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需要一个旅游万亿大省
【/h/]2023年中国各省旅游成绩单陆续出炉,受哈尔滨爆炸事件影响,东三省旅游表现格外引人关注。官方数据显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旅游人数分别为2.2亿人次、3.14亿人次和5.1亿人次。旅游收入分别为2215.3亿元、5277亿元和5022.6亿元。
【/h/]尽管东北三省的旅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但在两个关键点上引发了业内的热烈讨论:
【/h/]首先,哈尔滨的出圈让黑龙江火出了天际。然而,这种“天价财富”的流动性似乎有限。黑龙江的旅游收入在东三省中垫底,只有辽宁和吉林的一半。
【/h/]其次,东北地区的旅游收入刚刚迈入5000亿元+的门槛,旅游收入最高的吉林去年排名全国第18位,徘徊在中下游。
【/h/]东北旅游亟待正名。
【/h/]实现这一需求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打破旅游收入的硬性指标。纵观目前中国各省的旅游收入,TOP10基本进入或即将进入“万亿俱乐部”。
【/h/]“万亿”是“旅游大省”成为“旅游强省”的硬门槛。
【/h/]目前,东三省中只有旅游收入均为5000亿元+的辽宁和吉林有实力追求“旅游万亿目标”,只有暂列第一的吉林对“旅游万亿目标”明确表态,态度尤为激进:
【/h/]吉林似乎正在赢得“旅游万亿目标”。
【/h/]吉林为什么如此自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h/]我
【/h/]“吉林旅游万亿计划”的发布被业内普遍解读为吉林全面提速“旅游万亿目标”的明确信号。在这份计划中,吉林提出:
【/h/]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第一年,吉林敢于提出如此大规模的目标,主要是因为两个黄金机遇:
1。吉林整体经济快速增长。
【/h/]振兴东北喊了很多年,但东三省的经济始终没有太大起色。从2023年开始,情况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在吉林。
【/h/]根据官方公布的GDP数据显示,2023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31.19亿元。虽然GDP体量不及辽宁(30209.4亿元)、黑龙江(15883.9亿元),但6.3%的同比增速远超辽宁(5.3%),大幅领先黑龙江(2.6%)。同时,吉林省2024年GDP增速的预测目标设定为6%左右,也高于辽宁、黑龙江5.5%左右的增速目标。
【/h/]吉林经济持续向好的另一个明显信号是“再现人口净流入”。2023年吉林人口净流入4.34万人,这是自2011年吉林人口净流出以来,13年来首次出现逆转。
【/h/]判断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潜力,短期看旅游产品,中期看经济水平,长期看人口基数。
【/h/]旅游业蓬勃发展,这不一定会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然而,经济火了,但很大概率会带动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这在两种情况下很明显:
【/h/]去年,当旅游网络热门城市淄博被认为是“富裕城市”时,公开数据显示,淄博2023年GDP增速为5.5%,低于山东省平均增速6%,旅游业所在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仅为4.7%,远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h/]GDP常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交出了两张这样的旅游成绩单:2023年,全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7.77亿人次和9500亿元,旅游收入位居全国第八;2024年春节,广东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7606.9万人次和693.6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h/]在未来几年GDP基本确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吉林旅游业前景光明。此时,政府通过相对激进的政策和目标刺激旅游业更快发展是合乎逻辑的。
2。大众旅游消费加速聚焦国内市场。
【/h/]2023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大众消费的热情明显开始从出境游转向国内游,这明显体现在整体复苏乏力的出境游与爆发式增长的国内游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h/]在后疫情时代消费分类和消费升级并存的背景下,中国已逐步进入日本学者三浦·詹提出的“第四消费时代”:大众消费不再一味追求新鲜、刺激和潮流,而是转向寻求最适合的消费模式和产品。在大众旅游消费领域,会出现明显的“中国意识”和“本土意识”。更多的年轻人倾向于关注和探索自己的优质文化和经验,他们希望看到民族文化中深层次和被忽视的一面。
【/h/]去年初的淄博和去年底的哈尔滨都一样。即使是731遗址博物馆这样的小景点也能成为热门打卡地,这表明以Z世代为首的中国年轻消费者开始对旅游有了更独特的理解。
