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排名出炉,谁快了谁慢了谁晋级谁掉队?

ze2年前健康667

最后一份“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几家欢乐几家愁?“,我们谈了前三季度各省的经济形势。虽然增速有快有慢,但排名总体稳定,只有湖北和福建调整了一位。这几天,随着各个城市经济数据的公布,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变化。

首先,十大城市中,“第四城”的争夺无疑是最激烈的。从2017年重庆GDP首次超过广州开始,重庆和广州就一直你争我夺。今年一季度,广州再次领先重庆,但二季度,重庆再次反超。三季度末,两者差距从上半年的200多亿进一步拉大到近500亿。

但这还不够,还绰绰有余。与同为广东省龙头的江苏双雄苏州、南京、广州、深圳相比,无论是增速还是增量,都是能够击败对方的。不过这也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既然头部城市这么强,为什么广东前三季度整体表现不如江苏,GDP还被后者赶超?

对此,我在《为什么特大城市会在长三角集聚?文中提到,简单来说,广东经济几乎全靠“广深佛莞”三驾马车拉动,而江苏是“十三太保”,广东已经寡不敌众。万一四节车厢又有一节瘸了,整体速度会慢下来。

而这一次,拖累广东的主要是东莞。

前三季度,受外贸(-12.8%)和工业(-0.3%)拖累,东莞名义GDP增速仅为1.47%,在24万亿城市中排名垫底,增速最慢的江苏只有南通(3.75%)不到一半。

好在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近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全国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的消息引起了众多关注。但实际上,获批的大都市圈可能不止10个,而是13个。

虽然后来删除了“青岛交通”的文章和微博,但这个榜单还是值得玩味的。佐证了郑州都市圈是第10个国家都市圈的消息,不仅印证了杭州是获批的第7个国家都市圈,也首次透露广州、深圳都市圈也有可能晋级“国家队”。

根据2022年7月20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广东都市圈规划协调指引空,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市、佛山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和肇庆市四会市、清城区、清新区和清远市佛冈县。

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和东莞,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和博罗县,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3375万。

相比国家发改委要求都市圈的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2万平方公里以上,广州和深圳两个都市圈的范围刚刚好,不会出现像武汉都市圈那样从“1+8”瘦身到“1+3”的情况。

其实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广东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珠三角的资源和产业始终无法溢出,无法与粤东西北实现互动发展。甚至广深佛湾和珠三角其他五个城市也有明显断层。

虽然深圳、广州分别与汕尾、清远建立了两个特别合作区,但面积有限。随着广深两大都市圈的升级,有助于拓展广深乃至珠三角东、北两翼的地理边界,实现珠三角发展成果的外溢,提升惠州、肇庆、清远等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广东共同努力,更好地守护“第一省”的地位。

不像十大城市,席位是逐渐落定的,十一到二十的城市都处于混战阶段。第一个悬念是,11城何时易主?

目前排名第11的城市是天津。与另一个直辖市重庆近年来借助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制造等千亿产业的崛起,实现产业升级和排名提升,走上逆袭之路不同,天津自2018年滨海新区GDP受到挤压后,似乎一蹶不振。

一方面,天津最大的支柱产业仍然是传统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另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幅从今年上半年的-16%进一步扩大至-20.8%,且没有见底的迹象。这些都令人担忧。2020年天津被南京挤出前十后,排名会不会进一步下滑?

挑战天津最有竞争力的城市是宁波。目前两市GDP相差不到450亿,但仅今年前三季度就缩水了250亿,差距仅一步之遥。但就在人们准备为宁波加油的时候,身后的青岛也赶上了。前三季度宁波一口气被追了135亿,只剩48亿了。可能未来宁波还没有超过天津,排名没有前进,反而退步了。而这是留给观察者的第二个悬念。

其实宁波、青岛、无锡这些年一直处于互相追赶的状态,各有各的优势。无锡工业发达,宁波港口优势明显,青岛有政策加持。青岛都市圈,无论是否经过国家批准,都可以比宁波都市圈获得更多省级层面的支持。

这种竞争状态对三者都有好处。抛开无锡不谈,至少宁波和青岛有可能赶上天津。一旦实现,除了排名变化,还意味着“北方第二城”易主,或者重置。毕竟民国的时候排在“上青天”,青岛在天津前面。

与一万亿城市相比,9000亿城市的排名变化很大。济南和合肥两个省会城市,经济总量都超过了泉州和南通两个经济强市。目前离全国第三地级市佛山分别只有41亿和52亿。按照这两年三者的发展速度,赶超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济南和合肥排名的上升再次印证了强省战略的作用。而福建可以证明这一点。

总体来说,福建今年的经济表现并不好。前三季度,全省名义增速仅为3.51%,在十大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二,仅强于河南。所以GDP总量被湖北赶超,排名第八。

城市方面,省内三驾马车中的泉州和厦门,名义增速分别只有2.3%和1.7%。前者在24万亿GDP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仅好于东莞),后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垫底。受此影响,不仅泉州被济南、合肥赶超,厦门也被沈阳赶超。尤其是后面排名的变化,冲击了人们对城市排名南升北降的固有印象。

