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游客变抠了
【/h/]复工第一天,早上和往常一样和鱼聊天。
【/h/]很自然地,我们谈起了假期的美好经历。
【/h/]今年的槽点依然是住宿费,但吐槽的方向与往年完全相反。
【/h/]聪哥提前半个月在张家界订好了酒店,出发当天再看。好家伙,它实际上便宜了200多元,所以他很快退掉并重新预订了。
【/h/]去年,酒店和民宿集体毁约涨价的新闻还历历在目。没想到,今年游客毁约了。
【/h/]还有更糟糕的事情。
【/h/]博格白天在景区游玩,晚上他不辞辛苦开车两个小时在下一个城市停留。为了节省200元,我累得要命。
【/h/]累归累,但是省钱的感觉真的很爽。
【/h/]他们很快乐,但有些人不快乐。
【/h/]曹师兄在长沙铜官窑附近经营一家民宿。去年五一期间,房间单价至少500+元/晚,天天爆满。
【/h/]虽然今年依然爆满同样忙碌,但房费直接降到了200-300。
【/h/]我等了几个月想发大财,但我真的没赚多少...
【/h/]首先,冷热
【/h/]据交通部统计,5月1日至5日,全国人员流动量预计为13.6亿人次,日均超过2.7亿人次。
【/h/]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1%。
【/h/]再看航班数据,预计假期全国共起降151612架次,日均30322架次。
【/h/]较2019年同期增长36.2%,较2023年同期增长8.99%。
【/h/]单从数据来看,今年的小长假似乎太火爆了。
【/h/]但在兴奋和忙碌的背后,却是机票价格的集体暴跌。
【/h/]五一假期期间国内经济舱平均价格为852元,较假期前7天下降22%!
【/h/]这种剧情其实去年也发生过,原因也差不多。
【/h/]一方面,各大航空公司空的运力都有所增加,市场供过于求。
【/h/]另一方面是因为铁路运输的分流。
【/h/]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预测,今年假期铁路客运量将可能超过去年同期的1.33亿人次。
【/h/]但这两个只是纸上谈兵。
【/h/]根本原因是什么?性价比。
【/h/]这么多人旅游,怎么可能供不应求呢?
【/h/]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火车,这导致没有人买机票。航空公司真的别无选择,只能伤筋动骨,热门航线的票价甚至降至300多元。
【/h/]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言而喻:每个人都可以接受有底线的消费,但想要人们像以前一样花钱是不现实的。
【/h/]而这也是酒店和民宿价格跳水的最重要因素。
【/h/]人的意志是一切现象的本质。
【/h/]去年,机票的价格和今年一样薄,但酒店和民宿的价格仍然坚挺。你一定还记得《酒店刺客》的名字。
【/h/]结果今年突然失败了。
【/h/]说实话,这个变化真的太快了,让人措手不及。
【/h/]根据途家发布的2024年“五一”B&B旅游预测报告,尽管热门城市的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20%,但今年无疑是最热的五一假期。
然而,民宿的价格大幅下降,例如,北京下降了17%,福州下降了22%,重庆下降了12%...
【/h/]酒店和民宿降价的原因当然有很多。
【/h/]例如,寄宿家庭的数量增加了。任何行业都是如此。进入游戏的人多了,大家都控制不住自己。
【/h/]但最重要的肯定是我上面说的。消费者变得“吝啬”,店主不得不降价。
【/h/]如果你不健康,别人也会健康的。
【/h/]赚多赚少都要先赚对吧?
【/h/]所谓的游客变得小气了,严重的话叫消费降级,这是近年来流行的词汇。
【/h/]以下是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恩格尔系数反映了居民吃喝占总消费的比重。
【/h/]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这意味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h/]2019年这一数值突然上升,随后几年没有明显下降趋势。2023年比2019年增长了1.7%。
【/h/]虽然涨幅不多,但足以反映一些问题。
【/h/]许多人认为恩格尔系数的增加反映了人们对不必要消费的欲望减弱。
【/h/]我个人认为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h/]“非必要”消费真的“不必要”吗?
【/h/]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疫情前后,中国的消费主体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之前是储蓄倾向,现在是小额消费倾向。
【/h/]中国消费的复苏是真实的,消费的降级也是真实的!
