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最新区域版图:江苏超过广东,苏州赢了深圳?

ze2年前健康528

从2018年11月5日宣布成立科技创新板,到注册制改革试点,已经过去了5年多。截至2023年11月6日,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562家,IPO资金总额近9000亿元,总市值超过6万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净利润和R&D投资突破千亿。

其中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前者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60%。从这个维度来看,科技创新板地方企业的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竞争力,是衡量区域科技创新属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上市公司109家,广东上市公司88家,北京上市公司87家,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74家,占全国份额超过60%,成为科创企业最密集的地区。同时,浙江、安徽、山东、四川、湖南、陕西均超过10家,位居前列。

而从五年的发展轨迹来看,哪些地区在落后?哪些地区又开始迎头赶上了?哪些城市最有科技支撑?

1。数量: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占60%以上。谁在支持?

从地区分布来看,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分布在23个省份,也就是说还有8个省份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江苏、广东、上海和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分别为109家、88家、87家和74家,占全国份额的60%以上。尤其是江苏、广东两省,2019年至2023年,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数量每年都超过两位数,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浙江排名第五,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48家;其次是安徽和山东,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分别达到24家和21家。此外,四川、湖南、陕西和湖北的科技创新板也有10多家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四川、湖南在2019年都是零起步,但追赶趋势明显。陕西、天津、福建突破较早,但后来差距逐渐拉大。

进一步说,这与核心城市的“科技支撑”密切相关。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北京、苏州、深圳、杭州、合肥、广州、成都、南京、无锡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前十,这些城市的大力支持也是科创板成为强省的最大力量。

例如,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苏州、南京、无锡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54家、16家、15家,分别占江苏的49.5%、14.7%、13.8%,占全省的78.0%;深市和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47家和18家,占广东省的73.9%。这也反映出经济和工业强市是区域科技板块的主力军。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舒对媒体分析,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为苏州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包括打造“银行+金融”联动,发挥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

此外,杭州、合肥、成都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28家、20家、17家,分别占全省的58.3%、83.3%、89.5%,是支撑各自省份“科技创新板军团”的绝对主力。

事实上,科创板有明确的导向,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区域内拥有高端要素的省会城市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也是支撑区域在科技创新板取得突破的重要力量。

整体来看,从五年发展轨迹来看,各省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的成长轨迹与核心城市的成长趋势高度相关。

二。盈利能力:这三个城市最能赚钱。

除了科技创新板的上市企业数量,企业盈利能力也是考量区域科技属性的重要指标。

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市上市公司营收规模与企业数量分布基本一致。上海、北京、苏州、深圳位列全国前四,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超过800亿元,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杭州、合肥的营收都在200亿元以上,无锡、南京、广州的营收都在100亿元以上,同样较为抢眼。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锡科技创新板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十,但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2.96亿元)超越南京、成都、广州,位居全国第七。无锡的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中,电子信息占绝对比重,其中芯片领域的龙头华润微电子前三季度营收达75亿元,占无锡的40%。

从净利润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深圳、苏州科创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9.08亿元、58.80亿元、54.86亿元,成为盈利能力最强的三个城市。在他们的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中,北京在计算机、机械领域优势突出,深圳、苏州在电子、医药领域集中度较高。

具体来看,京深苏盈利能力最强的三家公司分别是中国郝彤、川音控股和阿特斯,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达到25.66亿元、38.84亿元和28.40亿元。这三家企业分别属于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智能终端设计与生产、光伏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地产业发展的特点。

此外,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Xi安的盈利能力也表现不俗。从企业总数来看,虽然Xi安仅以11家企业排名全国第11位,但其营收规模(93.15亿元)超过成都,跻身全国前十。净利润(15.34亿元)超越合肥、南京、成都、广州,位居全国第七。

这些变化也直观地反映了围绕科技创新板的激烈竞争。毕竟企业上市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和产品迭代,不断提升企业价值,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为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挥引领作用。

目前562家科技创新板企业总市值已达6万亿元,体现了市场对科技创新板和科技创新板上市企业的认可和信心。其中上海遥遥领先。以11月6日收盘价计算,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总市值,上海达到13859.62亿元,成为全国唯一超过万亿元的城市。

与此同时,北京科创板企业总市值达到8779.17亿元,成为下一个最接近“科创板万亿市值”的城市。此外,深圳、苏州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均超过4000亿元,杭州、无锡在2000亿元左右,将成为下一阶段腰部格局的主要塑造者。

三、竞争:“硬技术”竞争,谁的创新能力更强?

