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职业背债人的暴利生意经
【/h/]200多万元现金一摞摞在一起,透明的茶几被盖得严严实实。
【/h/]这是徐旭三个月“赚”的钱——他是一个出生在中西部地区的28岁的农村青年,也是一个债务人。
【/h/]债务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过去被称为“陆口”,即他以不同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并成为“老赖”而不管还款。
【/h/]本质上属于法律层面的骗取贷款罪。然而,你赚的是小钱,你可以通过借钱“致富”。
【/h/]债务偿还的起源大多与房地产市场有关。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下,一些业主急于出售手中的现金,债务人“背上”债务——业主解决了问题,债务人拿走了钱。
【/h/]徐旭说,他为桌上的钱签了10多份贷款协议,最低利率为2.6%,最高利率为7.2%。但他并不在乎这一切——因为他根本不打算归还。
【/h/]像徐旭这样没有信仰的人越来越多。
【/h/]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h/]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1日,失信被执行人839万人。
【/h/]在这839万人中,有职业负债人。
【/h/]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像徐旭这样的负债者带着一套吸金哲学和方法论游走在二三线城市,利用债务实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升级。
【/h/]但徐旭更愿意认为这是一场“赌博”。当然,他认为自己“赢了”:“50万和100万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更不用说他拿到了200多万元。“这是更上一层楼的敲门砖。”
【/h/]首先,成为债务人
【/h/]在成为债务人之前,徐旭犹豫了。
【/h/]按照中介的说法,他需要在指定城市住宿,全程吃住,并在此期间完成一系列流程。一般需要2 ~ 6个月,然后收入一百多万。
【/h/]面对巨大的诱惑,徐旭担心自己会被骗。他先是咨询了银行的朋友,然后又去找律师朋友确认,“我不能对你怎么样。”对方振振有词的回应成了他欠债的助推器。
【/h/]成为债务人后,徐旭只想一件事:拿到钱后如何生活。
【/h/]和徐旭一样,出生于1997年的陶莉也决心成为一名债务人。
他来自南方县城,中专毕业后在当地当厨师。2022年10月,饭店倒闭了,他成了县里的无业青年。
【/h/]2023年,他在找工作时看到一个中介发的帖子:“如果你想赚钱,就去找白户,每周找100份工作。”他主动发了一封私信,很快得到了回复。
【/h/]债务人经营方式及利息比例制图:时代周报记者付一博
【/h/]陶莉第一次知道了“负债”。中介告诉他负债没有大风险,轻松高收益,不会追究责任。他相信了。
【/h/]两人约定,在中介的安排下,他“购买”了一套价值约400-500万元的房产,付完首付后进行二次贷款,套出600万元贷款。作为“借款人”,陶李灿拿到100万左右。
【/h/]他不知道剩下的钱都去了哪里,只知道自己接近100万——但他的信用信息已经变成了“黑色”。
决定很快就做出了。从私信到电话落实,陶丽用了三天时间。
【/h/]进入债务人的角色也很快。
【/h/]徐旭记得,当他带着6000元生活费到达目的地时,接他的是一名债务代理人,一名40多岁的矮胖中年男子。
【/h/]他被带到市中心一个三室一厅的房间,两个人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徐旭被告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应该吃饭睡觉,开着手机,必要时给他打电话。
【/h/]徐旭询问了这两个“有经验的人”:一个来自贵州,30岁,父母早亡,祖母患肝癌,急需用钱,因此负债累累;另一个对自己的出生保密,只说自己37岁,被汽车贷款和抵押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来,正在和妻子离婚。
【/h/]一周后,徐旭的还债工作开始了。一天下午,中介让他在买房委托书上签字。他看了文件,都是标准模板,购买的房产也是新的,他都签了字。对了,中介收走了他名下的银行卡和u盾,说是为了方便赚钱,创造银行流量。
【/h/]徐旭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果你被骗了,你会报案并揭露这条产业链。“别玩了。”他事后回忆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卡里不停地赚钱,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h/]从那以后,他就呆在家里吃饭睡觉。中介三天来一次,送一些日用品和几百到几千块钱的现金。