【/h/]这不是悖论。
【/h/]其次,恢复和退化
【/h/]《贫穷的本质》一书中说,一旦穷人有了一些钱,他们就会优先购买香烟和酒等非必需品,而不是更好的食物。
【/h/]我记得听我爷爷说过,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经常把家里的鸡蛋用来抽烟,而不是改善他的食物...由此可见,“温良恭俭让”这句话可能是错误的。
【/h/]很多时候,没必要“吃饱穿暖”。穷人宁愿吃得更差,也要攒钱去满足其他需求。
【/h/]在经济学中,这种行为也被称为“口红效应”。
【/h/]字面意思: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女性对名牌服装和珠宝的强烈消费冲动不得不转移到口红等相对便宜的奢侈品上。
【/h/]虽然生活拮据,但即使出门前涂上最便宜的口红也能给你带来一丝仪式感。
【/h/]同样,男性被迫抑制对豪宅名车的渴望,转而用少量闲钱享受一些廉价消费。
【/h/]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
【/h/]多轮经济周期验证的口红效应,来源:百度。
【/h/]口红效应对应的受试人群有两个特点:1。中产阶级心态;2.没有中产阶级的钱。
【/h/]碰巧今天中国有相当多的人属于这一群体。
【/h/]特别是大多数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已经被各种媒体和鸡汤洗脑了,在心态和消费水平上瞄准了中产阶级。
【/h/]有趣的是,他们过去从未成为中产阶级,未来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h/]因此,口红效应在中国不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它肯定会持续很长时间。
【/h/]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个趋势:中年人涌入租房大军。
【/h/]RealData最近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2023年,中国重点40个城市中,35岁以上的租客占比超过35%,比2021年增长了4.9%。
【/h/]相比之下,30岁以下尤其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有所下降。
【/h/]如果年轻人租房子,那就没办法了。积累太少,存不下首付。
【/h/]但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这种方式,这表明我们整个社会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h/]对于个人来说,这种变化是一件好事。
【/h/]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前十年,人们在中年后结婚生子租房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h/]这是过去二十年来“特色”房地产市场舆论造成的历史伤疤。
【/h/]但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不买房会被认为“过得不好”,但生活质量实际上是“变好了”。
【/h/]抛开长期畸形的“租售比”,生活是自己的。当租赁市场发生变化时,好的住房更容易获得,选择租赁也更符合逻辑。
【/h/]对于一些消费和服务行业来说,房地产的寒冬可能并不是生命的终结。
【/h/]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买房、买车和消费名牌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人才有更多的生活资金。
【/h/]事实上,如果你原本存了一笔钱来付首付,现在突然不需要它了,你会突然意识到,你不能用原来过艰苦生活的方式花掉所有这些钱!
【/h/]没有抵押贷款的麻烦,存款每月仍可获得利息。这样不好吗?
【/h/]即使现在挣钱越来越难,但大多数人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他们的幸福感也在上升。
【/h/]这被称为“迪士尼效应”——这意味着经济越不景气,失业人数越多,假期越推迟,迪士尼游客越多,娱乐业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筋疲力尽,但几乎没有娱乐时间。
【/h/]正常来说,出去玩毕竟不是奢侈服务,普通工薪阶层偶尔消费一两次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h/]把它和“口红效应”结合起来,就是目前最真实的情况:人们会用相对廉价的消费行为来更多地取悦和麻痹自己。
【/h/]虽然消费不再“高”,但频率却增加了。
【/h/]今年的五一假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h/]根据携程的数据,今年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旅行预订订单同比增长140%,增幅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h/]在县级市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8%,均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h/]云南芒市、吉林延吉和西藏林芝等地区机场城市的机票预订量都翻了一番...
【/h/]就像去年非常火爆的淄博和哈尔滨一样,在性价比越来越高的氛围下,水往低处流自然成为最理性的选择。
三。结论
【/h/]市场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任何东西的流行都反映了公众需求的变化。
【/h/]归根结底,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的情感需求都不会改变。
【/h/]就像拼多多的“真香”定律一样,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喜欢这样的购物平台。这只是这一时期的次佳选择。
【/h/]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逻辑中,我们只能在我们想要的和我们能承受的之间选择后者。
【/h/]与哈尔滨相比,欧洲的雪山和街景可能更浪漫;相比长春,昆明才是真正的春城,新马泰的热情更胜一筹;与沈阳相比,北京故宫确实宏伟壮观;与大连相比,马尔代夫的风景更迷人...
【/h/]谁不知道?
【/h/]但当你回头看看机票、酒店和各种消费的价格时,你会安慰自己。原来大连也有海,哈尔滨也有俄式建筑,长春也有烧烤美食,沈阳也是古都。
【/h/]只要你不定位你的朋友圈,谁会知道你是去巴黎卢浮宫还是去哈尔滨第六制药厂总部,谁会关心你是去圣彼得堡还是去* *街,谁会知道你是去东京还是新民街?
【/h/]也许,真正的旅游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