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外女性的40岁现象:为何在人生最佳时期退出职场?

ze1年前健康925

最近社交媒体上一条关于中年女性的新闻引起了很多感慨:一些中年女性在参加完同学或同事聚会后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40岁以上的女性有一半没有去上班。当然也不是没有工作,大部分都是体制内的。

这种现象不是孤立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

一个40岁的女人,在大学和职场都有过很多前任,她也曾经光芒四射。人到中年为什么会在职场上“消失”?

中年女性退出职场:看似主动,实则被动。

在各种热门讨论帖下,关于中年女性为什么要退出职场的讨论数不胜数,可以总结为主动和被动。

首先,对于一些人来说,主动退出职场似乎更多的是自我选择。比如家庭比较宽裕,孩子还小,或者需要照顾老人,不愿意继续在职场打拼,干脆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第二类是被动型,比如想继续发光发热,但职场发展受挫,下岗后找工作不顺利。

进一步看,很多女性选择退出职场,不管看似主动还是被动,本质上都是低性价比。所以很多看似主动的选择,其实只是主动和被动的选择。

虽然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人天生更适合家庭生活,但是大部分女性离开职场看似自由的个人选择,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手在推动,也就是社会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这也是经济学的一个成本收益分析逻辑:对于大多数中年女性来说,留在职场的收益并不高——女性在管理层的机会比男性少,女性留在家里的真实价值并不低。毕竟,家里雇一个人照看孩子和照顾老人是很贵的。

如今,抚养一个孩子是中产家庭最大的投资,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多职场的晋升和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此时的分心无疑对女性的职业发展相当不利;如果女性选择中断事业,在家带孩子,她们会发现回归江湖后,之前的职业认同和行业积累会大打折扣,这也让更多的女性在感觉受挫后选择不回来。

这可以看作是女性承受的“生育惩罚”,就是因为生育而错过了职业发展的黄金时间和机会。面对这一点,很多女孩推迟生育或者不生育,这也构成了现代社会生育率无法提高的最大原因。

如果性别反过来,大家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地区,很多选择退出职场的全职爸爸或全职奶爸正在增加。她们选择留在家里的关键原因,并不是她们有多热爱家庭生活,有多轻松地处理家务,而是如果配偶留在职场,她们的收入不低,发展有前途,可以比男性收入更好地作为家庭供养者存在。

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和冲突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存在的。区别在于如何处理,是选择逃避还是面对困难。

这不是考验勇气,而是对现实的综合判断。对于很多女性来说,面对这样的挑战或冲突,她们比男性更容易放弃。许多研究表明,面对竞争,女性更容易放弃。

以政治选举为例。如果赢的概率在20%左右,那么大部分男性会坚持,大部分女性会放弃。其实在政治领域,20%的胜算概率并不低。

在重复的概率选择面前,即使男女从起点有一点点偏差,累积的结果也让大部分男性更容易走上顶端,而女性则留在底端。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哈佛大学性别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g),她用数据展示了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历程。过去,女性只能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选择。今天,受过教育的女性赢得了同时拥有一切的机会,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许多隐藏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g)多次强调,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被雇佣,还是一个人生的“过程”或“过程”,必须持续一段时间。职业生涯通常意味着进步和坚持,涉及学习、成长、投资和获得回报。这样,她就把自己的职业定义为一个持久而受欢迎的职业,比如作家、教师、医生、会计等。,这往往能塑造她的个人身份。

表面上看,这些行业遇到的性别歧视也相对较少。但即便如此,这个行业还是存在对女性的隐性约束。戈尔丁的研究发现,一个最典型的原因是,上述许多高薪的现代工作可以说是“贪婪的工作”——许多工作成为24小时待命,律师、医生、金融行业等职业熬夜是常事。

晋升和发展往往取决于时间。时间越多,得到的奖励越多。甚至很多工作都需要一个在线的员工,这对女性非常不利。

由于社会规范和工作性质的制约,家里必然会有分工,夫妻中往往只有一方可以从事这种投入巨大、报酬很高的工作;往往是男性扮演这样的角色。女性放弃这些贪婪的工作,似乎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背后也有原因和无奈。

目前,性别不平等在社会层面已经改善了很多,但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层面仍然存在很多不平等。要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可能在家庭之外。

40岁困境的本质是35岁现象的延续。

所谓的事业或好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作时间和强度,自然与家庭需求相冲突,需要家庭成员做出妥协。

体制外的工作往往需要主动性和时间。女性主动放弃一些晋升机会,因为这往往是以增加工作投入为代价的。除了能力,资历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和男性相比没有劣势。而且体制内的工作是铁饭碗,工作比较固定,压力也比较小。即使女性为了照顾孩子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也可以兼顾工作。

【/h/】但是,为什么女人在面临选择问题的时候总是会让步?