【/h/]在这一趋势下,未来国内旅游市场一路向上势在必行,这为吉林旅游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h/]然而,在5年的时间里,吉林的旅游收入从5000亿元飙升至1万亿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此次“吉林旅游万亿计划”也给出了近年来最详细的任务拆解计划。1万亿元旅游收入中,长春市有5000亿元;吉林市2000亿元;延边市1000亿元;通化、白山、长白山为1000亿元;松原、白城500亿元。
【/h/]吉林进一步细化任务定额,确定全省36个县(市、区)旅游收入要达到100亿元。吉林希望通过这种责任承包制,调动各个城市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旅游万亿目标”的最终完成。
【/h/]二
【/h/]为了确保各城市顺利完成任务,吉林为其确定了相对明确的增量突破点,金龙君将其分为三类:
1。长春:找到公众情感价值的爆点。
【/h/]仅长春一地就承载了“旅游万亿目标”的半壁江山。
【/h/]2023年,长春旅游收入2400亿元,虽然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但在基数如此之大的前提下,5年翻了一番。你觉得压力有多大?然而,长春似乎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焦虑。归根结底,这源于这座省会城市的骄傲和自信。
【/h/]去年年底哈尔滨发生火灾后,长春不可避免地被从各个维度与哈尔滨进行比较。长春人表面上很不服气。
【/h/]论综合经济实力,2023年长春GDP为7000亿元+,长期高于哈尔滨5000亿元+的GDP一个台阶。长春也是典型的强省会城市,GDP占比50%+,人口占比35%+,相对于既不是经济强省也不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哈尔滨有绝对优势。
【/h/]论旅游娱乐业态,从自然风光到人文历史,从5A级景区到新玩法,长春应有尽有。南方人今年热衷于东北的洗浴文化、餐饮特色和大方热情的服务态度。很多长春人认为,这些属于整个东北,而长春更胜一筹。
【/h/]2023年,长春人均旅游消费达1640.2元,远超哈尔滨的1253.33元,位居东北主要城市首位。
【/h/]许多长春人认为,去年大火的原因是哈尔滨,而不是长春,主要是因为它的“情感价值”。无论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731遗址博物馆还是“被说服的政府”,哈尔滨都成功抓住了公众对一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情感价值。
【/h/]长春需要找到自己能够触发大众情感价值的爆点。
【/h/]今年,长春市专门推出了《长春都市新文旅发展规划》,这是长春市首个都市新文旅发展规划。在这份规划中,长春提出聚焦六大文旅新潜力领域和十大文旅新场景,将长春建设成为网红中的国家文旅新城。
【/h/]长春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大众情感价值的爆点,但又不知道哪个点会爆,于是干脆往大众可能喜欢的方向挖,把所有潜在的爆点都抓住了。只要一分爆炸,就会打破战局。
【/h/]道理和逻辑确实没错,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2。吉林和延边:长板、长板还是长板?
【/h/]总共肩负着3000亿任务的吉林和延边,心态上比长春轻松多了。虽然他们也想在5年内实现旅游收入翻番,但从吉林对两地文化旅游未来发展的规划来看,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无限提升长板。
【/h/]吉林市的优势旅游产业一直是冰雪经济,尤其是“滑雪+雾凇”。在滑雪方面,北大湖滑雪场是目前国内排名第一的顶级滑雪场。吉林省提出将北大湖打造成为亚洲单体接待规模最大的世界级滑雪场。仅在2022-2023年雪季,北大湖就将雪道从27条拓展到64条,雪道面积从126公顷增加到239公顷,相当于再建一个北大湖。在雾凇方面,吉林将在雪村建设一批以韩屯为代表的景区。冰雪将鼓励开发一批雾凇观赏项目,我市将玩转冰雪,吸引更多市民前来参观体验。
【/h/]延吉,延边的首府,是网络名人中的知名城市。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是继续打好手中的几张网红牌,特别是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的朝鲜族公主旅游拍拍、咖啡馆和韩国料理,这些已经很受欢迎了。加快打造文化旅游新热点,将吸引更多年轻人。
3。通化、白山、长白山、松原、白城:挖掘新增长点。
【/h/]通化博彩未来三到五年的新增长点无疑是通化丰丸滑雪场。作为在2021-2022雪季投入运营的新滑雪场,它在2023-2024雪季已经进入全国TOP10,成为新的顶流滑雪场之一。围绕滑雪场,还建设了通化冰雪产业示范城项目,分三期投资100亿元,打造包括酒店、商业、冰雪培训、赛事服务、旅游配套等在内的完整滑雪场。
【/h/]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吉林冰雪经济版图中,通化是继“昌吉都市冰雪休闲度假集群”和“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集群”之后,吉林重点打造的“通美冰雪融合发展集群”,被称为吉林冰雪经济的世界屋脊。
【/h/]“长白山-白山”因其天然的地理连通性(山与山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开始提出“一体化发展”。在文旅经济领域,除了拥有5A级景区长白山外,未来三到五年“长白山-白山”的大部分精力将放在“松花江和鸭绿江”两个新IP上,希望打造“一山两江”。
