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的秘密武器,陪伴人类走过万年历程

ze11个月前健康304

【/h/]“一家人的闲暇少了,五月的人也多了一倍的忙碌。夜晚,南风起,麦子披黄。”风吹着麦浪,从南到北,大地一片金黄。当前,我国“三夏”大规模麦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h/]两河流域开天辟地以来,小麦已经陪伴人类数千年,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郑国渠无意中成就了大秦帝国到美俄之间的世纪博弈,背后都有小麦的身影。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一军看来,小麦深刻影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脉络,雕刻了无数个体的幸福生活。近日,韩一军就小麦种植历史和提质增收等话题接受了展望智库专访。本文根据采访撰写。

【/h/]无心插柳

【/h/]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陕西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h/]郑国渠站点。来源:陕西水利博物馆

【/h/]这条在关中地区被加持了两千多年的灌溉渠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h/]郑国渠建于战国末期,位于陕西关中地区,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h/]据史料记载,郑国渠的大运河长300里,宽约20米,深10多米。加上支渠和毛细渠道,郑国渠的工程量非常大,可以说郑国渠工程不亚于秦朝的长城。

【/h/]战国末期,秦国继续向东扩张,韩国首当其冲。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利工程师郭征游说秦王在水镜和洛水之间修建一条灌溉渠,名义上是为了方便秦国农田灌溉,但初衷是削弱秦国的国力。因为在那个时候,这个项目涉及到大量的人。

【/h/]“卧底行动”已成为秦国的强大力量。

【/h/]修建郑国渠花了10年时间和10万人,可以灌溉关中腹地110多万亩农田。建成6年后,关中平原已成为一个大粮仓。秦国建立十五年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h/]随着泾河的冲刷,河道和河床日益下沉,历代取水口不断向上游移动。秦、汉、宋、明、清之后,历代修建的六次运河均更名,但都借用了郑国渠的主航道。《河曲史记》记载:“郑国渠之后,屡遭废弃和修复,运河名称几经更改,但持续了很长时间”。如今,它的第六个铸造厂——泾惠渠仍在灌溉关中140多万亩麦田。

【/h/]郑国渠的伟大角色出乎意料。那么,韩国决策层的误判在哪里?

【/h/]问题在于小麦。在设计这一阴谋时,韩国的决策者只考虑了灌溉因素,却忽略了决定农业生产的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作物品种。

【/h/]战国时期,粟和黍是包括韩国在内的中原国家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种粟。起源于陇东(西戎)地区的秦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是小麦。

【/h/]“关中沃土,无坏年。”由于郑国渠的建设,关中平原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以前只能种植谷子的土地现在都可以种植高产小麦,因此粮食的平均产量翻了几番,秦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h/]郑国渠的建成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h/]百年纪念赛

【/h/]在任何时候,“小麦战争”都很常见。

【/h/]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的部分地区土壤肥沃,被称为黑钙土。这是一种黑暗透气的土壤,蠕虫和细菌可以在其中茁壮成长。

【/h/]1768年,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派遣10多万俄罗斯军队穿越平原和黑海占领该地区。因此,敖德萨从此成为出口谷物的新城市,谷物从这里运往伦敦和其他欧洲城市。

【/h/]对于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她有一个大胆的计划:由军队占领草原,然后利用草原种植小麦,最后为整个欧洲供应粮食。

【/h/]然而,20世纪60年代,大量廉价的美国小麦开始涌入欧洲市场,俄罗斯帝国的繁荣戛然而止。

【/h/]“从1868年到1872年,欧洲的食品价格下降了近50%,海运费也下降了。”“在欧洲,廉价的美国食品支撑着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工人阶级...工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城市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美国学者斯科特·雷诺兹·纳尔逊在《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建世界霸权》一书中写道。

【/h/]俄罗斯帝国和美国的小麦生产者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

【/h/]1884年,俄罗斯帝国模仿美国的粮食信贷制度,支持铁路建设,降低农业贷款利率。到19世纪90年代,它可以直接与大西洋彼岸的国家竞争。

【/h/]1914年,俄罗斯帝国担心奥斯曼帝国停止其在黑海的谷物运输,两国开战,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之一。

【/h/]粮食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基本生活的特殊商品;食品价格是所有价格之母,其波动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强共振关系。粮食还具有金融、能源甚至武器属性,危机往往来自这些属性的叠加。

【/h/]食物就是力量。只要碳基生命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永恒的规则就会持续下去。

【/h/]四季循环

【/h/]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水和酵母。一旦它们与磨碎的小麦混合,就会发生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

【/h/]西亚新月沃土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等地,是小麦的起源地。研究人员发现,早在14400年前,这里就出现了轻微发酵的面包,这比文字、城市和大多数驯养动物的出现还要早。

【/h/]4000多年前,小麦传入中国。唐宋时期,它取代了当地农作物小米和黍,成为中国北方的主食。

【/h/]小麦现已成为我国两大口粮之一,对保障国家口粮绝对安全具有重要战略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

【/h/]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最大种植面积为1991年的4.64亿亩,2023年为3.54亿亩,相差1亿多亩。换句话说,小麦的种植面积减少了1亿多亩,这支持了其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但小麦的平均亩产和总产量都翻了一番,这表明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在总产量的持续提高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新世纪以来,与水稻等主粮相比,小麦的产量增幅最大。

【/h/]单位收益率从何而来?来自于我们品种的不断优化,来自于我们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来自于我们病虫害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自于更加科学的田间管理,来自于我们配送加工环节的损耗等等。