【/h/]很快,“资产”流入——价值180万元的新房和两套。然而,除了房产证,徐旭从未真正见过它。这些“资产”都是由中介口述或以文件形式传递给他的。
他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机器人。他没有仔细阅读文件的内容,所以他翻到最后一页签了名。
【/h/]徐旭忙着签名,他在贵州的室友被带走了。当他回来时,对方告诉他,他已经拿到了200多万元现金。忙碌了一天后,我分批把钱存了起来。
2。从现实中消失
【/h/]室友们拿到钱后,就出去搓了一顿。饭桌上,话匣子打开了,徐旭也澄清了什么是“背债”。
【/h/]据我室友说,他被中介“打包”后“买”了一套价值约500万元的二手联排别墅,中介为该房产“支付”了约150万元的首付。
【/h/]拿到房本后,他跑了很多家银行进行二次抵押贷款,包括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并制作了各种贷款产品,如信用贷款、装修贷款、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几项加起来,借款超过总房款。
【/h/]他算了一下,自己实际背负的债务是房产首付以外的按揭贷款和欠款,合计近950万元。
【/h/]同样的操作在徐旭身上完美再现。
【/h/]在徐旭的故事中,他通过中介“购买”了两套新房,并用它们作为抵押进行了第二次抵押贷款,获得了600多万元的贷款。
【/h/]而那些房产实际上是滞销的,挂牌价约为500万,但一年来无人问津。中介支付了购房款,并以徐旭的身份接受了报价,允许开发商解决问题。
【/h/]不同的是,徐旭得到了600万元的近40%,比他在贵州的室友多了几十万。徐旭说,这是因为他遇到了在线代理。
【/h/]债务人欠款计算制图:时代周报记者付一博
【/h/]拿到钱后的第三天,徐旭回到了家乡。刚到机场,他就给中介发了一条信息:
【/h/]看着手机屏幕上一行灰色的字迹和红色的感叹号,徐旭低声骂了一句。
【/h/]然而,一旦你拿到钱,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
【/h/]有钱有闲的徐旭开始计划未来:一个黑人家庭的生活剧本。
【/h/]用两张不是自己的银行卡转账,和老婆开个小店,过稳定的生活;给父母买养老保险,给他们一些现金;还有一部分用于投资民间借贷。“据说利息一年能赚20万左右。”
【/h/]作为“老赖”,徐旭觉得这没什么。
【/h/]中介离开了他一段时间,把钱“藏”了起来——更换了手机号码和社交账号,停止了网上支付。“限高”不能乘坐高铁或飞机。他想买一辆汽车。面对催收,他想了想回应:反正没钱。
【/h/]陶立也负债600万,但他只拿到了100万现金,占比只有15%。
【/h/]他觉得自己输了。之前,他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债务的信息,他有点慌。当他想到未来的日子时,他只看到了一滩死水。
【/h/]陶莉试图与中介讨价还价,比如给更多积分或套现房产,但都遭到拒绝。中介的态度冷淡下来,完全没有了最初的热情。
【/h/]总之,我得到了我想要的100万。陶莉想了一下,这足够花一年时间思考接下来的生活了。不可能工作,或者去其他国家,或者找个地方筑巢。
【/h/]第三,为什么有利可图?
【/h/]在获得200多万元后,徐旭仍然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借钱有利可图?
【/h/]用中介的话说,他们提前支付了购买房产、房产交易产生的各种税费,还支付了债务人在当地的消费。
【/h/]分成比例中,债务人一般拿30%-40%,中介20%-30%,第三方30%-40%。
【/h/]在他们的故事中,第三方通常指的是银行内部人员,他们与贷款金额有关。因此,他们也拿走了利润的大头。
【/h/]虽然在徐旭看来,中介的话不可信。然而,欠债还钱确实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h/]时代周报记者发现,这与银行的贷前审查和审批有关。
【/h/]债务人向银行提供的材料是由中介机构“包装”的实物资产,以换取更高的贷款资格;根据这些真实数据,银行工作人员完成了贷款审批。
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
【/h/]一些银行工作人员按下审核按钮,债务人可以获得其名下的数百万元人民币。每一方都根据事先的协议分得自己的一份。
【/h/]就中介而言,他们从一个项目中获得的资金并不多,因此他们必须同时操作几个项目才能获得高回报;
【/h/]对于银行家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5-10年的收入。
【/h/]浙江某商业银行副行长王庆表示,大部分银行信贷部门面临业绩压力,也会产生坏账。这确实增加了债务偿还的可行性,并且没有有效的机制来消除它。“但操作风险很大。谁会赌上自己的饭碗?”
