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募资自救,新希望面临“生存之战”
这是新希望六和股份(000876。自从常陆从父亲手中接过董事长一职以来,SZ(以下简称“新希望”)就面临着一场“生存之战”。
我们来看一组财务数据:2021年,新希望净利润巨亏95.91亿元;2022年,新希望继续亏损14.61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新希望亏损38.58亿元,同比下滑42.52%。
也就是说,从2021年到2023年9月30日,新希望累计亏损149.1亿元,这个数字抹平了新希望2017年到2020年的总利润,包括2019年和2020年。这两年,新希望每年赚50亿左右。
在此背景下,2023年11月30日,新希望启动了73.5亿元的募资计划。其中22亿元明确用于偿还银行债务,备受市场投资者关注。
12月1日,新希望股价逼近盘中跌停,最低达到9.01元,最终收于9.12元,日跌幅8.80%,总市值约411.86亿元。
12月7日,新希望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募资方案正在提交深交所审核,定增方案股东大会尚未召开。目前,该计划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1。融资22亿元还债。
11月30日,新希望公布了《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73.5亿元,其中36.46亿元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项目;15亿元收购两家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22.0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债务。
目前,募资计划的发行价格和数量尚未确定。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发行期首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1,363,732,329股,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股本总额的30%。
除了2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债务外,募资计划中的73.5亿元中有15亿元用于收购两家子公司的剩余股份。
其中,新希望拟以10亿元收购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六和”)9.26%股权。交易完成后,新希望将持有山东六和100%的股权。
此外,新希望拟以5亿元收购徐闻新浩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闻新浩”)18.32%股权。交易完成后,新希望将持有徐闻新浩100%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山东六和2023年1-9月净利润为亏损4.91亿元;徐文新好2023年1-9月净利润为亏损1.35亿元。
新希望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山东六和和徐闻新浩将均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本次交易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增强对控股子公司的控制力,提高管理和决策效率,加强山东六和与徐闻新浩及内部各产业链的协调和资源整合,更大程度地发挥现有优势和协同效应。同时,本次交易实施后,公司可进一步提高归母净资产水平,提高公司整体风险防范能力。
从债务压力来看,根据新希望公告,新希望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9月30日的负债总额分别为580.73亿元、862.55亿元、929.64亿元和969.67亿元。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新希望的负债总额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016年,常陆带领新希望进入养猪业。2019年,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猪价飙升,新希望在这一年实现净利润50亿。此后开始在养猪业扩张。2020年,新希望将融资40亿元,其中32亿元将投入生猪养殖项目。2021年发行81.5亿元可转债,用于投资生猪养殖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但近年来,随着生猪产能过剩,猪价持续下跌,新希望养猪项目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2023年9月30日,新希望短期借款164.56亿元,当期负债577.61亿元,对短期偿债造成较大压力。新希望表示,若募集资金到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
另一个数据是,截至2023年9月30日,新希望的货币资金为115.97亿元,无法覆盖其短期借款。
二。欠款和持续损失
2023年8月以来,在媒体和互动平台上,有人举报新希望旗下的河南鹤壁六合至臻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鹤壁六合”)拖欠河南、河北、山东等地170多名农民的货款。据说这些养殖户被欠了养鸭的钱,少则10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养殖户与鹤壁六合的合作模式是:养殖户缴纳几十万元不等的保证金,保证养殖户必须将鸭子交给鹤壁六合,以保证肉鸭质量。然后,鹤壁六合提供雏鸭、饲料等。以统一的方式进行,所需资金从农民缴纳的保证金中支付。
根据以上消息,农民认为是和新希望合作。鹤壁六合从养殖户手中回购鸭子时,并不是一手交割,而是公司先收购,过一段时间再付款,养殖风险大部分由养殖户承担。这次的欠款,也就是鹤壁六合从养殖户手中收购的成鸭已经卖出去了,但是资金被挪用到公司经营上了。
新希望在鹤壁六和持股55%。
2023年11月,有投资者向新希望询问互动:回应旗下公司欠中间商和农户钱一事。
新希望回复:“鹤壁六和是公司和当地一家企业合资成立的公司。公司持股55%,对方持股45%。近年来,鹤壁六和作为大股东,前期多次向合资公司借款,支持其扭转经营局面。但合资方由于自身资金实力原因,长期未能履行等额贷款义务,导致公司承担了不必要的义务,故于9月决定停产止损。”
新希望表示:“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既要对合作社农户负责,也要对上市公司股东负责。本着对农户负责的原则,我公司决定主动承担合资公司的股东和社会责任,组织专项资金代表合资公司垫付农户所欠部分债务。剩余资金也已对前期不同寄养户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并与寄养户逐一办理了相关手续,将陆续支付。鉴于合资公司其他债务及后续经营问题,将与合资方再次召开股东会,推动依法依规处置。上市公司自身层面的经营和资本状况良好。”
由于猪价持续低迷,养猪业务亏损不断扩大,新希望旗下部分养猪场正在调整,部分养猪场与债权一起打包出售。
【/h/】例如,2023年4月,新希望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在四川、重庆的子公司持有的7个养猪场项目公司股权出售给成都天府兴鑫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国资委控制的公司,以下简称“兴鑫鑫农牧”),2022年11月还出售给兴鑫鑫农牧的17个养猪场。新希望已经卖掉了四川和重庆的18个养猪场,资本金20%左右。
新希望还在寻求与山东、河北当地国资合作,盘活相关养猪场资产。
因为猪价低迷,包括新希望在内的大型养猪企业都面临着持续亏损的压力。
2023年前三季度,石闻、牧原等10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全部亏损。行业龙头温氏股份亏损最大,达45.3亿元,罗牛山亏损最小,也达1.68亿元。在盈利能力下降的同时,猪舍建设和生猪养殖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大部分上市猪企处于高负债状态。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10家上市猪企累计待偿还短期借款84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约384亿元。与此同时,上述猪企的累计货币资金只有369亿元。此外,10家生猪企业累计发放长期贷款超过527亿元。
新希望股价从2020年9月最高的42.20元,跌至12月4日最低的8.83元,近八成市值蒸发。
目前,正如新希望董事长常陆在9月28日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所说,“新希望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环境中。这场冬季战役是生存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