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会迎来新一轮去产能吗?
2023年底召开的* *经济工作会议中出现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词不容小觑。2012年和2015年,* *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产能过剩。一年来,一轮去产能周期已经开启。这次会一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规模上和方式上没有。
第一,产能过剩程度不同。2012年,我们刚刚经历了一轮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短期刺激带来的是产能叠加后需求扩张的疲软,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迹象。2012年* *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产能相对过剩与经济下行压力之间的矛盾“有所加剧”;对于2015年前后的产能过剩,经济工作会议的判断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但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只是认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从数据上看,2023年前三季度工业利用率虽低,但基本保持在74%以上,而2016年多个季度低于73%。
其次,产能过剩的领域不同。2012年、2016年甚至追溯到1998年,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以国企为主,大量“僵尸企业”利用行政补贴继续运营。这些行业产能过剩的背后,有强大的行政力量在推动。“钟必须系上。”所以当时去产能是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推动的,伴随着国企改革的进程。
这次情况不一样。2023年底的* *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产能过剩行业,但后来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在详解* *经济工作会议时提到“部分新兴产业重复布局、内卷化竞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从整体产能利用率来看,医药制造、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都处于产能利用率较低或降幅较大的状态。此外,光伏、锂电池等行业也被普遍认为产能过剩。
这些行业大多不是传统行业,市场主体是民营企业。当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也是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但总体来说还是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一位权威人士曾说:“在那些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更好的领域,不要告诉我该怎么做。比如消费品领域,市场化程度高,竞争相对充分,可以自动出清市场。他们能不能去产能,完全可以靠市场调节。”在这方面,这些行业的去产能可能需要政府稍微调整一些具体的产业政策,但总的来说是可以放心交给市场的。
最后,产能过剩有不同的原因。前几轮产能过剩在需求端的短缺不是短期的短缺,而是历史性的下降。这种退却往往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持续的改革来匹配、引导和创造新的需求。
不过,这一轮产能过剩,部分原因是房地产等行业周期性转型导致的相关行业需求不足。随着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的推进,有望进一步平衡供需;另一部分过剩产能是国内外需求市场短期不足造成的,包括海外货币政策周期和市场预期疲软。但这些过剩行业大部分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内外需求仍大量存在,需求有望继续增长。对于这些行业来说,不一定要在供给侧主动大规模去产能,而是要充分利用国内超级市场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总需求,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向海外,利用好海外市场需求。
相对而言,这才是化解此轮产能过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