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港股IPO开始回暖了吗?
【/h/]自今年4月以来,大湾区的晴天屈指可数。台风“马里斯”在不知疲倦的风雨中酝酿,于6月1日凌晨登陆广东,比过去几年登陆的第一个台风还要早。
【/h/]在许多广东商人眼中,水是主要资产;连续四年下跌的港股似乎也是如此。
【/h/]港股的复苏是肉眼可见的。年初以来,恒生指数止跌企稳。近期迎来强势上涨,从4月19日的16246点快速上涨至5月20日的19636点,累计反弹20.8%。日成交额已达2000亿港元。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外资也出现回流迹象。
【/h/]不过,一季度港股IPO数据继续下滑。在2009年至2019年的11年间,曾7次位居全球募资榜榜首的港交所,2024年第一季度新股发行数量同比减少33%,IPO募资额减少30%至46亿港元,创下近十年来的历史新低,在全球排名第十,仅次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沙特证券交易所。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排名第五,深圳证券交易所排名第七。
【/h/]然而,在第一季度,HKEx收到的上市申请数量同比增长24%,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数量同比增长12%,过期、被拒绝、退回和自行撤回的申请数量减少14%。
【/h/]为什么上市募资金额减少,但新股申请却增加了?香港交易所首席执行官陈怡婷解释说:“在过去几年的高利率环境下,全球和香港资本市场都面临着许多挑战。香港新股市场冷清,集资金额大幅减少。不过,港交所不是没有好项目,而是企业不愿意折价上市。”
【/h/]陈怡婷还提到,从长远来看,她将看到更多的机会,HKEx将做好准备,在市场条件改善时抓住这些机会。
【/h/]从近期新股认购情况来看,港股IPO有复苏迹象。
【/h/]先看今年最火的大新。
【/h/]从认购火爆程度和新股首日涨幅来看,港股新股市场表现有所改善,但从募资规模来看,市场仍在等待大型项目的到来。
【/h/]近期新股中,5月31日上市的汽车街获超额认购432倍,上市首日涨幅达26.8%;5月28日上市的亿达集团控股首日涨幅高达84.21%,认购倍数高达102.4倍。5月27日上市的有趣集团和5月24日上市的和盛生物B涨幅分别为40.0%和7.56%,认购倍数分别为11.1倍和9.1倍。
【/h/]三年半没有新股上市的港交所创业板终于开花了。优博控股融资认购火爆,超额认购超2500倍,中签率仅0.2%,成为今年新股“认购王”。
【/h/]综合来看,优博控股此次公开发售的认购倍数可以排在港股历史第三位,仅次于2018年茂基葵涌6288倍的超额认购倍数和2021年诺辉健康-B 4132.19倍的超额认购倍数。此外,2021年港股“募资王”Aauto Quicker也获得了1204倍的超额认购。当时,恒生指数和港股人气都处于历史巅峰,募资额高达413亿港元。
【/h/]作为创新热点,茂基葵涌、诺辉健康-B和爱卡汽车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431.67%、215%和160.87%。
【/h/]5月31日晚间,优博控股在富途暗盘开盘股价翻倍,最终收涨18%至0.59港元,成交额1671.77万港元,总市值2.95亿港元。6月3日上市首日,优博控股的表现不如暗招。在早盘交易中,其报价为0.66港元,较发行价高出32%。全日最高价为0.68港元,收报0.53港元,较招股价高6%。全日成交额为1.37亿港元。对于新的中奖者来说,如果不算手续费用,每手将获得150港元。
【/h/]对于新股“认购王”优博控股来说,首日6%的涨幅似乎并不突出,该公司在公开发行阶段收到了38,849份有效申请,超额认购了2,503倍。
【/h/]一位投资者在股吧里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从认购时的激情,到中彩票后的兴奋,再到暗盘翻倍、希望更高涨幅时的隐秘喜悦。最后,他在第一天卖了它,笑着哭着,因为在扣除每手100港元的新融资费和各种税收和利息后,每手的账面利润只有十几元。
【/h/]其次,2024年港股IPO开始回暖。
【/h/]随着今年特别是4月份以来港股的反弹,以及打新的流行,似乎港股的IPO开始回升,港股的IPO开始从全球第十的位置反弹。
【/h/]HKEx首席执行官陈怡婷表示,随着基础条件的改善和中国监管机构的帮助,预计大规模IPO将很快回归香港,目前有100家公司在HKEx排队等候。其中包括蜜雪冰城、地平线、科大讯飞医疗和穆宗科技等明星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来自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等新兴产业。
【/h/]4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为助力香港资本市场连出五箭,其中特别提到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此后,恒生指数上演十连涨,不仅收复了年内跌幅,还更快地获得了全球的关注。从4月19日的16246点快速上涨至5月20日的19636点,累计反弹20.8%,标志着市场正式进入“技术性牛市”。
