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向上、规模向下,公募FOF遇成长难题
以低风险、稳定收益为“卖点”的公募FOF最近陷入了一些争议。
11月,国内公募FOF发展已经满六周年,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也迎来了一周年。此时,公募FOF市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点。经过多维扫描,其成长中的问题逐渐显现。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公开发行的FOF产品数量超过460只,总规模达到1662.14亿元。自去年二季度末以来,FOF产品数量增长了52.94%,而FOF基金总净值却下降了25.22%。与此同时,市场还出现了另一种“碎片化”现象:一方面,部分FOF产品规模较小,生存难以为继,年内清盘数量已达10家;另一方面,基金公司纷纷布局FOF,打新热情不减。11月10日,共有15只公募fof处于发行阶段。
量上规模下。目前,FOF公募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一些分离现象
公募FOF市场正在经历一幕冷热交织的场景:一方面发行热度不减,产品数量不断攀升;一方面,市场规模持续萎缩。
记者发现,近期头部公募在FOF产品布局上仍在积极扩张,中小基金公司也在加速进入。
11月10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共有109只新基金,其中混合型FOF基金有15只。这些新的FOF产品包括持有3个月、6个月、1年、3年和5年的产品。基金管理人既有易方达、郭芙、汇添富等头部公司,也有东方基金、鹏扬基金、渤海汇金等中小型公募机构。
具体来看,易方达现有的易方达月辉平衡养老目标持有3年,易方达养老目标日为2045年持有5年,易方达如意安城持有3只FOF产品6个月。公司有24个FOF产品在运营,总规模约136亿元,居行业第三位。东方基金正在发行的东方养老目标(FOF)是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FOF。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共有81家公募机构布局了472只FOF产品,邢正全球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4家公司管理规模超过100亿。FOF产品布局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邢正全球基金以196.56亿元的规模位列第一;新疆前海联合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44家公司的FOF产品总规模不足5亿元。
今年,4家公募机构加入FOF巡回发行FOF产品。不少基金公司也在加紧布局。沪上某公募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正在组建公募FOF团队,相关产品也正在申报中。”
公募FOF热度不减,与公募FOF市场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募FOF规模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下滑。Wind资讯数据显示,公募FOF规模从2022年二季度末的2222.76亿元下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662.14亿元,降幅达25.22%。与此同时,FOF产品的数量从306种增加到468种,增加了52.9%。
邢正全球基金表示,FOF可以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并可以构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组合,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具体需求。同时,FOF的收入来源相对多元化,能够把握多种资产的机会。这些优势决定了它是金融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介绍,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实施,FOF也被纳入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个人养老金融是国家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养老目标基金存续期长,缴费稳定,长期投资,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以这也是FOF产品需要积极布局的原因。
多位公募人士表示,随着2022年公募基金个人养老金投资正式落地,公募基金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国民财富管理和养老需求的同步激增,公共机构正在加速进入公共养老的FOF领域。
FOF起源于美国市场,2017年国内第一批公募FOF诞生。2018年,为满足养老基金的理财需求,FOF开发了两类养老FOF产品: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到目前为止,各大基金公司已经陆续发行了各种类型的普通FOF产品和养老FOF产品。2022年底,养老金FOF成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主流形式,基金公司增加了股票养老金FOF中个人养老金的Y份额。
上证基金评价与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王璐告诉记者,随着养老第三支柱的不断推进,市场需要投资养老FOF,这个领域非常广阔。尽管短期内投资者对FOF基金的接受度不高,募集情况也不乐观,但基金公司仍有强烈意愿发行此类产品,力争在个人养老金的蓝海中抢占先机。
第二,规模萎缩的背后
公募FOF规模持续萎缩,部分产品因为规模过小已经清盘。
