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假货为什么那么多?
【/h/]我
【/h/]大年初二,最小的妹妹一家来拜年,带了两份礼物,一份是“六个核桃”,一份是牛奶。这是农村拜年很常见的新年礼物。他们一放下礼物,我就看到了那些著名的东西。他们没有提到“六个核桃”,而是“六果核桃”。包装和六个核桃一模一样,连包装盒上代言人的发型都是一样的,但签名变成了蒋某某。我指出后,我姐姐和姐夫才恍然大悟。
【/h/]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过年。年前,我母亲从镇上批发了很多蒙牛牛奶,用于在饭桌上招待客人和新年后拜年。大年初二,我去舅舅家拜年。路上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当我把牛奶拿到眼前仔细看时,我意识到妈妈买的不是蒙牛,而是“吴萌”。典型的冒名顶替。
【/h/]知道是假的后,我当然不好意思再提了,就让哥哥姐姐提了。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发现。后来我去镇上的批发商店看到,各种包装精美的年货确实掺杂着假货。一位经营批发店的亲戚说,这两年假货其实比较少,2010年左右基本没有假货。
【/h/]那么,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农村市场?
【/h/]过年不收礼,就收“六果核桃”。
【/h/]二
【/h/]我考虑了很多原因。最直观的是,这些假货与真货的包装非常相似,但商品名称略有修改,且字差往往相同。如果你不仔细辨别它们,很难区分真假。比如伊利换成了李因和怡和,康师傅换成了康帅府和康,微风换成了香飘飘和吉祥风,换成了,奥利奥换成了悦利奥,奥利奥换成了特伦特等等。
【/h/]此外,农村人的识别能力和品牌意识都不高,所以他们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产品,但从未仔细识别过。认为那些做了广告的人。农村人对价格和质量的意识不强,喜欢便宜的东西。我后来去店里问了问,同样包装规格的“吴萌”牛奶比正品蒙牛便宜15元左右。我妈妈很高兴。她买的同样的牛奶比别人的便宜,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h/]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相关部门的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强,这使得农村商家的违法成本很低。农民的健康和维权意识不强,即使他们知道自己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只要他们不能吃死人,他们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省去了很多麻烦。当然,有些人会列出其他可能的原因,如官商勾结、黑心制造商、不道德的商人、农民的无知等等。
【/h/]镇上早餐店桌子上的“吉丰”和“青香”牌餐巾。
【/h/]凡事总有因必有果。尽管有这么多解释,每个解释都有道理,但我仍然不满意。总觉得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对新年祝福的观察和思考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不需要刻意去发现的问题。现在我的家乡人为了拜年和新年祝福在市场上购买年货,而不是自己制作年货。
【/h/]在过去,一年前,除了杀猪和磨豆腐之外,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制作年货。自制年货一般由米粉和面粉制成不同形状和图案,然后油炸或烹饪而成。当中国新年结束时,所有这些年货都摆在桌子上。新年旅行结束后,篮子里挑的就是这些年货。
【/h/]我记得我们通常做桃圈(米粉揉成六个小圈和六个大圈,然后油炸),脆饺子(像饺子一样,用花生、芝麻和糖填充并油炸),烫皮,兰根和牛耳。大年初一开门后,就得吃甜酒。这些东西都在桌子上。招待客人和新年问候也是这些事情。
【/h/]我记得去一个亲戚家拜年。除了上面提到的自制年货外,竹篮里还放了一包糖,用报纸包好,贴上红色纸条(“红糖”)。新年送出这些礼物后,主人家会在回家时归还。作为回报,他们通常会退回一些自制的年货或寄回你送的礼物。但是主人家通常会留着红糖。如果主人归还红糖。那你要明白,这意味着明年你不用去他们家拜年了。
【/h/]三
【/h/]现在拜年很容易。带两个你现在买的年货就行了,礼物不用退。空用手回家方便又轻松。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农民不再大规模制作年货,而是直接购买年货呢?也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伊利、蒙牛、六个核桃、奥利奥成了农民的消费品?
【/h/]“王耔”和“怡和”,你尝过吗?
