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备军,寻找新出路

ze1年前健康649

【/h/]新股发行的寒意更浓。

【/h/]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决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已过去半年时间。随着a股市场一再触底,首次公开募股(首次公开发行)的速度似乎下降了一个“档位”。

【/h/]首发上会方面,经济观察报记者观察到,自2月7日以来,沪深交易所和北交所均未安排公司会议;在IPO受理方面,沪深交易所今年尚未受理任何新的公司IPO,北交所仅在1月8日受理了东昂科技一家公司的申请。

【/h/]撤回公司数据更让人心寒。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7日,已有共计64家公司IPO“破发”,其中59家主动撤回,其余5家为失败或终止。

【/h/]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公司开始实施“B计划”——通过转向北京证券交易所或前往香港上市并获得融资。一位年前选择撤回IPO申请的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在考虑先挂三板,再报北交所。“不要为了稳定发展而采取直接联系机制。“他说以前没有考虑过HKEx。他认为,与在香港上市相比,a股更适合公司各方面的发展。

【/h/]作为IPO的主角,拟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自然影响着整个IPO生态。

【/h/]首先,冷静下来

【/h/]今年年初以来,a股IPO再度降温。

【/h/]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3月7日,a股市场IPO数量和募资金额均大幅下降。a股成功上市公司21家,同比下降48.78%;IPO募资额为192.79亿元,同比减少50.47%。

【/h/]新股方面,3月4日至3月7日的一周内,仅有2只新股获得认购;2月份有3只新股获得认购,分别是2月8日认购的创业板肯特股份、2月21日认购的上交所新股祁龙科技和2月28日认购的北交所新股铁托机械。1月份仍有16只新股获得认购。

【/h/]此前,Wind数据显示,2023年9月至12月,每月上市新股数量分别为21只、11只、17只和21只。这一数字远低于2022年同期。当时上市的新股数量分别为50只、31只、33只和60只。2023年,这4个月上市的新股总数同比萎缩近60%。

【/h/]与此同时,部分IPO排队企业“或因主动或被动原因”选择撤回材料。一家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并选择退市的公司董事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公司退市时甚至需要“排队”。公司只有在相关方通知公司可以提交退出材料时,才能提交正式的退出申请材料。

【/h/]华东证券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从选择退市公司的材料来看,因财务问题退市的公司数量其实并不多。部分公司因下游需求导致的业绩下滑难以解释业绩持续性;生物医药和消费等一些项目与当前的监管要求有关。

【/h/]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8月27日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32家公司终止IPO,57家公司退市主板,其中24家公司与“衣食住行”相关。

【/h/]其中,食品和餐饮企业率先在“衣食住行”领域退出主板,认养一头牛、Momoko、阿宽食品、思念食品、德州扒鸡、美味来、老娘舅、老乡鸡、龙江和牛等多家食品相关企业相继终止IPO。

【/h/]第二,注意“入口关”

【/h/]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IPO的走势与政策方向密不可分。

【/h/]3月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轻舞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投资者获得更好回报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国证监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全链条各环节进行监管,与各方一道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首先要严把入口关。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不允许造假上市。因此,注册审查的各个环节都应依法从严从紧,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尽一切努力将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之外。

【/h/]轻舞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对企业进行抽查,交易所也在进行抽查。但是,这种抽查和抽查的覆盖面仍然非常有限。下一步要成倍扩大现场检查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的查处力度,并承担备案责任,从而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备案质量,倒逼中介机构履行专业服务职责。

【/h/]2月19日早些时候,证监会综合业务部主要负责人周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要把好质量关,加强发行监管,严把IPO“关”。综合运用辅导受理、审核问询、多因素核查、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等方式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强化穿透式监管,对IPO申报企业股东核查全覆盖,严厉打击违规持股、异常价格突然持股、利益输送等行为。

【/h/]券商也在采取行动,在开展业务时严格“关闭”IPO的入口。

【/h/]郭进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券商而言,有必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券商投行关注重大风险,在项目签约端严控项目“入口”。对于能够通过整改化解重大风险的项目,可采取“换时间空的策略,延长辅导时间、推迟申报时间,及时化解重大风险;对于无法化解或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重大风险项目,需要考虑是否放弃或作为储备项目培育,待规范后再进行申报。

【/h/]该负责人表示,同时,审慎甄别拟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及主营业务是否符合相关板块定位,是券商严把项目准入关的重要内容。在承接项目时,要对拟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和主营业务有清晰的判断,并就申报版块向其提供专业意见和明确建议,以更好地满足拟上市公司的发展需求。