【/h/]松原、白城文旅新增长点聚焦以查干湖为核心的“冬捕”文旅IP。前不久,查干湖景区刚刚成功申请5A,成为吉林西部唯一的5A级景区。事实上,吉林省去年就提出了“冬捕经济带”的概念,并计划建设“白松冰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冬捕休闲旅游、冰雪运动、温泉度假和寒地特色产业。“冬捕”是一个全新的文旅IP,被视为未来三到五年吉林西部文旅经济崛起的关键。
【/h/]三
【/h/]吉林想要在五年内顺利实现“旅游万亿目标”,有三个问题必须特别注意:
1。非冰雪旅游是“万亿”的突破点
【/h/]“吉林旅游万亿计划”将任务拆解到各个细分旅游产业:冰雪产业5000亿元、乡村旅游产业1000亿元、森林旅游产业1000亿元、都市休闲产业1000亿元、边境旅游产业500亿元、研学旅游产业5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500亿元、体育旅游产业500亿元。
【/h/]从吉林未来五年的政策集中度和投资力度来看,冰雪产业集群顺利实现5000亿元的目标并不困难,但也触及了产业发展的天花板。真正影响吉林能否实现“旅游万亿目标”的恰恰是另外5000亿元,实现难度更大,实现路径更为复杂。
【/h/]近年来,吉林一直专注于两个文化旅游品牌:“长天下雪”和“吉林22的夏天令人耳目一新”。但后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及前者,无法在非冬季有效为吉林带来更多增量客源。吉林乃至东北地区的夏季旅游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缺乏核心景点。东北的乡村和森林似乎有一堆可以解释的原因,但远不如“在东北玩雪”这个词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
【/h/]相反,“边境游”“韩国文化”“异域风情”等标签成为近年来年轻人去吉林旅游的新标签。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吉林可能会在夏季旅游中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2。东三省和蒙东五市是吉林真正的基础旅游地。
【/h/]近两年旅游政策导向,各地都特别强调异地长途游客的重要性,甚至将其视为旅游业成败的关键。除非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全国甚至世界级的,否则任何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的最大旅游半径。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吸引游客的难度和成本将呈几何级增长。
【/h/]吉林最大旅游半径覆盖区域主要为东三省+蒙东五市(呼伦贝尔、通辽、赤峰、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是吉林旅游的基本盘。第一,我们必须彻底了解这个范围内的游客,然后协助来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长途和长途游客,使吉林旅游能够确保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游客。
【/h/]吉林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果本末倒置,将会得不偿失。
【/h/]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做出了指导意见。去年的《东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首次明确将蒙东五市旅游发展纳入东北范畴,并要求2025年形成泛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3。旅游万亿的目标从来不只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的任务。
【/h/]旅游目的地发生火灾后,当地文化旅游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大声疾呼任何问题和要求。这没有错,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90%的问题不是单靠当地文化旅游部门就能解决的,尤其是那些与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协调城市资源等相关的问题。,需要在当地政府和多部门的协调下得到有效解决。
【/h/]以导游作弊事件为例。一个小案件涉及多个部门,如工商、公安、旅游、交通等。任何一个部门的脱节都可能带来升级的舆论风波。
【/h/]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走红可能是偶然的,但哈尔滨* *街的地下通道铺上了地毯,人造月亮在索菲亚大教堂升起,该市的酒店坚决不涨价...如果没有哈尔滨市市长和书记* *的亲自出席,甚至没有黑龙江省一级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指导,一个简单的“听取建议”真的可以概括一切吗?
【/h/]在每一个所谓的“服务型政府”中,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亲自统揽全局,充分协调和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便第一时间回应游客的呼声,做到言出必行。
【/h/]从这个角度来看,“旅游万亿目标”绝不应该只是吉林文旅部门的一个KPI。只有全省上下齐心协力,齐心协力,才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