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喜马拉雅为何再次冲击IPO?

ze2周前健康298

4月12日,喜马拉雅披露赴港IPO招股书,联席保荐人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CICC。

最大的亮点是连年亏损的喜马拉雅终于在2023年扭亏为盈。这是继爱奇艺、Aauto faster等公司之后,又一家最近开始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为了实现盈利的目标,喜马拉雅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降本增效,包括裁员、降薪、削减营销费用等。然而,两年前的大规模裁员引起了轩然大波,对公司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另外,即使有利可图,也无法隐藏喜马拉雅山的两大隐患。

【/h/]一个是关于用户,即喜马拉雅月活用户数放缓,日活用户收听时长不增反减。

另一个是关于营收,即公司营收不再高速增长,而是停滞不前,第二大业务板块广告收入连续两年下滑。

目前喜马拉雅所在的音频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蜻蜓FM、荔枝等竞争对手穷追不舍,Aauto Quicker、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平台虎视眈眈。

仅靠裁员降薪等措施难以应对强敌环绕的环境。要想办法“开源”,大力拓展业务来源,增加收入。

IPO相当于提前储备粮草弹药,成为喜马拉雅无法回避的选择。

一、盈利背后的“杀手锏”:裁员40%+高管降薪50%+营销费用削减5.6亿。

多年来,作为音响行业的龙头,喜马拉雅一直深陷亏损泥潭,动弹不得。

据招股书统计,2018年至2022年,喜马拉雅亏损分别为7.74亿元、7.73亿元、6.05亿元、7.18亿元和2.96亿元,五年累计亏损达31.66亿元。

到2023年,喜马拉雅山终于可以摆脱亏损的标签了。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23年实现净利润37.36亿元。扣除非经营性项目的影响(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股份基薪酬支出等。),调整后净利润为2.24亿元。

公司表示,2023年实现盈利的原因有三:用户基数的扩大和流动性的增强,以及成本结构优化带来的毛利率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其实盈利的关键是“降本增效”。这对喜马拉雅山来说并不陌生。两年前,由于降低成本的措施过于激进,公司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从2022年3月开始,喜马拉雅已经多次卷入裁员风波。据传,极速版整个部门被裁后,喜马拉雅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裁员,占员工总数的15%,部分部门达到20%。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于建军在员工大会上发表讲话,间接证实了公司裁员的消息。

于建军强调,利润不应该通过四舍五入数字来获得,也不应该仅仅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要把裁员降低的成本控制在总成本降低的10%以内,避免人员大起大落。

关于喜马拉雅有多少人被裁,我们可以从招股书中找到答案。

喜马拉雅员工总数从2021年底的4342人减少到2022年底的2883人,裁员比例为33.6%;然后在2023年底跌至2637,2022年底为8.5%。

如果以2021年为比较基准,喜马拉雅将在两年内裁员1705人,裁员比例高达39.26%。

与此同时,包括于建军在内的喜马拉雅三位董事主动降薪,表明了公司高层降低成本的决心。

招股书显示,2022年喜马拉雅三位董事(于建军、李兴仁、沈杰强)的薪酬、工资、奖金分别为375.9万元、208万元、190.9万元,合计774.8万元。

到2023年直接减半。上述三人工资分别为179.8万元、106.6万元、109.9万元,合计396.3万元。

资料显示,于建军是喜马拉雅的联合创始人,目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公司的整体执行和业务规划以及集团的整体管理。

李兴仁为喜马拉雅执行董事,自2015年10月起担任公司副总裁,负责订阅业务和内容制作。

沈杰强自2021年4月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自2017年12月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兼副总裁,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裁员降薪相结合,导致喜马拉雅员工福利支出连续两年下降。从2021年的1.92亿元,下降7.5%至2022年的1.77亿元,再下降34.9%至2023年的1.15亿元。

除了人员成本,喜马拉雅还主动削减运营费用。

最大的组成部分是“销售及营销费用”,主要包括渠道推广费用、品牌及广告费用、支付给经销商及其他平台的佣金、销售及营销人员的员工福利费用。

在这种背景下,喜马拉雅的销售和营销支出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从2021年的26.3亿元到2022年的21.15亿元,再到2023年的20.7亿元,两年共减少5.6亿元,降幅21.29%。

与此同时,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44.9%下降到2022年的34.9%和2023年的33.6%。

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是因为公司战略性地调整了销售和营销费用的重心,导致公司渠道推广费用和品牌推广及广告费用发生变化。

二是移动付费率和收听时长双双下降,广告收入连续两年下降。

利润质量差的同时,喜马拉雅还有其他隐患。

首先,作为重要指标的月平均活跃用户的增长遇到了瓶颈,限制了喜马拉雅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根据燃烧知识咨询的调查,2023年,喜马拉雅的月活跃用户达到3.03亿,其中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1.33亿,通过物联网和其他第三方平台收听其音频内容的平均月活跃用户1.7亿。

纵向对比,2021-2023年,喜马拉雅月活用户数分别为2.68亿、2.91亿、3.03亿,同比增速分别为7.2%、8.6%、4.1%。其中,2023年增速明显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喜马拉雅移动端月付费用户/会员的付费率和日活用户的收听时长均已进入下行通道。

前者从2021年和2022年的12.9%下降到2023年的11.9%;后者从2021年的144分钟下降到2022年的142分钟和2023年的130分钟。

喜马拉雅解释称,2023年移动支付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战略重心转移至以更高客单价吸引和留住用户,以及加强具有更大现金潜力的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日常用户的收听时间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播客在移动端的月平均活跃用户中越来越受欢迎,其内容时间相对有声读物来说较短。

