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明
【/h/】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汹涌的科技创新浪潮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金融开放成为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h/】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h/】金融活动,经济活动。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具有重要意义。
【/h/】“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通过改革、调整、优化金融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局局长李斌表示。
【/h/】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交出了一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绩单”。从数据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定,金融服务不断提质增效,为经济复苏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h/】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日前召开的* *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文章。
【/h/】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看来,“五大篇”关系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和经济金融结构优化的重点。它们的实质性要求是在中长期内调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建设。
【/h/】“‘五大篇’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业在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五大重点,为金融机构指明了方向。”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表示。
【/h/】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h/】风险防控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潜在风险较多,在扩大开放背景下,防范外部风险传入的压力不小。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破解风险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困难,放松金融风险的“防火墙”是不可能的。
【/h/】对于投资者担心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业内人士认为,应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未来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将成为房地产金融政策支持的主要领域。
【/h/】对于地方债务风险,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创新政策工具,加快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要有效防止“边转债边新增债”,同时推动平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控制地方债增长。
【/h/】“长着带刺的牙齿”金融监管是为金融风险筑起“防火墙”。连平表示,未来几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h/】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提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依法监管范围,全面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监管和持续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h/】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依法监管所有金融活动,消除/【/k0/】监管白色地带和盲区。充分发挥压力测试作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防控体系,对新增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制度,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h/】促进高水平的金融开放
【/h/】金融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积极有序推进金融业开放,金融开放力度不断增强。
【/h/】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中国设有办事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中有近一半进入中国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共批准外资银行增资(注)19.6亿元人民币,批准设立2家外资银行分行和6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开业。
【/h/】近日,联博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外商独资企业联博基金已于近日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成为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同时,渣打证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并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参展。外资金融机构继续在中国“安家落户”,展现了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新成果和市场吸引力。
【/h/】展望未来,更多对外开放举措将继续推进。日前召开的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有序推进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涉及金融业的国际贸易规则研究和制定。2024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完善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综合业务试点,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着力提高资本项目开放质量。
【/h/】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认为,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发展业务”,最终目的是有效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强其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的能力。
【/h/】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制度型开放。更好地与国际规则接轨,使不同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比如,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政策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