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涨全球到领跌全球,港股这一年经历了什么?

ze1年前健康519

2023年最后一个月,恒生指数跌破16000点,创下年内新低。

2023年初,恒生指数一度承载了投资者“领涨全球”的预期。期望并非没有现实来源。2022年四季度的一轮反弹中,港股是反弹的领头羊。2022年10月底至2023年1月春节,恒生指数从14597.31点反弹至22700.85点。短短三个月,指数区间涨幅52.65%。科技股权重股腾讯控股从198.60港元反弹至416.6港元,区间涨幅101.26%,成为当时中国内地和香港最活跃的股票之一。

这么好的成绩,在接下来的2023年的时间里耗尽了。临近年末,恒生指数创下年线四连阴的走势,这在港股历史上尚属首次。12月11日,恒生指数甚至跌破16000点,创年内新低。随后,港股开始反弹。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恒生指数收复17000点,报17047.37,全年下跌13.82%,恒生指数年线收于四连阴。

(恒生指数年表)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14个重要资本市场指数中,恒生指数以13.82%的跌幅排名倒数第一。排名倒数第二的是深交所,全年下跌13.54%;上证综指排名倒数第三,全年下跌3.70%。

(2023年Wind全球重要指数将有升有降)

“一个原因是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动性不足。”富春山资本(香港)董事总经理陈达告诉《财经》。公开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年初至今的成交额仅为2022年的80%左右。港交所数据显示,2023年,港股融资规模跌破1300亿港元,新股破发率保持在30%以上。

2023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不断创新高,也导致资金流出港股市场。不过,市场预期全球流动性拐点正在形成。12月14日凌晨,美联储董事长鲍威尔罕见地明确表态:降息已经开始进入视野,决策者正在思考和讨论何时降息合适。

平安证券认为,目前港股估值已经比a股折价更显著。“恒生沪深港股通AH股溢价指数处于近五年来99%的高位”。对比A+H上市的公司,2023年(近12个月)h股平均股息率为5.7%,同期a股平均股息率为3.2%,港股具有估值优势。

1。为什么一直跌?

2018年,恒生指数创下十年新高33484.08点,超过2007年牛市的高度。5年后,恒生指数跌至17000点左右,较前年下跌48.58%。

在这五年里,发生了很多黑天鹅事件,比如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等。陈达认为,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外资对港股的态度是受到“一票否决”的:“近年来,香港市场上的一些长期外资,比如主权基金、国家养老金,已经不是从投资的角度考虑估值,而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

外资在估值模型中增加了港股的贴现因子,相当于直接将港股市场排除在投资组合之外。“再好的公司,哪怕是苹果,折价系数高,计算出来的内在价值也会降低,使投资变得‘没有吸引力’,提高了折价系数,相当于对港股的一种‘拒绝’。”陈达表示,这一“拒绝”导致港股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流动性危机。

2023年港股全年成交额约为25万亿港元,比2022年30.69万亿港元的数据下降了20%左右,相当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打了8折。恒生指数年内也下跌了13%左右,接近20%的数据,因此流动性危机成为恒生指数年内下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陈达透露,其实很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IR(投资者关系)部门都曾寻求与大型外资机构沟通,认为公司现金流充裕,造血能力良好,现阶段处于被低估的状态,是很好的配置机会。但仍有部分机构以流动性为由拒绝。“大机构一般对股票标的的流动性门槛要求最低,否则会面临两大问题。第一,立即抬高股价,抬高成本,很难在某个价位买入足够的仓位;第二,后期很难戒掉。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公司基本面无关,是市场流动性层面的一票否决。”

(Wind香港第二产业指数年初至今的表现)

除了流动性影响,恒生指数权重较高的房地产行业持续“挖矿”,零售业因经济复苏预期下调而表现不佳也影响了恒生指数全年表现。Wind香港第二产业指数,香港地产指数全年下跌约27.75%,在24个第二产业指数中排名倒数第四;香港零售业全年下跌28.97%。其他市值较大的行业,食品饮料跌幅也超过20%。在24个行业中,只有5个行业的年增长率为正,而其他20个行业的年增长率都在下降。

(港股通今年涨幅居前)

个股方面,所有港股涨幅居前的基本都是10亿元以下的微盘股票,成交量小对市场影响不大。成交额大、流动性好的港股通股票中,市值161亿港元的美图公司全年上涨165.35%,排名第一,中广核矿业、高威电子分列二、三位。港股通跌幅最大的是丁奉集团汽车。

(港股通今年跌幅最大)

虽然临近年底,港股出现反弹,但12月27日,港股市场仍有三只股票跌幅超过80%,分别是弘强控股跌幅近94%、奇仕达跌幅90%、梦幻东方跌幅超过87%。这三只股票在2023年剩下的交易日都没有反弹。

二、流动性拐点或现

为了应对流动性危机,港股上市公司掀起了回购潮。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今年港股市场回购金额已超过1133亿港元,2022年超过1029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共有187家公司积极参与了回购。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腾讯控股。自2022年年中大股东宣布减持后,腾讯控股加大了回购力度。Wind数据显示,腾讯控股全年回购记录近200笔。当初,腾讯控股每次回购的平均成本还在3.5亿港元左右。自2023年6月以来,每次回购的平均成本上升至4亿港元左右,这一数字在12月22日下跌后扩大至10亿港元。