事实上,厦门虽然握有副省级城市的头衔,但其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从未失去三线城市的背景。比如前三季度,厦门的经济是分行业亏损最大的。很多人喜欢批评杭州的经济脱离实际,制造业不景气。事实上,在副省级城市中,厦门的工业表现是最后一名。

从体量上看,厦门只有一个千亿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从增长看,前三季度厦门二产增加值下降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5%。唯一一个千亿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下降了12.0%。

另一方面,省会福州前三季度名义增速达到7.26%,位居全省第一,在万亿GDP城市中仅次于成都(7.93%)。GDP增量(598.11亿)接近排名第二至第五的泉州(204.13亿)、漳州(199.19亿)、宁德(133.13亿)、厦门(97.53亿)之和。可以说,福建的经济增长是靠自己的努力带动的。

虽然地级市的增长后劲整体不如省会城市,但也有一些亮点。比如最近被媒体热议的、年底GDP即将突破万亿大关的烟台、常州,前三季度实现名义增速8.03%,在30万亿和准万亿GDP城市中排名第一;另一个也是6.75%,在江苏省排名第二,是江苏经济赶超广东的重要贡献者。

另外,在GDP万亿的候选城市中,温州值得关注。

自2011年金融风暴以来,曾经风光无限的温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几乎变成了一个被忽视甚至被鄙视的城市。偶尔会引起外界的关注,或是因为网络名人的一首歌《江南皮具厂》,或是因为房价减半领跌全国。

即使在浙江省,温州的实际地位也在下降。位于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从曾经与杭州、宁波并列的铁三角,到与金(化)、宜(武)并列的四大都市圈,再到最新的杭甬双城故事,已经越来越边缘化。浙北的绍兴、嘉兴,依托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对温州的“第三城”地位形成挑战。最接近的时候,绍兴GDP只比温州少30亿,“第三城”几乎易主。

正是在这样的不利形势下,温州痛定思痛,重新树立制造业强市、兴市、富民的理念。十年来,温州努力打造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主导产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尤其是抓住了新能源的发展。一大批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陆续布局,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加快建设。同时,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集聚生命健康项目,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

如今的温州,虽然仍比不上改革初期最美好的时候,但工业经济毕竟已经触底反弹,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十年间(2013-2022),温州GDP增长97.4%,高于徐州(85.1%)、唐山(80.3%)、大连(71.9%)。不仅全国排名重回前三十,还重新拉开了与省内绍兴、嘉兴的距离。

不过绍兴和嘉兴毕竟还是有工业基础的。嘉兴千亿产业多达4个,比省会杭州多1个,千亿产业总值居全国第22位,领先于其他省会城市。所以虽然暂时没有赶超温州的希望,但是从全国来看排名还是在稳步上升。2013年绍兴和嘉兴分别排在全国第38位和第51位,但今年前三季度已经分别上升到第34位和第41位,分别提升了4位和10位,分别超过石家庄、长春和哈尔滨。这也证明了不是所有的省会都一定强,但地级市一定不行。

而那些依赖能源的城市,经济表现好坏参半。比如榆林和鄂尔多斯,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去年全球能源价格高企,经济增速惊人,分别达到20.39%和19.04%,超过几乎所有省会城市。特别是玉林,其GDP一年飙升1108.47亿元,增幅仅次于北方的深圳、重庆和苏州,与宁波(1109.38亿元)持平,超过了广州、杭州、成都、南京和天津等许多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可惜这种增长势头只持续了一年,今年就要消失了。前三季度榆林名义增速为5.88%,鄂尔多斯仅为4.9%。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的省会,太原甚至出现负增长(-0.25%),总量也减少了10.07亿,被济宁、惠州、宜昌等一堆普通地级市超越,成为“最差省会”。但相对于总量的增减和排名的进退,产业转型可能是这类城市现阶段最焦虑、最辛苦的问题。

相关文章

谁都想当2024年港股AI第一股?

【/h/]最近,港交所收到的招股书成了一串。【/h/]一周之内,四家公司火速登陆港交所,而且都在做智能驾驶。显然,这不是巧合。【/h/]如果将时间线前移,过去半年在港交所排队的智能驾驶公司及相关企业数...

美国的高利率对不同市场有何影响?

美国10月通胀数据超预期回落,美联储两次暂停加息后,市场开始讨论全球资本流向是否会逆转。 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专访时,芝加哥证券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Bluford Putnam表示,影...

合纵科技被立案调查背后

近日,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北京宗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477。SZ,以下简称“宗和科技”)账户上有近19亿元的货币资金,但连其2000万元的回购承诺都没有兑现。这种做法引起了市场投...

光伏行业大洗牌来临?

【/h/]光伏工厂越大越强。【/h/]2月23日,天合光能(688599。一线厂商SH)披露了2023年业绩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35.1亿元,同比增长33.46%;实现归母...

抢不到好项目,VC决定转型做LP了

当“没有退出”和“没有好项目”同时面临的时候,一些资金已经开始另辟蹊径。投资人Summer所在的机构A就是其中之一。该机构位于中心城市,基金管理规模较小,主要投资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军工等早期项目。去...

贝壳:死扛“泥石流”,股息硬托底

【/h/]北京时间3月14日晚美股收盘前,Ke Holdings Inc .(Ke。美国)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由于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市场预期不高,但壳牌实际上交付了远超预期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