和回流人口基本相等。
【/h/]不过,在下班返乡数据中,正月十五前可实现的上海至河南信阳的流出人口回流率逐年下降,2021年为79.4%,目前已降至62.4%。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从深圳前往周口的农民工中。正月十五的退货率从2021年的81.1%下降到2024年的56.7%。
【/h/]下图列出了这些城市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净流入人口除以从农历腊月十六到除夕的净流出人口的比率。该值代表该城市的总体人口回报。越接近1,流出人口在本市节前回流越早、越充分。
【/h/]可以看出,四个一线城市的回报率近年来有所下降,北京的情况相对较好。2024年,当前回报比例仍高达91.8%,广州已降至78.1%,排名第二,上海和深圳分别为69.6%和64.0%,这在近年来非常明显。
【/h/]返乡比例的下降表明,在这些城市中,农民工开始选择更晚、更少地返回城市,并在家乡停留更长时间。
【/h/]因此,在春节期间客运量创纪录的同时,不难看出旅游人口创造的流量确实大幅增加,但返乡返城的人流量还不到返城的一半。
【/h/]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消失的推文中提到的那样,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和深圳,正在经历明显的人口外流,而这种外流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也没有停止。
【/h/]三、餐饮消费的变化:从排队数据看
【/h/]商务部数据提到,2024年春节期间餐饮企业销售额大幅增长。但是这些增长是如何实现的呢?
【/h/]从一家著名火锅连锁店1600多家门店的每日排队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变化。
【/h/]从上图可以看出,在2024年春节前一周左右,这家著名火锅店的排队情况比2023年更多,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到春节后。如果计算两年春节假期期间的排队总桌数,2024年将比2023年高出20.3%,这与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一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7%,这也表明这一数据具有代表性。
【/h/]但如果我们回到过去,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增长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在下面的图片中,我们绘制了春节期间和春节后每五天排队等候的人数。
【/h/]可以看出,今年春节的增长主要发生在春节前一段时间,而比较期是在2023年1月中旬-此时,许多人还没有完全“健康”。春节后,同比正增长延续。但从正月十一开始,排队人数开始同比下降,这一现象在元宵节后的第一周和第二周愈发明显。
【/h/]如果我们按城市计算两年内排队人数的变化,这种下降将更加明显。上图是近两年上海和阜阳的排队情况。可以看到,上海的排队人数在任何时候都低于去年同期,而阜阳的排队人数在春节后的增幅远高于去年同期。
【/h/]但即使在阜阳,这种增长也只在初一至初五期间最为明显,同比增长达到70%。然后迅速下降,在元宵节后的第一周,这样的增长基本上已经消失了。元宵节后的第二周,恰逢2023年同期的情人节,排队人数也较为明显。在阜阳,排队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在上海,降幅甚至达到了38.2%。
【/h/]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上海和阜阳,还出现在北京和深圳等其他城市,以及信阳、周口、淮安等农民工返乡的城市。
【/h/]将不同城市的餐饮消费和人口变化放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故事:农民工从大城市返乡后,在春节期间为家乡城市带来了大量消费增长。遗憾的是,这种增长并没有在春节后持续下去。尽管大量农民工没有像以前那样回到大城市,他们仍然留在家乡,但餐饮消费同比增速迅速收窄,元宵节后几乎消失。
四。结论
【/h/]2024年春节档确实在各项数据上取得了开门红,但一些事实仍然值得注意:
【/h/]一方面,统计口径的变化可能会使数据失真,从而导致不同的方向。比如2024年的春节档,在同口径下票房仅排第三和第五,却变成了创纪录的春节档。
【/h/]另一方面,在消费数据整体增长的背后,空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分化。2024年春节期间,消费增长出现在之前人口密度较低、人口流出较快的地区。目前,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和发达城市中,同口径的高频数据呈现出更多的负增长。这反映了消费的“转移”,甚至不是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线城市,而是转移到四线、五线甚至更小的城市。
【/h/]最后,上述人口向低人口密度城市迁移带来的消费同比增长主要发生在春节期间,属于“脉冲式”短期消费增长。高频数据显示,这种增长在春节后迅速消退。
【/h/]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h/]在经济增长放缓、社会信心不足的背景下,一个“热闹”的春节不亚于为提振消费信心、改善经济发展预期打了一剂强心针。甚至有人认为,今年的“热闹”似乎在侧面说明,一线城市人口返乡是盘活城市人口外流的契机。
【/h/]但高频数据告诉我们,这种兴奋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春节的结束,生活将恢复正常。几乎所有的实证理论都告诉我们,当人口流向密度较低、集中度较低的地区时,人们的消费倾向将不可避免地降低,这将使消费增长面临更大压力。从根本上说,消费的增长离不开稳定的就业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长和就业的创造则离不开更加一体化的国内市场和更低的要素流动成本。
【/h/]热闹的春节就像温暖的春风,为新的一年带来了好兆头,但要获得真正的丰收,光靠春风是不够的,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