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是一座怎样的县城?
在广袤的中国西部,有一个县的名字最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简称积石山县)。昨晚,这里成了地震的震中。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19日13时,地震造成甘肃113人、青海13人死亡,536人受伤,损坏房屋155393间。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
这个村庄受这次地震的影响更大。程大爷联系了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的几个村民。地震来的时候,他们都休息了。
村民说被剧烈的晃动和巨响惊醒,跑到屋外空的空旷地带。余震不断,没人敢睡觉。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2,200m,大河家镇外的气温在夜间降到了零下15℃,冷得让人难受。有车的人钻进了他们的汽车,而没有车的人则在空地上燃起了篝火。
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和物资连夜抵达这个位于甘肃西南部的小县城。
首先,我被噪音吵醒了。
村民丁成被屋外一声巨响惊醒。他开始在床上坐起来,听到外面有人喊“地震,地震”。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丁成胜说,“村里的村民都近了,家家户户都在喊,要大家一起往外面跑。”
积石山县位于拉脊山北缘的断裂带上。虽然过去偶尔会发生地震,但如此强烈的地震很少发生。19日上午,在积石山6.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1900年以来,地震邻区100公里范围内发生过7次5级以上地震。
最大的地震是1936年2月7日康乐县6.7级地震。最近一次5级以上地震是2019年10月28日的夏河地震,震级为5.7级,距离震中约72公里。
昨晚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0公里。从网友反馈来看,连甘肃兰州、陕西Xi安、宁夏吴忠、青海西宁都“明显震感”。
正是由于震源深度较浅,地震对地面物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丁成把当地的照片和视频发给了程大爷。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墙壁上有裂缝,很多砖土墙直接倒塌。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还好他家房子只有裂缝,没有塌。据丁成所知,村里有两人因土墙倒塌受伤,已送医院救治。
2。积石山在哪里?
积石山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据官方介绍,积石山县有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回族、汉族、土族、藏族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4.9%。其中保安族人口2.14万人,占全国保安族总人口的95%以上,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
土木结构的平房是保安族传统民居的主要特征之一。有研究保安族传统建筑聚落的论文提到,更早的时候,保安族的住户是以屋顶相连,有平顶、高墙、厚墙,房屋之间以墙相连。一旦有事,不用出医院就能快速联系全村人,而是在楼顶。这是战争时期保安族人民互助团结的历史见证。
一位研究宝安民俗的专家告诉程舒,90年代以前,宝安聚落都是土木结构的平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部分宝安人开始对房屋进行改造,改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地震发生时,与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相比,混凝土结构房屋受到的影响较小。
保安族的另一项民族文化遗产是“保安大刀”。《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马佩婷写的文章《爷爷的腰刀》。文中提到,一尺多长的腰刀,是穷房里最贵的摆设。”保安对大刀有特殊的感情。在战争时代,腰刀是抵御敌人的利器。在艰苦的生活岁月里,腰刀是赖以为生的工艺品。保安用的大刀也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
积石山县除了是保安族的聚集区,在历史上也留下了痕迹。据官方介绍,大禹曾引河治水,鲁班也曾在此凿石造桥。也是中国“彩陶大王”的故乡,马家窑文化类型、马厂文化类型、齐家文化类型发达,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第三,努力“脱贫”
资料显示,积石山县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县,198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一个积石山县在荒野的一片岩石滩上拔地而起。
据官方介绍,该县位于甘肃省西南边陲,毗邻青海,距离兰州、西宁等省会城市200多公里,缺乏区位优势。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制约,积石山县曾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积石山县“脱贫”的力度有目共睹。2019年,全县2989户13546人脱贫,5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5%,实现了全县脱贫目标。
2020年脱贫成果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根据该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县剩余630户2821人已全部脱贫,1389户5989人的易地贫困人口消除了返贫风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总体看,十三五期间,积石山县减贫10.11万人,9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的13.31亿元增长到“十三五”末的26.36亿元,年均增长13.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8%,城镇居民年均增长7.48%。
为进一步缩小发展差距,赶上全州、全省发展步伐,积石山县提出了“十五”经济发展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市化率达到40%左右。
根据当地“十四五”规划,这个位于甘肃西南部的小县城,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兰西城市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