【/h/]收益率取决于谁?依靠金善宝、庄、等几代农艺师常年在麦田里守望,依靠包括人文社科学者和农民在内的小麦人一生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h/]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中生长期最长的作物,生育期长达230多天,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由于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小麦种植越来越具有“七分种植、三分管理”的新特点,对种植时间、土壤墒情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田间管护的要求越来越细致。

【/h/]秋季播种时,小麦可能会遇到严重的冬春干旱。2021年底,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一苗”现象,这是小麦通过冬眠度过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在绿色季节,在科学的田间管理和一点春雨的帮助下,它很快就会绿意盎然,为后续的抽穗、开花和灌浆积累能量,蓄势待发。

【/h/]一年四季生生不息,小麦是坚韧和朴实的代名词,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和永生的精神。在小麦工作的人一般喜欢称自己为“小麦人”,但也在春夏秋冬陪伴小麦的过程中了解小麦、学习小麦精神、鼓励自己。

【/h/]2008年粮食危机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9-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5500亿公斤(1.1万亿公斤)以上,比当时的生产能力增加500亿公斤。12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从2008年的1万多亿斤增加到2020年的1.34万亿斤,远超计划目标。

【/h/]针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增粮食产能1000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h/]通过分析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乃至世界小麦产量的增长因素可以看出,相对而言,种植面积是次要的,单位面积产量才是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很难增加,因此稳定现有面积并不容易。只能寄希望于单产的提高,依靠小麦主产区。

【/h/]满足消费升级和健康需求保障14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是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一招。

【/h/]我们小麦人有了新的使命。

【h/]任重道远

【/h/]小麦主产区是增加产能、保障供给的主产区,但我国小麦主产区经济实力弱、财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产粮大县往往是经济弱、财力差的县。

【/h/]这个问题不解决,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影响生产供应大局。

【/h/]与此同时,我国小麦生产正处于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现代资本密集型生产模式的转型期。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土地、农资等投入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小麦生产总成本增速明显快于小麦产值增速。

【/h/]具体来看,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采集显示,2004年至2013年,我国小麦生产成本高速上升,年均增长率为11%;自2014年以来,增长速度放缓,从2014年的965元/亩降至2021年的1041元/亩。其中,人工成本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材料和服务的增长速度,但2016年后,人工成本有下降趋势。根据小麦主产区成本效益典型调度数据,2023年小麦生产成本稳中略增。

【/h/]这导致中国小麦种植收入持续下降。

【/h/]2004年至2020年,国内小麦净利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3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全国平均净利润为负。2021年有所恢复。2023年,受收获期“烂雨”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主产区公开数据显示小麦净利润下降明显。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小麦平均每亩净利润预计为97.65元,同比下降43.32%。

【/h/]此外,由于中国小麦整体质量较弱以及国际粮价低迷的影响,国内小麦价格上涨了空。在生产成本“地板式”上涨和国际价格“天花板式”限制的影响下,我国小麦的生产利润不断受到挤压,农民收入有限。

【/h/]麦农种植收入低的问题长期存在。此外,产粮大县大多经济实力弱、财力差,在粮食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上存在短板,进一步导致麦农难以获得收入保障。

【/h/]今年的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精神和全国共同支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h/]纵向上,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重点是对产粮大县进行奖补,进一步向商品粮调入量大、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倾斜,取消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配套要求。

【/h/]横向上,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统筹考虑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因素,深化多渠道产销合作。

【/h/]在工业方面,要努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促进就地转化增值。

【/h/]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薄弱问题,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今年将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等5个粮食主产省(区)试点,然后逐步推开。

【/h/]目前小麦收割已过半,预计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我们期待产粮大县、麦农和科研人员,为保障中国和世界小麦供需安全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h/]参考文献:

1。小麦,秦统一天下的力量,赵志军,中国遗产,2010年。

2。《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美】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著,中文译文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相关文章

日本7.6级地震,经济损失有多大?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1月1日发生7.6级强震后,2月2日至3日该地区继续发生震级较低的地震。日本石川县灾害对策本部1月3日称,能登地区地震死亡人数已升至64人。 据《读卖新闻》1月3日报道,受能登地...

筹备上市10年未果,药都农商行主动撤回IPO

IPO排队近6年无果,亳州杜尧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杜尧农商行”)选择主动撤单。1月10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杜尧农商行主动申请撤回IPO申请文件,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上市审查...

农村土地,是谁的?

暑假的时候,我在珠三角的农村做了一个调查。从2008年开始,被调查的村实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到股份制固化30年,已经15年了。调查发现,面对股权的固化,村里出现了两派。一派要求股权不再固化,动...

全球化的隐喻、困境与曙光

全球化高速发展了30多年。虽然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很大的风险和挑战,但总体上仍在快速发展。人们将这一时期的全球化称为“超级全球化”。直到近年来,受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全球化遇到了...

如何看待影视行业的补助?

【/h/]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地方的政府与影视行业的关系比中国更紧密,而这种容易被很多人忽视的关系恰恰是经济支持,这甚至已经成为整个影视行业的无形支柱。【/h/]看完2023年的影视行业年报,事实浮出水...

重仓股“买点太准”,引发基金经理被带走传言

【/h/】两个仓位下跌,让基金经理被带走的传闻再起。 12月7日,恒润股份董事长因内幕交易被捕,引发“浦银安盛公司基金经理被带走”传闻,相关股票暴跌。截至今年三季度,浦银安盛红利精选持有恒润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