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
保险公司正在加速布局养老赛道。
近日,在2024年第一季度广东保险业新闻通气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广东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于乐表示,“保险资金”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3月底,共有8家保险机构在广东投资了21个养老社区项目,总投资243.52亿元。
养老赛道正成为保险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泰康保险集团、中国平安、新华人寿、中国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都明显加快了布局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地产的步伐,投资力度也在加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2.17亿,占比15.4%。这意味着我国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近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李伟表示,我国“未老先备”的特征非常明显,可以从“人、地、钱”三个维度补齐短板。
他认为,“土地”的视角主要解决“在哪里养老”。我国制定了“9073战略”,即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7%依靠社区养老,3%住在养老机构。
李伟表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实现这种服务模式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这两种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来说。根本的还是要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和专业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在布局养老赛道的背后,保险公司离不开社区养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保险公司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保险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优势并享受政策支持,还有助于满足保险资金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北京联合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杨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称,具体而言,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资金具有长期稳定的属性,这些资金也需要投资于具有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标的。养老社区作为长期投资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长,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与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需求高度契合。
有门槛1888万的高端养老社区。
各大保险公司布局养老赛道,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端。不同的保险公司选择不同的运营模式。
我们往下看,保险公司进入养老社区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资产型、资产型和轻资产型。
“中国平安更倾向于投资重资产的养老社区。”平安董事长王玉玺曾公开表示。中国平安(601318。SH)以“真年年”品牌为载体,采用自建自营的资产导向模式建立高端养老社区,面向高净值人群。
“深圳颐年城的入住门槛是一份1888万元的保单。此外,还需要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以提供私人医生、定制医疗保健、老年人智能产品和专属管家服务。”平安养老险客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一念城是平安年的核心产品之一。平安一真年官微显示,其社区活动包括品尝古代瓷器珍品、私人音乐会、国学大师私人讲座、慈善晚会、冥想诵经等。,以及陪同购物的私人导购。
同样采用自建自营资产导向模式的泰康保险集团,同时扮演着投资者、开发者和运营者的角色。运营医养产业主体的泰康之家采取养老社区与康复医院对接的模式。
据泰康之家官网介绍,入住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也需要较大的政策门槛。“可以用系列年金险购买泰康幸福,总保单金额约200万。”
此外,入住泰康之家还可以通过缴纳押金(入场费)获得入住资格。泰康之家官网显示,入场费在10万到20万之间(大部分是20万),入住后需要每月缴纳费用。
相比之下,采用轻资产模式的保险公司通过与第三方租赁房产来运营养老社区。光大永明人寿投资的中国光大养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养老”)就是其中之一。
光大养老的养老社区一般由政府建设,或由光大养老对租赁物业进行改造适老化后委托第三方管理。
与重资产模式下的高端养老社区相比,光大养老社区的准入门槛更低、更宽松。
以光大的安心养老计划为例,该计划包括居住和永久居住两种模式。“如果购买光大永明人寿的保险产品,保额30万,可以享受优先入住权,部分还提供住宿服务。不过,我们这里的运营相对独立,床位足够的话可以直接入住,每月收费4500元。”光大养老旗下浙江一家养老社区的客服表示。
杨表示,保险公司养老社区的入住门槛较高,与其高客户战略密切相关。
“显然,按照‘9073’模式,保险公司的社区养老模式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因此,保险公司设置较高的门槛,便于筛选和锁定优质目标客户。”杨对说。
也有一些保险公司两者并重,即自己建设一些养老社区,租赁一些养老社区或以股权形式投资养老社区。何忠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何忠人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投资被投资于何忠优年(武汉)养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何忠优年”)。
官网显示,何忠优年在武汉、沈阳和南宁拥有三个自建养老社区。2016年,合众人寿还与信泰资本斥资9.3亿美元在美国收购了39个养老社区。
“养老”成为上市保险公司的关键词
在刚刚披露的2023年年报中,“杨康”和“养老”成为上市险企提及的关键词,从中可以一窥各家公司在养老赛道上的动向和成绩。
根据中国平安(601318。SH)2023年已形成“养老综合金融医疗”战略。2023年,平安寿险深化健康养老领域布局。在“保险+高端养老”方面,年内在4个城市推出平安高端养老项目。在居家养老方面,截至2023年底,平安居家养老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推出十大维度居家养老服务580项。
中国人寿保险(601628。SH)通过轻重资产结合布局养老社区。其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集团)加快“保险+养老”步伐,逐步扩大重点城市养老项目布局,持续提升多元化服务供给能力,为客户提供“放心孩子、放心老人”。2023年新增7个机构养老项目和5种城市居家养老模式。
中国太保(601601。SH)制定了“先重后轻、轻重并重”的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太保佳园是其经营的养老产业品牌。中国太保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截至报告期末,太保之家深耕“养、享、养”三大产品线,已落地12个城市、14个园区,规划养老床位超过1.58万张,已开业杭州、成都、南京、厦门等8家太保养老院。
新华人寿保险(601336。SH)采用“光与光结合”的模式。其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经过多年深耕,公司已形成“综合康养社区+护理型医养社区+休闲生活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全功能康养服务体系。
年报显示,2023年,新华家园延庆向异社区正式开业运营,标志着新华家园三大养老产品线全面落地。延庆向异社区可以为客户提供长期居住和配套服务,以及短期居住体验和度假服务。海南乐享社区,作为民宿项目,全年接待人数同比增长6倍;莲花池专属公寓入住率达77%。获得医保定点资格后,康复医院走上了快车道,门诊量和新增住院人数分别增长了2.2倍和3.5倍。
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319。SH)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将制定并实施集团加快推进大健康养老生态建设的工作方案,PICC人寿将打造暖心健康体系,推进大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太平(00966。HK)也在年报中公布了其医疗保健业务的最新进展,但阳光保险(06963.HK)没有披露相关信息。
中国太平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医疗健康生态体系稳步拓展,养老服务生态体系渐成体系。截至2023年底,中国太平集团共有50个“自建+合作”养老社区,覆盖22个省、40个城市,自建自营养老床位数超过1万张。
2023年,中国太平以20.85亿元的价格收购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当代礼养老项目,旗下子公司太平人寿全资收购广州仁和颐家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