10月28日,长城基金发布公告称,其长城恒泰养老目标日期为2040年,三年期持有混合型发起式基金(FOF)的基金合同于当日终止,进入清算程序。本基金因合同终止条款进行清算,即“在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相应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决定”。
10月17日,鹏华基金子公司鹏华聚合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于当日进入清算程序。时间推移,很多FOF产品,如博时金福安持有A一年,中加安瑞平衡养老目标三年,大成项星养老三年,都因规模缩水触发了合同终止条款。
据记者了解,截至11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10只FOF清盘,其中5只fof为养老FOF产品,清盘原因多为触发合同终止条款。此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fof至少有259只,占比过半。
规模缩水和产品清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投资者对FOF公开发行的接受度较低。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背后原因可能与公募FOF近两年业绩不佳、投资者认知不足有关。
沪上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的FOF基金经理表示,“2021年公募基金行业FOF主要被大家关注。之后股市整体环境波动,主动股票型基金很难创造超额正收益,相应的主流偏股型FOF产品管理也很困难,很难获得独立于股市整体走势的持有体验。在这种背景下,FOF产品的长期投资经验优势会受到市场短期困难的影响,规模也会下降。”
Wind资讯数据显示,有数据的451只FOF产品中,今年以来有386只为负收益,平均收益率为-3.83%;在近两年持续运作的192只产品中,仅有8只为正收益,即超九成产品近两年亏损,平均收益率为-13.11%。
王璐认为,FOF公募规模的下降可能与四个因素有关。一是权益市场赚钱效应不佳,投资者投资意愿不足,参与公开发行FOF配股基金意愿较弱;第二,市场还需要时间来理解和接受FOF基金长期配置的价值,即通过长期配置为投资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最优化;第三,FOF基金不走运。由于市场整体赚钱效应不佳,过去三年成立的FOF基金大多未能为投资者赚钱,导致FOF短期内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大规模资金流入。第四,为了满足资产配置的需要,FOF一般都有持有期,不能完全匹配广泛追逐高流动性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偏债混合型FOF基金规模从去年二季度末的1217.52亿元下降到今年三季度末的751.13亿元,下降了38%,投资者大量赎回。
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认为,偏债型FOF产品之前的定位是固定收益+,理财净值化转型后承担了部分理财客户的配置需求。但实际上,部分持有人对权益类资产的潜在风险预期并不充分,对极端市场环境下的损失容忍度较低,因此存在部分赎回。
王璐表示,由于FOF产品特性的复杂性,投资者对FOF价值的接受程度尚未达到理想水平。第一,投资者主观上扩大了资产配置在风险分散和风险约束中的作用。资产配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提高风险收益比,不能完全分散或抑制风险;其次,由于FOF基金在投资时融入了资产配置的理念,投资者很难了解FOF基金,导致在向客户传递FOF产品的特点时时间较多。
接下来,如何破发公募FOF?王璐认为,在微观层面,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渠道建设、品牌建设和投资者沟通,以有效传达FOF的收益和风险特征及投资价值,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认识、认可FOF;另一方面,FOF团队要加强研究实力,比如团队的投研能力要足以支撑投资范围的有效覆盖,基金经理要具备正确的资产配置理念、成熟的组合投资管理技能和基金评价研究经验。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些都需要长期资本市场稳定持续的良好赚钱效应来加深投资者对FOF价值的认可。
关于FOF产品的后续布局和发展,邢正全球基金表示,一是拓宽研究范围。不断完善FOF产品线,进一步拓宽研究广度,加强对各类产品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增加和完善创新产品布局,满足不同客户的FOF投资需求;第二,坚持多资产策略,获取更高性价比的投资回报。以业绩基准为锚,一方面继续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方法降低投资组合波动。另一方面,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对资金的深度挖掘和客观全面的市场分析,获取超额收益,争取获得更高性价比的投资回报。
上述FOF基金经理表示,“一方面,公司会坚持FOF产品要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有效的投资策略和稳健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在FOF的管理上,我们会坚持纪律投资,体现在长期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的坚持;此外,在FOF团队中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顾问,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更好地匹配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偏好,加强了解,建立互信,充分发挥FOF产品的长期优势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