三。“B计划“

【/h/]在一些瞄准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失败后,该公司开始思考新的出路。

【/h/]经过考虑,部分公司仍重新选择沪深两市进行冲刺。2023年8月,一年前选择创业板冲刺的惠科向交易所提交了退市申请。近日,公司在深圳证监局注册辅导,辅导机构为CICC。

【/h/]高静太阳能公司的行动与此类似。去年5月25日,高静太阳能向深交所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在创业板上市。4个月后,其自行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去年11月底,公司在广东证监局注册辅导,拟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咨询经纪人是CICC。

【/h/]更多此前IPO失败的公司将目光从沪深交易所转向北交所。

【/h/]去年6月30日,陶畅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获得受理。在未回复首轮问询的情况下,其于去年12月19日撤回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对公司的上市审查。公司表示,撤回是由于战略调整结合自身经营状况等原因。仅几天后,即去年12月27日,陶畅向全国股转公司提交了公开转让和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h/]2024年2月,长图股份发布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发行情况报告书。

【/h/]“一些公司在IPO被撤回后不久就开始上市‘B计划’,这可能是由于赌博压力等多重压力。”上海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向记者分析道。

【/h/]从去年11月撤回主板IPO的老叔就可以看出来。

【/h/]去年12月,舅舅提交了挂牌新三板的申请。今年2月22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转让。两天后,舅舅说,他与中信证券签署了关于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协议。2月27日晚,舅舅披露浙江证监局受理了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辅导备案并在北交所上市的申请,公司进入辅导阶段。

【/h/]如此“匆忙”上市的背后,舅舅面临的是对赌的压力。根据我舅舅的招股书,2020年9月至10月,我舅舅的实际控制人杨国民、杨军辉父子与袁宇投资、程琳投资、程卓投资、金城投资、金辉投资、和勤兴投资、基石投资等投资机构签署了包含对赌条款的增资协议。

【/h/]增资协议约定,公司未在约定期限内提交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请材料的,实际控制人应当回购投资人股权。其中,回购权条款的基本内容不变,主要以公司能否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作为回购触发条件。其中,5家公司将上述触发条件限制在中国a股。

【/h/]因上市需要,2022年4月,各方签署补充协议,确认反稀释条款、信息披露安排、保证与承诺、回购安排、联合出售权等股东特别权利条款将自公司提交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文件之日起终止。如果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申请被撤回、拒绝、未被审查或批准,回购安排将自动恢复其效力。

【/h/]在回复股转系统审核问询时,舅舅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杨国民尊重投资者意愿,同意在公司完成新三板挂牌后积极与相关投资者协商办理股权转让撤回事宜。根据上述特别投资条款,假设股份回购公司特别投资条款涉及的回购总金额将于2024年6月30日或2025年12月31日分别达到2.47亿元和2.66亿元。

【/h/]此外,部分企业未完成辅导,而直接选择转投北京证券交易所。

【/h/]新三板挂牌公司特卫东于2022年11月16日向江苏证监局提交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辅导的申请材料,并获得受理。目前,已完成5期辅导。2月27日,公司披露,经与辅导机构美联储证券充分沟通,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发展规划,决定将上市地点由上交所主板变更为北交所。

【/h/]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目前a股主板不再鼓励“衣食住行”行业的公司,因此转投北交所也在情理之中。

【/h/]除了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外,一些茶叶公司还集中在香港上市。公开资料显示,茶百道、上海阿姨、顾铭控股和米雪冰城均已开启赴港IPO之旅。

【/h/]也有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计划赴港上市。

【/h/]2024年2月23日,派格生物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拟在主板上市。2022年12月23日,派格生物与CICC签署辅导协议,第二次启动a股IPO辅导计划并向江苏证监局提交辅导备案材料。但是,目前该公司没有获准商业销售的产品,也没有获得任何产品销售收入。如果派格生物选择a股IPO,只能以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科创板。但目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中的在审上市企业长期未有新的实质性进展。

【/h/]从撤回IPO申请到转板北交所并赴港上市,这些战略变化既揭示了市场的动态,也展现了企业适应变化、谋求生存发展的韧性。

四。生态变化

【/h/]作为与IPO市场息息相关的链条中的一环,券商投行部门首当其冲,IPO的生态发生变化。

【/h/]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54家券商成功保荐至少一家公司,IPO保荐机构288家,承销保荐收入186.72亿元。从保荐公司数量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以29家、26家和19家保荐公司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