据《财经》粗略计算,腾讯控股回购花费超700亿港元。12月22日,腾讯控股暴跌12.35%,随后几个交易日股价有所回升。今年迄今,其股价下跌了约6.79%,跑赢了恒生指数。

据机构投资者分析,对于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回购条件的公司,主动回购体现了对其股价被低估的判断,显示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上市公司回购对提高股票收益率、促进股价上涨有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与此同时,香港政府也在逐步出台措施,盘活港股市场的流动性。11月15日,香港政府立法会通过《2023年印花税(修订)(证券转让)条例草案》,将股票交易应付印花税税率由目前的0.13%降至0.1%。

此外,行政总裁欧不久前对《财经》表示,将会有一系列改善港股流动性的措施,包括在恶劣天气下正常开市、降低移动设备市场数据服务收费、优化上市公司回购规则、降低港股价格最小波动单位以收窄交易价差、增强在港上市的国际吸引力等。

陈达认为,南向的港股通或国内资本可能成为未来解决港股流动性问题的主要着力点。“流动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部分资金离开后是否有新的资金承接?真空资金谁来补?”

平安证券的研究显示,近年来南向基金的交易力逐渐增强,2023年南向基金平均占月交易量的28%左右。

(港股市场南向资金周转率)

欧冠盛表示,也在配合内地不断优化沪深港通机制,确保资金双向流动。今年,HKEx在香港股市推出了“港元-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目前已有24只港股增加了人民币柜台,未来可能会更多。“我们希望未来人民币柜台也可以纳入港股通,让内地投资者可以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的港股,这将使交易更加便利,有助于促进更多交易。”

好在市场普遍担心的流动性问题有望迎来拐点。12月14日凌晨,鲍威尔转“鸽子”,称降息已经开始进入视野,决策者正在思考和讨论何时降息合适。展望未来,降息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主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隔夜创出历史新高,亚太股市也高开。

第三,2024年会变好吗?

展望2024年的港股市场,陈达预计港股均值将回归。“在主流资本市场上,只有1929年金融危机时的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四年为负。所以年线五连阴的概率小。”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29年到1933年连续四年出现农历新年阴线)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称,从历史数据来看,美联储政策由紧转松期间,权益类资产普遍上涨。在最近四次加息后的六个月区间内,恒生指数平均涨幅为12.2%。在降息开始后的6个月区间内,恒生指数平均表现下跌4.70%。恒生科技在加息结束后的最近6个月区间平均涨幅为17.7%。在降息开始后的半年区间周期内,平均涨幅为25.10%。但需要注意的是,恒生科技指数只有2018年的数据,而恒生指数是1995年以来的第四个平均值。

2024年港股行业展望方面,平安证券看好科技创新股,尤其是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其次是恢复景气的教育、服装、餐饮行业;第三类是高分红板块。相比a股,港股的分红具有一定的性价比,存在中长期资金的配置需求。煤炭和交通运输行业过去12个月的平均股息率分别为13%和10%,是a股平均股息率的1.9倍和3.8倍。

“港股作为一个外资主导的市场,要调整到一个国内资金和非欧美资金的市场,过程中肯定有一些阵痛。只要上市公司继续发展,其价值总会得到体现。资本也是逐利的。如果港股能有很好的赚钱效应,我相信未来外资不会坚持‘拒’的立场。”陈达说。

(财经研究员黄慧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

银行疯狂招聘职业催收人,背后什么信号?

战国时期,孟尝君养了三千客人。为了养活这么多人,他做起了放高利贷的生意,还雇了他的一个门人冯贵做“总收账员”。这可能是史料中对收藏界最早的记载。没想到,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冷门职业”撞上了时代的风口浪...

拼多多和字节跳动赢在哪里?

过去一周,中国互联网公司见证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财富逆转。 【/h/】拼多多,曾经“砍一刀”的小弟,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凭借今日头条发家的字节跳动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和增长都超过了腾讯。当互联网新王者产生的...

李显龙的下一步:担任新加坡国务资政

【/h/]执政20年的李显龙终于决定下台。【/h/]4月15日,新加坡* *办公室发表声明,宣布* *李显龙将于5月15日辞职,并将接力棒正式移交给副* *兼财政部长黄循财。【/h/]李显龙随后在社交...

宏观经济变化,对投资有何影响

【/h/]总有宏观新闻,比如央行降息放水、金融债发行等等。很难读,读完不知道有什么用。然而,政府的政策都落在GDP增长上——GDP增长来自消费、进出口和投资。通过分析这三个部门的变化就足以理解宏观经济...

花旗银行辟谣:“花旗退出中国市场”并不属实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陈圣杰,第一张图来自:视觉中国。 11月7日,花旗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日媒体和社交媒体发布的一些关于“花旗退出中国市场”的不实报道和误导性陈述存在夸大和不实之处。 该行澄...

PPT藏着半个VC圈的焦虑

金秋时节,上海浦东某五星级酒店,一年一度的LP大会。 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有十几场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为了抓紧时间,主办方只好请来酒店的空休闲人员帮忙抬餐桌,摆桌子。直到晚上十点,客人们的热情丝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