【/h/]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联储未来三个季度降息的时间表将是引导资金流向和推动2024年香港新股市场复苏的主要因素。此外,从a股上市转向港股上市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h/]德勤预测2024年将有80只新股在香港上市,筹资1000亿港元。IPO市场的亮点包括知名公司、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国际公司、中国公司和a股转到香港的创业板公司的上市项目。
【/h/]众多项目储备和港交所改革也给投行带来了希望。投行的裁员似乎已经告一段落。最近,瑞银集团亚太区总裁徐建洲表示,随着瑞银与瑞士瑞信银行集团的历史性合并接近完成,该行在亚太地区的大部分裁员已经结束。
【/h/]第三,香港投行人士:经历过辉煌,担心裁员。
【/h/]过去四年,当恒生指数持续下跌、港股IPO募资额持续下降时,香港投行人士的脖子上似乎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每天,无数投资银行家都在恐惧中问自己:今天会是他们的最后一天吗?如果没有,下一次裁员会裁员吗?
【/h/]的确,香港金融圈一度阴云密布。由于市场不景气,包括摩根士丹利、法巴和瑞银在内的许多投资银行已经开始在香港进行几轮裁员。就连最受投资银行家青睐的中环最受欢迎的酒吧SEVVA也没能挺过这次低迷,于今年4月中旬关闭。
【/h/]这个露台可以同时俯瞰中环摩天轮、皇后像广场、香港终审法院和遮打花园酒吧。它于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时开业,自此与香港金融圈结下不解之缘。
【/h/]由于其独特的位置和无尽的风景,塞瓦已成为许多投资银行家在中环加班后喝一杯或喝咖啡聊天的首选,也是许多投资银行团队在项目结束后的庆祝场所。16年来,它几乎见证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每一次辉煌和热情。
【/h/]2008年10月,港股总市值9.5万亿港元;截至2018年初,港股市值达到37万亿港元,9年间增加了27.5万亿,增长了3倍。2019年,港股的荣耀更进一步。阿里第二次在港股上市,邮储银行也登陆港交所主板。塞瓦的楼上再次充满了欢呼声。不出所料,2019年,港交所的募资额夺得全球冠军,11年来第七次蝉联全球募资冠军。今年也成为港交所的高光时刻。
【/h/]“那十年实战多,项目大,项目成功率高,奖金多,和这几年不可同日而语。”一位曾在外资银行工作的前投行人士表示。她也将在2023年完全离开投资银行,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大的健康风险投资。
【/h/]第四,香港的投资银行保险格局发生了变化。
【/h/]这个市场总是在变化。就像中央投资银行家最喜欢的SEVVA酒吧建成后将租给一家知名的米其林餐厅一样,港股新股市场的承销和保荐业务近年来也面临着“改头换面”。
【/h/]据wind数据显示,在2024年前5个月的新股保荐业务中,外资机构几乎凤毛麟角。前5个月,港股市场共有21只新股上市,分别募资95.84亿港元和79.22亿港元。其中,CICC参与了8起IPO的独家或联合保荐工作,保荐人数量位居第一。其他机构中,海通国际参与3起,中信证券、招银国际、均富参与2起,建银国际、国泰君安、华兴证券、工银国际、中国光大参与1起。
【/h/]在外资投行中,只有摩根大通参与了两起IPO的联席保荐工作。
【/h/]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以来,港股市场中资机构的保荐和承销业务已有超越外资的迹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资企业在新股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此外,中资机构进入香港20多年来,实力不断提升。
【/h/]未来随着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入,以及证监会对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支持,将对中资机构大有裨益。未来中资投行将如何搅动港股IPO市场?你能支持港股IPO市场的质量和数量吗?除了中资企业外,中资机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吸引外国企业赴港上市方面的效力?上述问题众说纷纭,但最终市场和时间会交出答案。
【/h/]毫无疑问,极寒过后的复苏正在港股二级市场和IPO市场同时发生,港股IPO募资金额止跌回升。不过,蹲守后的起飞能有多高,港股IPO募资的过往事件能否再现,将由市场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