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踪美联储当下的货币政策?
近日,美国去年12月的两个关键数据落地:
12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1.6万人,预期市值17万人,前值下修至17.3万人。美国12月失业率持平于3.7%,预期为3.8%。劳动力参与率上升至62.5%,前值为62.8%,就业人口比率同步下降至60.1%;
2。美国2023年12月季调后CPI同比上涨3.4%,预期上涨3.2%,前值上涨3.1%;经季节调整,CPI环比上涨0.3%,预期上涨0.2%,前值上涨0.1%。美国2023年12月季调后核心CPI同比上涨3.9%,预期上涨3.8%,前值上涨4%;核心CPI环比上涨0.3%,预期上涨0.3%,前值上涨0.3%。
就业数据和通胀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当时关于美国货币政策的讨论又多了起来。
在一些讨论中,有一个非常严重的bug,就是粒度太低。他们想把美国的货币政策简化成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标签,比如降息、衰退、高通胀或低通胀。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简化是有益的;但是,从探索真理的角度来看,这种粗糙的简化只会让我们离真理更远。
本文将介绍一个更细粒度的框架,帮助你跟踪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首先,美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状况
美国的货币体系是预期导向的,以美联储为导向,资本市场为跟随。
所以,这个系统有两个基本状态:1。美联储接管货币政策,我们称之为人为驱动;2.美联储将权力下放给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自发调节货币供给曲线,我们称之为自动驾驶。
如何从制度层面理解a股与美股的区别?在文章中,我们讨论了美联储允许资本市场自发调节货币供给曲线是美国资本市场的一大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理解2023年12月议息会议的重大意义:美联储完全放权给资本市场,美国货币政策从手动驾驶切换到自动驾驶。
【/h/】如上图所示,大切换完成后,美债利率连续两年大幅下降。这不是市场对降息预期有多充分的反馈,而是市场对状态切换的正常反应。
然而,最近随着就业数据和通胀数据超预期,美债利率横盘两年。
那么,市场在担心什么?你担心降息预期会落空空?不,我担心的是美联储再次手动干预。
于是,关键数据落地后,官方开始表态:
1。古尔斯比
2023年是降通胀的突出年份;美联储仍然坚定地走在舒适的道路上,并在通胀问题上取得进展。通胀将是决定何时降息以及降息幅度的主要因素。
2。巴尔丁
通胀的改善还是相当有限的,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上;我希望看到明确的证据表明通货膨胀正在向目标靠拢。12月CPI数据总体符合预期;他重申不会预测美联储会在3月降息,并表示会密切关注1至3个月的PCE数据。
3。梅斯特
今天的通胀数据并没有改变我的看法,证明美联储的工作并没有完成。据预测,今年通胀率将继续下降,但不会达到今年2%的通胀目标。需要调整政策以实现软着陆。今年3月降息为时尚早,我们需要看到更多通胀下降的证据。美联储将在看到通胀持续下降时讨论降息问题。
如果你的思想还停留在降息、通胀、衰退的标签上,你根本无法理解他们在说什么。
其实他们真正的意思是:
1。最近市场行情不错;
2。请继续努力;
3。今年不要求达到2%,但通胀率会继续下降。
吃下这颗定心丸后,市场的焦虑情绪迅速平复。
于是,我们看到了精彩的一幕。12月通胀数据超预期,但美债利率连降两年。
之前市场担心自己做的不好,被人诟病。所以美债利率两年来一直偏离12月位图基准情况向上。得到官员的肯定后,大家终于放心了。因此,美债两年期利率迅速跌破4.31%。
二、自动驾驶的好处
要了解自动驾驶的好处,首先要看手动驾驶的坏处——滞后。
鲍威尔上任不久就吃了大亏。他用手开车时间太长,结果不小心撞上了美股,硬着陆。
那次硬着陆让鲍威尔彻底丢脸了,所以这次他们学聪明了,早早把自动驾驶的力量投入市场。
市场自己通过标准普尔500指数判断需求曲线的位置,进而根据美股的涨跌调整美债两年的利率。
在市场的自动驾驶阶段,两年期美债利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非常重要,它们会彼此接近。当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行时,两年期美债利率也会下行;当标准普尔500指数上升时,两年期美国债券利率也会上升。这个过程很细致,也是资本市场最擅长的。
因此,当市场观察到spx大幅下跌时,便迫不及待地放下了两年期美债利率。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很容易确定大类资产配置的思路。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大幅扩张时,美股>:两年期美债>十年期美债。
那么,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调整自己的思维呢?当观察到美债利率连跌两年,美股横盘。这意味着需求曲线的扩张再次受阻。资产优先级转化为:十年美债>;两年期美债>美股。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一个更细粒度的观察框架,其核心在于以下两点:
1。美联储制定了总体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位图、通胀底线等;
2。市场上的自动驾驶。观察到的路标包括但不限于股市表现、经济数据等等。
那么,这个框架对国内资本市场有什么意义呢?
如上图所示,从去年12月开始,内需增速刚刚完成放缓,从高增长轨道切换到低增长轨道。十年期国债利率的下行和沪深300指数的下跌,捕捉到了这种轨道跳跃。
从国内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下行趋势将会结束。那么,这个低增长轨道就可以和美国目前的增长轨道并驾齐驱。只要国内货币政策不发生不利变化,国内资本市场也会受益于美国资本市场的自动驱动机制。
现阶段,a股和美股将结束长期的不同步,回归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