【/h/】众所周知,科创板具有明显的“硬科技”属性,而不包括金融科技和模式创新企业。Wind数据显示,科技创新板上市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共23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占比分别为40.9%和19.4%。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实体经济的竞争,而科技创新板的上市公司无疑对提升城市的创新实力,尤其是产业竞争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苏州为例。截至目前,苏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216家,其中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54家。也就是说,苏州每4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家来自科技创新板。

据当地媒体报道,上半年苏州有45家上市公司在R&D的投资超过10%,其中80%来自科技创新板。其中,泽京制药-U的R&D投资高达100%,宇泰威-U的R&D投资高达90%,国鑫科技、山石网宿科技、思瑞普、纳新威四家科技创新板公司的R&D投资超过40%。

这也体现了科技创新板“苏州板块”对全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就像一棵快速成长的树苗,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还能“枝繁叶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合肥也对科技创新板的企业引领作用印象深刻。今年以来,合肥新增7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4家为科技创新板企业,包括深耕机器视觉领域多年的Eco光电、国内领先的平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企业晶和集成、专注于先进封装测试领域的力众科技、国内高清视频芯片龙头龙讯等,进一步体现了其在“芯屏”等领域的优势。

2023年科技创新板企业增量方面,合肥仅次于上海(9家)、深圳(7家)、北京(6家)、苏州(6家),呈现争先进位的势头。

Wind数据还显示,2022年,京沪、科创板等地企业R&D支出均接近300亿元,深苏等地均在80亿元以上,杭、锡、广、合、成、宁等地也在20亿元以上。在加快建设企业导向型创新体系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的引领作用已经非常明显。

从更大范围来看,近年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安徽等地相继出台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也是重要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围绕科技创新板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多创新能力突出的城市将获得更多机会。

相关文章

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波兰尼对市场自由主义的批判

【/h/]讨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把这种关系置于历史语境中,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或当前的社会发展形态,否则可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或得到偏颇甚至偏颇的评价,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者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推演。【...

今年的退出之王来了:一单回报1000亿

【/h/]全球PE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近日发布了一项历史性交易。【/h/]【/h/]3月28日,美国家居巨头家得宝(Home Depot)宣布将以182.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第二大建材分销商SRS D...

宗庆后永别娃哈哈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逝世,享年79岁。宗庆后1945年生人,少年寒苦,青年蹉跎于上山下乡的农场与滩涂,直到1987年才开始创业。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宗庆后凭借勤勉、勇气和洞察...

“国资真正的强监管还没有开始”

在闭门会议上,一名全科医生谈到了两个个人经历:某地SASAC向其直属基金下发文件,通知被投资企业限期归还。同时,通知其他投资了该项目的普通合伙人在指定日期前撤出所有资金。被投资企业账户上的资金较多,但...

李想拿什么拯救MEGA?

【/h/]在新上市的MEGA上,将华为视为强大竞争对手的理想再次得到改善。【/h/]据便当财经了解,美格in LI的定价策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即起步价必须比M9贵。【/h/]作为参考,请询问...

从租售比出发,我们如何看待房产市场?

【/h/]本文为房改新政系列文章之二(第一篇文章见:《上海多余的写字楼能改造成保障房吗?),基于对过去几年数据组持续推进的深入研究。【/h/]房地产市场将走向何方?这是过去一年甚至几年来很多人关心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