【/h/]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h/]裁判文书网显示,大部分骗贷案件发生在2019年之前。2013年,有人在周村某商业银行贷款9笔,本金共计1990万元。2014年,有人与银行、房管局等人员联手骗取贷款1000多万元,相关被告人被判处4年多有期徒刑。
【/h/]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对象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1名财务人员、总经理和其他7名管理人员因行为不当、使用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严重不审慎催收和处置而受到处罚,并被终身禁止银行业务。
【/h/]近年来,债务抵押行业一直涉足抵押贷款。
【/h/]2023年12月15日,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6000万元的房贷诈骗案。据报道,在这起案件中,债务人、黄牛、房地产经纪人、贷款代理人、银行员工等。轮流利用债务人购买房屋进行欺诈性贷款套利。最终,34名嫌疑人被警方抓获。
【/h/]第四,浮出水面后,
【/h/]尽管监管严格,但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一些人仍然愿意进入游戏并争夺比赛。
【/h/]张鑫是一家债务代理公司,做了四年的生意。他有一个规则,“每个月最多做10单,以免被盯上。”在电话中,他用轻松的语气说:“我肯定能做到,很多人都做到了。”
【/h/]谈到风险,张欣更有信心。他声称自己从未被调查过。在过去的几年里,他经手的债务人中年龄最小的19岁,年龄最大的52岁。
【/h/]他对债务人的进入并不感到惊讶——那些赌博、做生意赔钱并想发财的人。毕竟,那些需要钱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h/]只是大多数债务人的结局并没有按照他们最初的剧本发展。“三年或五年后,钱将浪费一空
【/h/]但这只是“生意”,张欣不会在意那么多。
【/h/]他是这条产业链最底层的中介,业内俗称“串串”。主要任务是吸引人,找到债务人,并获得5万-10万元的佣金。
【/h/]张鑫说,当债务人的信息在他手里时,他会根据各地的楼市和借贷情况进行选择。二三线城市是首选,其次是新线。
【/h/]“我们会选择政策宽松、银行更容易做的地方。”
【/h/]还债中介的朋友圈
【/h/]然而,张欣也有烦恼。在此期间,各种社交媒体上的债务招聘信息无疑使这条隐藏的产业链浮出水面。只要稍加注意,你就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找到债务人和中介的足迹。有负债者形容“这个东西看起来很复杂,但实际操作起来就像网购一样轻松简单。”
【/h/]“最初是为了发财和规避风险。现在,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张鑫说。
【/h/]也有相继曝光的案件让这条产业链进入公众视野。
【/h/]据指尖新闻2023年12月12日报道,2020年12月31日,山西潞城农村商业银行为阔别三十年的工薪族放贷897万元。案例中,月薪约3000元的借款人仅用几张单据就从银行贷款299万元,并在当天成功放款。
【/h/]据《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1月26日报道,其中提到象山县农村信用社11名财务人员违规放贷4.25亿元。
【/h/]有媒体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国家监管部门共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开出2400多张罚单,罚款总额超过27亿元,其中信贷业务是高风险领域,开出的罚单超过1000张,涉房融资业务大额罚单频发。
【/h/]最近,监管机构表示,2024年将继续严格监管信贷业务,并加强“双罚”(惩罚机构和个人)。
【/h/]张欣感觉这条线被盯上了。他打算在多投几票后“上岸”。他声称,银行今年将收紧贷款审查,以便希望参与“薅羊毛”的债务人能够尽快下定决心。
【/h/]“兄弟,你在想什么?如果现在办,一周内就能放款。”谈话结束时,他这样说。
【/h/](文中徐旭、张歆艺、陶莉、王青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