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撤辣”三个月,现状如何?
“交易量下降是因为很多新盘去化,目前很少有新盘推出。”
“我主要做二手楼的粉岭/上水,这个地方价格稍微涨了一点。”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撤辣”三个月以来,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一开始购房者的热情被点燃,成交量迅速上升。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场都迎来了久违的热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交易量开始回落。
(注:粤语中“除辣”等同于“除辣”。“热招”是指为解决比较棘手的问题而采取的强制措施。香港特区政府为应对楼市过热、防止过度投机而采取的一些强有力的限制性措施,被称为“辣招”。)
全国商报香港街头中介门店“辣撤”后挂牌房源资料图
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房屋部总裁陈永杰提供的数据显示,一手和二手成交均创“撤辣”后首月新高,5月一手成交1411宗,较“撤辣”首月4176宗(11年新高)下降66%。二手房市场也呈现出类似的调整趋势。
以十大屋苑为例。3月十大屋苑成交量达371宗,创2021年5月以来34个月新高。5月十大屋苑成交套数降至155套,跌幅58%。
(注:十大屋苑指香港太古城、新都城等10个有代表性的二手屋苑,知名度高,流通量大。)
尽管如此,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去辣”的效果在逐渐减弱,5月份一手成交量约为1400手,低于“去辣”后的3月份的4000多手,但总体来看,成交量仍高于2021年的平均水平,交易依然活跃。
第一,“你再不来找我,你就失业了。”
据陈永杰分析,“麻辣撤市”之初,市场处于亢奋期,交易量创新高。一个月后开始进入冷静期,一手成交比3月份下降30%左右。5月份市场氛围转为观望,等待楼市利好消息,从亢奋期转为常态期。“撤辣”后,楼市走势完全由市场主导。5月份成交虽然下降,但仍高于“撤辣”前。
这在香港房产中介丁女士的日常工作中也可见一斑。
【/h/]“除辣”政策一出,丁女士迅速建立了自己的购房社区。当时群里有很多网友问他们楼盘,价格,交易流程。丁女士还经常分享实时交易数据,看视频和一些推荐的楼盘信息,为在内地买房定居的群体举办多次线下沙龙。
不过最近丁女士的社团活跃度明显下降。5月份,群里很少有网友发言咨询,只有两个网友加入,丁女士本人也已经很少在群里分享信息了。
不过在丁女士看来,市场还是很活跃的,只是新的选择不多。丁女士向每经记者解释,“撤辣”前有大量房屋出售,“撤辣”后有大量房屋被拆除。最近成交量下降是因为新盘走了很多,目前新盘推出的比较少。
香港中心区工地全国商报资料图。
每经记者注意到,交易量的下降还是对丁女士的工作产生了影响。她在社交平台上调侃自己:各方面都不重视,再不来找我就要失业了。
根据香港美联物业的统计,香港楼市氛围有所改善,成交量大幅增长。“麻辣撤单”后三个月,一手交易量超过7300笔,比“麻辣撤单”前三个月的1950笔高出2.7倍。
二手住宅交易也在好转。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显示,“辣撤”后近两个月二手房成交约9900宗,较“辣撤”前两个月成交约4920宗,增长约101%。
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家辉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香港一手成交1400宗,低于“辣撤”后的3月份的4000多宗。但3月份的成交量是罕见的高水平,5月份的成交量仍高于2021年平均每月约1360宗,交易依然活跃。
第二,57.1%,内地客户批量购买香港新盘。
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香港房产中介胡女士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撤辣”之后,新房市场变得更加热闹。一些新盘为了方便兑换,开发商帮客户交印花税,有的楼盘印花税超过10万港币。二手房交易相对平淡,内地客户更关注新盘。另一方面,在产能允许的范围内,本地客户更关注二手房产。
胡女士坦言,最近市场有变化,银行贷款政策收紧。目前贷款只发放给优质客户。
美联物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4月,香港一手住宅市场内地买家成交金额占比57.1%,再次超越香港本地买家,新启德地块最受内地买家欢迎。
今年第一季度,内地买家在香港登记的一手私人住宅比例升至约37.2%,创12年新高。4月份,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4.2%,注册金额占比达到49.5%,均创下12年来的季度新高。
香港启德区在建项目全国商报资料图。
成交价格方面,陈永杰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原城市的CCL最后报143.78点,已经跌了五周了。“辣撤”后十一周,CCL五升六跌,微涨仅0.53%。一手项目为了促销,在“去辣”后不敢涨价。以新鸿基开发的元朗YOHO Hub项目为例。首批单位的要价比两年前同系列低28%左右,首批210组将于当天售出。
陈永杰表示,从长远来看,他仍然对市场持乐观态度。目前,楼价并没有因为“撤退”而大幅上升,但置业成本却因为“撤退”而大幅降低。我们可以利用目前的低楼价进入市场。据估计,香港的物业价格在今年年底会比年初温和上升5%。
“随着租房旺季的回归和租房市场需求的旺盛,预计二三季度房租将继续上涨。”
根据刘家辉的分析,在租金回报率有望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长期投资者也开始进入市场。过去一年,租金表现好于房地产价格。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中小户型私房租金回报率回升至3.3%,达到11年新高,买房收租即可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相反,大型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从高位回落,吸引投资者转向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