相比月活用户数,喜马拉雅营收增长呈现出更明显的放缓迹象。

根据招股书,喜马拉雅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订阅(包括会员订阅和付费收听服务)、广告和直播。一小部分来自“其他创新服务和产品”,包括销售自研物联网设备、IP衍生产品、定制音频服务、电子商务和反向出版(将热门专辑转化为出版书籍)。

2021-2023年,喜马拉雅营收58.56亿、60.61亿、61.63亿,增速分别为43.7%、3.5%、1.7%。其中,2022年和2023年的营收增长几乎停滞,远不及2021年,更不用说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长81.49%和51.29%)。

值得一提的是,喜玛拉雅第二大业务板块广告(主要是展示广告、音频广告和品牌推广活动)的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下滑。从2021年的14.88亿到2022年的14.69亿,再到2023年的14.23亿。

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从2021年的25.4%下降到2022年的24.2%,再下降到2023年的23.1%。

喜玛拉雅表示,公司将在2023年为广告主优化产品和服务,为各大广告主提供跨多种形式和界面的一揽子广告解决方案,以重新激活公司的广告库存,实现广告主的协同效应,这将是未来广告收入进一步增长的强劲动力。

第三,成立后12轮融资融资数百亿,喜马拉雅最高估值280亿。

站在稳健经济和知识付费风口浪尖的喜马拉雅,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是资本的宠儿。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统计数据,自2012年以来,喜马拉雅已获得12轮融资,包括国内天使轮、海外A轮和B轮、国内B-1轮和B-2轮、国内C-1轮和C-2轮、国内D轮和海外E1-E 4轮。

在上述12轮融资中,募集资金分别为108.95万美元、1170.75万美元、4076.48万美元、11.23亿人民币、3亿人民币、3.73亿人民币、1.65亿人民币、10亿人民币、403.97万美元、5.57亿美元、3.25亿美元、3.25亿美元。共募集资金29.61亿元人民币+9.6亿美元,全部折算成人民币将近100亿元。

多重融资,喜马拉雅估值也水涨船高。

公司的投后估值从2012年的345万美元一直涨到2020年上一轮的4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亿元。也就是说,8年时间,喜马拉雅的估值增长了1200多倍。

各路资本争相进入后,喜马拉雅股东阵容豪华。

不仅有腾讯(5.33%)、文悦(3.05%)、小米(3.38%)、百度、好未来、索尼音乐等战略投资者,也有美国跨大西洋投资集团、智信资本、高盛、王兴投资、创世合伙人资本、普华资本、巨鲸资本等财务投资者。

而且喜玛拉雅与上述投资机构不仅在股权上有关联,在业务合作上也有关联。

【/h/]例如,2015年,喜马拉雅与阅文集团的关联公司签订了为期20年的网络有声版权协议,使该公司能够制作和提供大量有声读物。

如今,喜马拉雅已经成为在线音频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根据燃烧知识咨询的信息,2023年,喜马拉雅移动端主应用平均月活跃用户数(1.33亿)位列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第一;移动用户收听音频内容,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总收听时长的60.5%。

2023年,在线音频收入方面,喜马拉雅在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5%,远高于第二名13%的份额。

而且,喜马拉雅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卓志咨询的信息,中国在线音频市场收入从2018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0%,预计2028年将进一步增长至510亿元,2023年至2028年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5.3%。

物联网/汽车在线音响市场收入从2018年的586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7.5%,预计2028年将进一步增长到25亿元,2023年至2028年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9.5%。

当然,喜马拉雅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其中既有蜻蜓FM、荔枝等音频行业的竞争对手,也有来自短视频、直播领域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如Aauto Quicker(播客App“kayak”)和字节跳动(番茄听)。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有奢侈品股东和音频领军人物的加持,喜马拉雅的上市之旅还是颇为坎坷。

不仅没能拿下“中国网络音频第一股”的称号,而且连续三次IPO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一次在美国上市,两次在香港上市。

如今喜玛拉雅第四次进入IPO,最终能否成功上市并超越280亿估值,对音响行业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关文章

英国央行如期“按兵不动”,仅一人支持降息

【/h/]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李,标题图片来自:视觉中国。【/h/]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英国央行继续“按兵不动”。【/h/]3月21日周四,英国央行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称连续第五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

宽松难停?消费疲软,日本经济三季度萎缩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赵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日本经济收缩幅度远超预期,凸显复苏的脆弱性,也令日本央行宽松政策的路径复杂化。 根据日本内阁府周三的报告,由于家庭和企业支出双双疲软,日本...

A股又现天价离婚:长春高新二股东离婚分出40亿市值股份

A股再次天价离婚。1月11日晚间,生长素巨头长春高辛(000661。SZ)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二股东雷锦已于近日与王思勉签署离婚协议,前者的3001.41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42%)划入王...

猪价深陷谷底,18家猪企亏超200亿

【/h/]猪周期亏损第三年是猪企最困难的一年。【/h/]【/h/]截至1月31日,22家涉及生猪养殖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18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合计亏损248.66亿至...

Cybertruck对特斯拉的利润贡献为0?

Cybertruck的问世对特斯拉的利润贡献可能非常有限,但对其品牌形象的提升可能大有裨益。 本周四,在经历了四年的发布和两年的跳票之后,特斯拉终于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交付了第一批Cybertruck,...

高盛:2027年印度“富裕人口”将翻倍

【/h/]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卜树清,原标题为:《印度消费加速,高盛:印度“富裕人口”将在2027年增加一倍》,标题来自:视觉中国。【/h/]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行业正在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