【/h/]2023年下半年,42家券商成功保荐至少一家公司,券商投行合计保荐130家公司。承销与保荐收入仅为77.09亿元。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成功保荐13家公司、10家公司和10家公司上市。

【/h/]从券商投行成功保荐的公司数量来看,下半年较上半年减少54.86%。一些中小券商甚至连一个IPO项目都没有完成。同时,从保荐机构数量和承销保荐收入来看,2023年下半年券商投行的整体表现远不及2022年同期。

【/h/]目前,投资银行家的普遍感觉是粥不够。获得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并成功上市将更加困难。

【/h/]一位小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投行已将业务重点放在新三板和并购重组上。

【/h/]对于投行而言,北交所的融资规模小于其他板块,承销和保荐费用也相应较低。因此,新三板在过去并不被大型投行看好。“为什么大券商不愿意做北交所的项目?因为你赚不到钱。”一位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很多项目都是超募的,比如发行超过23倍,就能赚到超募的钱。但是,在北交所,发行次数很难超过23次。”

【/h/]据其介绍,北交所一般项目的投行费用约为2000万元,约为募资额的10%。对于这部分成本,则需要支付大量的人工成本。整个项目周期约为两年。如果企业能上市,投行就能赚到这笔钱,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h/]最近,由于预计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将发生变化,此人从中大型券商招聘了许多投资银行家,其中一些人已经工作了8至9年,经验相对丰富。即使底薪降了一半,他们都加入了这个人的团队。

【/h/]这个人感受到了投行对求职态度的变化:今年年初,有经验的保荐代表人在面试时都昂首挺胸。现在已经变了。只要他们有工作并能继续工作,如果北交所的机会再次被抓住,他们仍然愿意来。基本工资不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h/]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2024年,北交所新上市公司数量预计将达到80至85家,约占a股新上市公司总数的40%,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

【/h/]一位在西南某券商工作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接到团队通知,被列入裁员名单。到了发薪日,他发现自己的军衔降了,薪水也大幅下降。“IPO收紧了,越来越多的项目被撤回。项目组已经全力以赴,但无法避免退出的结果。”这个人感到非常虚弱。

【/h/]上述投行负责人表示,此前有投行人士在其他板块做过业务,但北交所上市规则不同,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投行人士并不了解细节。“在企业去北交所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常识性问题导致企业上市进程推迟几个月是正常的。有时候,上市的窗口期就错过了。”该负责人表示。

【/h/]郭进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IPO节奏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对于有上市计划的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巨头的企业来说,北交所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对北交所进一步发展的预期将直接为融资主体、券商、市场中介和市场投资者带来市场增量和积极商机。

相关文章

钟睒睒:营销大师滑铁卢

【/h/]天色渐暗。【/h/]过去几天,饱受负面舆论困扰的钟睒睒在《宗二与我之间的三件事》一文中写道:“我仍然坚持认为水中的矿物质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这就是我坚持生产天然水的原因。”【/h/]20...

专访王永利:年内人民币汇率或难重回“7”以下

【/h/]美联储在2022年开始大幅加息以应对通货膨胀,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溢出效应。美联储最近的“叫卖”和预期的加息导致许多国家的货币遭遇逆风。【/h/]其中,亚洲多国货币大幅贬值引发广泛关...

Cybertruck对特斯拉的利润贡献为0?

Cybertruck的问世对特斯拉的利润贡献可能非常有限,但对其品牌形象的提升可能大有裨益。 本周四,在经历了四年的发布和两年的跳票之后,特斯拉终于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交付了第一批Cybertruck,...

江苏“新势力”再超广东,谁是年度“黑马”?

2023年即将翻身,到了库存区角逐a股市场的时候了。 过去一年,a股新增公司313家,IPO整体节奏较前三年有所放缓。这些企业最初融资3565万亿,仅相当于2022年的60%。 从省份来看,IPO企业...

2023消费投融资年报:春天还有多远?

【/h/】如果说2022年是消费的寒冬,那么2023年就是消费投资的极寒。 【/h/】预期的复苏并没有到来,2023年消费投融资的数量和金额都在萎缩。大量消费者组织转向投资技术和芯片,消费者之间的问候...

沈阳半导体,正杀出一匹黑马

【/h/]辛师傅近日获悉,沈阳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新机器人”)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沈阳宋新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新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方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