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宣布:降息
【/h/]存款利率下调时。
【/h/]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4月初,山西、河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从10个基点至40个基点不等。
【/h/]市场人士认为,大、中、小银行通常采取“分步走”的方式降低存款利率。多地区域性银行此次下调存款利率,仍是去年商业银行第三轮降息的延续。在银行存贷利差空进一步压缩的压力下,全国性银行可能会在上半年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潮。
【/h/]首先,多家地区性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
【/h/]近期多家区域性银行大幅下调存款利率,主要调整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年利率,下调幅度高达40个基点。
【/h/]4月2日,代县洪都村镇银行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定期存款利率的公告。公告显示,自4月1日起,该行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05%、2.95%和3.0%,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35个基点和40个基点。
【/h/]新蔡农商银行、遂平农商银行、西平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自3月31日起,将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为1.4%、1.65%、1.8%、2.0%、2.35%和2.5%。
【/h/]记者发现,近期部分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时,扭转了5年期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持平或“倒挂”的现象。例如,河南省沈丘农村商业银行的五年期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调整前为2.4%和2.65%,调整后为2.4%和2.35%。
【/h/]“一些中小银行为节省资金发起了‘价格战’,导致存款利率居高不下。”银行业人士认为,多家区域性银行调整存款利率仍是对此前全国性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跟进,有利于存款产品利率更加合理。
【/h/]其次,新一轮下调预期开始。
【/h/]山西、河南等多家区域性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背后,是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存贷利差进一步压缩的背景下,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做出的市场化调整空。
【/h/]除区域性银行外,全国性银行也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预计将考虑进一步适度下调存款利率,降低负债成本。
【/h/]多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2024年上半年,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能迎来今年第一波存款利率下调,下调幅度在10个基点至15个基点之间。
【/h/]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在总结此前存款利率和LPR报价联动下调的经验时表示,要继续发挥大行引领作用,及时引导存款利率下调,提高存贷款利率传导效果,减少缓存贷款利差和利差收窄。
【/h/]“虽然去年存款利率三次下调,但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更加明显,银行成本刚性特征仍较为明显。”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要着力降低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和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等高成本存款压力。
【/h/]中国银行业研究院也发布报告称,近年来,受贷款利率快速下降和存款利率刚性影响,银行业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近期,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压低银行存款利率,整治高息揽储问题。预计二季度银行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
第三,最早或在四月份
【/h/]多家机构和市场人士预测,考虑到存款利率下调的时机、银行息差压力以及存款定期化等因素,今年二三季度市场很可能迎来存款利率的新一轮调整。不排除相关措施将于4月实施。
【/h/]记者了解到,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背后有两大逻辑。一方面,商业银行息差压力较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表(季度)》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重要指标净息差已降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
【/h/]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首先,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但银行负债成本仍相对刚性,息差持续收缩,经营压力加大。二是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长期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
【/h/]另一方面,市场利率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2022年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商业银行可以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今年一季度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29%,较去年四季度末的2.56%下降27个基点。他建议,自律机制应引导成员银行在4月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
【/h/]张旭判断,2024年存款利率大概率会出现几轮下行,将采取“大行带头、股份制银行快速跟进、其余银行有序跟进”的模式;降低存款利率,加强高息存款管理,也有助于盘活存量资金,避免资金沉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