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通胀数据不妙,美联储下一步是加息?
4月10日,美国公布的3月份通胀数据几乎没有包含任何可以让美联储官员相信通胀正朝着2%的目标持续下降的信息。相反,这些数据引发了对未来通胀轨迹的质疑,并可能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评估美国货币政策的前景。
3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5%,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3.8%。今年前两个月的通胀数据超出预期。3月份的数据证明,今年以来物价涨幅一直在横向波动,尤其是服务业。
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全球配置投资团队负责人里克·里德(Rick Rieder)评论称,3月份的数据是抗通胀努力的“挫折”。
最新数据表明,作为美联储最受关注的通胀指标的核心PCE物价指数的同比涨幅今年可能不会降至2.6%。2月份,PCE核心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8%,3月份的数据将于4月26日公布。
6月降息概率大幅下降,但谈加息为时尚早。
美联储上一次加息是在2023年7月。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为5.25% ~ 5.50%。在3月举行的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官员继续预计2024年降息3次,但预计今年降息3次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人数与降息2次的人数相同。
许多美联储官员在最近的讲话中表示,在同意降息之前,他们需要对通胀朝着2%的目标下降抱有更大的信心。
一些经济学家预测,4月10日的通胀数据将把美联储的预期降息时间推迟到今年夏天之后,并可能促使美联储官员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直到今年晚些时候,甚至更长时间。
在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3月CPI后的几个小时内,CME FedWatch工具显示,6月降息概率从周二的56.1%大幅降至16.5%。
当地时间4月10日,美联储观测工具显示,7月降息概率为35.7%,低于前一日的50%。
PNC高级经济学家Gus Faucher认为,3月份的CPI数据可能会将首次降息至少推迟到7月底,但美联储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接近年底时首次降息。
alliance Bernstein发达市场经济研究主管Eric Winograd认为,鉴于第一季度就业市场再次强劲增长以及物价加速上涨,他预计美联储今年仅在12月降息一次。
Winograd说:“数据根本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于过去三个月的通胀数据令人失望,Winograd预测美联储官员至少需要看到三个月的满意数据才能重拾信心,这意味着4月、5月和6月的通胀数据必须是“建设性的”。
维诺格拉德说:“通胀会逐渐下降,但美联储的信心肯定会被削弱。”
目前,经济中的需求仍然强劲,劳动力市场比预期更具弹性,这意味着未来三到四个月美国的通胀可能会更热。
尽管通胀的进展已经停滞,但许多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预测美联储将考虑进一步加息还为时过早。PNC的Faucher指出,如果美联储重新考虑加息,不仅是出于稳定通胀的原因,而且美联储官员已经表现出降息的倾向,部分原因是如果利率保持高位,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将变得更高。
鲍威尔在3月底的采访中表示:“当前的货币政策能够应对一系列不同的数据路径,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不仅要应对基本情况,还要应对反通胀进度放缓或经济走弱的时候。目前的货币政策可以应对这些情况。”
过去三个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4%。Winograd认为,如果这个数字上升,官员们将不得不再次认真考虑加速通货膨胀的问题。他说:“如果通胀再次加速,是时候让美联储开始讨论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收紧政策了。我认为过去三个月的数据不足以表明通胀已经开始再次加速。”
服务业通胀高粘性,仅靠利率工具手段难以降低。
服务业的持续高通胀使得整体通胀下降到2%目标的“最后一公里”越来越难。3月份服务业通胀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4%。自去年11月以来,同比涨幅基本保持不变。
剔除住房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服务通胀率3月环比上涨0.7%,2月环比上涨0.5%。推动服务业通胀的最大因素仍然是房价,但保险、医疗甚至交通价格在3月份都出现了上涨。
美国银行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朱诺号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房价居高不下,而非住房服务领域的通胀继续指向再次加速的风险。”朱诺认为,虽然医疗服务和汽车保险等服务业通胀的组成部分不会直接影响核心PCE物价指数,但它们表明服务业的整体通胀仍具有粘性,这可能削弱美联储对通胀何时接近目标水平的信心。
贝莱德的里德说:“美联储的工作比过去复杂得多。”他指出,事实证明,很多服务业高通胀的领域对利率并不敏感,因此很难通过政策利率这一生硬的工具来给这些领域的物价降温。
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胀重返2%的道路变得更加漫长,或许也没有那么糟糕,尽管4月10日美国股市因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56%而大幅下跌。里德说:“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或者你正在你的投资组合中增加固定收益投资,那么你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享受这一回报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理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