这是有生理原因的,很多女性会自然而然的回避竞争;还有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人还是认为女性应该在育儿和养老方面多投入。此外,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评价标准不同。事业成功是男性标准的主要标志,而女性的标准是模糊的、多维的,涉及事业、家庭、人生等。社会默认女性不需要某一方面出众,必须全面。

随着近年来对女性话题的关注,许多国家和行业都在努力提高女性的地位。欧洲国家相对领先。比如德国多年前就要求公司监事会女性比例不得低于30%,法国主张女性董事比例为40%,港交所也要求2024年前上市公司董事会至少有一名女性。同样,一些国际大公司组织会议和活动,也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发言人。

这些政策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这些政策的影响更多的是集中在上层社会,尤其是金字塔顶端的女性。这些圈子里的女性已经属于权力阶层,受到的待遇和普通女性不一样。

在现实中,对于大多数普通女性来说,与管理层的女性相比,她们的人数更多,资源更有限,困难也更明显。

要改变这种状况,更需要实现家庭内部的平等。40岁女性的困境,本质上是中年危机的一种表现,在传统上女性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的领域,如育儿、养老等,需要公众的支持。

对于女性本身来说,选择一份持续时间更长的好职业,一份在职业周期中持续时间更长的工作,或者一份据说年龄越大越有价值的工作,更有可能熨平女性在育儿和家务上必须付出的时间成本,也更有可能避免职业中断一两年后职业就跌落悬崖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40岁女性逐渐退出职场,其实是“35岁现象”的衍生。35岁的现象也是戈尔丁在中国所谓的“贪婪工作”的镜像。35岁之前,意味着一个劳动力有很多“优势”:时间完整,成本更低,更容易在工作中待命,能够接受996和周的各种身体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厂之类的公司愿意出高价赔偿,让很多35岁以上的员工离职毕业的原因。

在体制外,如果超过35岁,找工作会面临很多限制。即使在原来的公司,升职也面临天花板,工作的较低性价比让女性不得不退出职场。

人均寿命在提高,延迟退休指日可待。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正值壮年,却要面对二三十年的职业窗口期。[/k0/]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极大的浪费。

“35岁现象”的受害者不仅有女性,也有男性。很多男人不退出职场的原因,看似是自由选择,其实也是无奈。女性也不得不退出职场,回归家庭作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对于很多男人来说,社会规范和家庭要求让他们想戒都戒不掉,只能咬牙坚持。

一个失业的男人可能比同样情况的女人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所以很多男性接受各种薪资优惠、强度加大的诉求,甚至一窝蜂的加入快递员、滴滴司机的行列。可见,女性和男性都是性别和年龄歧视的受害者。

追根溯源,“35岁现象”源于制度,即公务员招录。前几年是从我国《公务员录用条例》规定报考公务员的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此后,很多事业单位、国企甚至私企纷纷效仿。

要改变年龄歧视,需要从体制内做起,尤其是从公务员招考做起,让这种明目张胆的年龄歧视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年女性40岁现象本质上是年龄和性别的双重歧视。认识到这种歧视的运行机制和普遍性,并开始改变它,不仅对中年女性有利,对社会也大有裨益。

因为每个人都有中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权利受损的少数。我们如何对待少数群体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大多数人。

相关文章

广州、重庆跻身3万亿俱乐部,谁能走得更远?

【/h/】3万亿元正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起点。 【/h/】正在召开的广州市两会透露,预计2023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将连续第三年双双突破1万亿元。 【/h/...

2023,全球最多黑天鹅的一年

2023年,世界政治、经济、资本市场终于在神奇的持续动荡中落下帷幕。 这可能是世界上黑天鹅最多的一年。 这一年,硅谷银行倒闭引发美股银行危机,美国加息依然不回头,美国十年国债过山车依然没有结束...

民航业复苏只靠春运还不够,航司寄望国际航线回血

【/h/]2024年春运将告一段落,民航业将持续复苏,多项指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h/]2月29日,民航局发展规划司司长张青在民航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春运民航多项数据创新高、开局...

库克大谈新质生产力的背后,技术领导力将决定一切

【/h/]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刚刚进入第三年,没有结束的迹象。俄罗斯没有崩溃,乌克兰也没有屈服。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围困即将进入第六个月,而且是一边倒的。但是各国模棱两可,意见分歧,并没有关起门来的意...

贵州茅台前十大股东洗牌

持有贵州茅台股份五年以上的“长青股东”现在选择了减持。近日,贵州茅台发布一季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发生变化。到今年一季度末,金汇荣盛3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金汇荣盛”)和瑞丰汇邦3号私募股权投...

红海危机啥时候结束?最坏将持续到今年下半年

几个月来,中东的紧张局势一直在升级。声称支持巴勒斯坦的也门胡塞武装不断袭击途经红海的商船,全球供应链面临危机。【/h/]自12月初以来,苏伊士运河的船舶吞吐量减少了近40%,亚欧贸易的现货集装箱运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