【/h/]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小调查,经过多次采访,证实了原本由城市居民消费的产品在2007年和2008年左右被大规模摆上了农民的餐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农民不再大规模制作年货,理由是吃的人少了,人们懒了。偶尔也是别人做的,也是当零食吃,不是用来招待客人和拜年的。也就是说,从2008年前后开始,城市消费品完全取代了农村自制消费品,成为农民餐桌上的主要消费品,也成为农民过年交流的礼品。
【/h/]这种“替代”是“突然”实现的,不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就被替代的。当时,直到2008年左右,农村有钱没钱的人都吃自制食品,市场上很少有大规模购买。可以说,2008年前后,农村一夜之间消费了原来城市的消费品,抛弃了白手起家的农村消费品。换句话说,农民对城市消费品的消费需求是一种突然产生的需求。它不是基于充分认知的理性需求。
【/h/]那么,当农民“突然”消费原有的城市消费品时,农村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需要商家来填补。如果你是伊利蒙牛的老板,面对这个庞大的农村市场,你会怎么想?你可能会想如何占领这个市场,如何在农村宣传你的产品,或者如何在晚上睡觉时获得这笔巨额利润。但如果我是伊利蒙牛的老板,面对农村市场的异军突起,我只想落泪。
【/h/]因为这是一个突然出现的巨大市场。二十年前,十年前,甚至几年前,农村人不喝牛奶,农村孩子也不喝牛奶。作为伊利蒙牛的老板,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市场。那么,在十年前,我不会提前准备供应农村市场所需的牧草。我所有的牧场都供应这个城市现有的市场。当农村市场突然出现时,我只能无助地看着市场,举手不哭。
【/h/]但是这个农村市场太大,利润太丰厚。总会有人在暴利面前不怕死。许多小制造商开始为农村地区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正规的知名厂商对这个市场垂涎三尺,但由于缺乏原材料,他们只能放弃。但是一些正规厂家还是耐不住寂寞,铤而走险。三鹿就是这样出现的。
【/h/]所以,农村假货的基本线是:在某个时刻,农村突然创造了对原来城市消费品的消费需求,正规厂家的原材料无法供应,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会铤而走险去弥补这个市场空。此外,农民的意识没有跟上,假冒伪劣产品将有市场。
【/h/]我们可以对这个道理进行概括和理论化,即只要一种消费需求是突然产生的(而不是通过理性认知慢慢发展出来的),正规厂商满足这种需求的原材料肯定不会有。如果这个需求足够大,利润足够丰厚,那么就会有假冒伪劣产品填补这个市场,假货肯定会存在。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当正规厂家的原料能够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时,假冒伪劣产品才会退出市场。
四
【/h/]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理解西方国家和中国的一些消费现象。我们总的印象是中国有很多假冒伪劣产品,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多批评,说知识产权保护不严格。西方国家似乎没有假冒伪劣产品。我的解释是,西方国家已经过了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的阶段。
西方国家是发达国家。他们的市场发展经历了数百年,他们的人民在各方面的诉求已经日益稳定,因此很难“突然”创造新的需求。这意味着正规制造商已经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假冒伪劣产品已经被赶出了市场。
【/h/]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人民的消费需求跟随西方,或者说在不断复制西方国家的消费需求,比如奢侈品和视觉节目。因此,中国会在某个时候不断地、突然地创造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只要是突然的市场,正规厂家都会在原材料上有所限制,他们会给假冒伪劣产品留下足够的空空间。
【/h/]目前中国市场的奢侈品消费和时尚消费都是突然制造的,所以肯定有假货。中国还在发展,新的需求会不断产生,假的东西会不断出现。只有当中国像西方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新制造的消费需求逐渐减少,不同阶层满足于自己的消费,正规制造商的供应充足时,假冒商品才会没有市场。
【/h/]回到农村的假冒伪劣产品。与往年相比,农村地区的假货明显减少,正品越来越多。假货的减少与农民意识的提高、下乡监管有关,也与这些需求逐渐稳定、正规厂家的原料逐渐供应有关。但同样,只要农村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新需求,假冒伪劣产品就会继续充斥农村。也可以说,假冒伪劣产品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