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实地探访:多家银行中长期大额存单告急
大额存单额度告急,债券基金依旧火热。
近日,民生银行停售6个月及以上期限存单产品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5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大兴区的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中长期大额存单短缺成为普遍现象。
此外,利率相对较高、收益确定性较强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也供不应求。今年第三期、第四期凭证式储蓄国债,发行首日就被抢购一空。一些投资者一大早就排队购买国债,一些网点一开门就销售一空。
在人工付息等高息吸存行为被严格限制后,部分企业存款和散户存款最终流向债券市场,债券基金成为投资债券市场的利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它。鉴于未来债券市场的表现,许多受访的债券市场专业投资者都看好债券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大额存单成为稀缺资源
时代周报记者从民生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该行没有半年及以上的存单,只能购买1月和3月到期的存单。两款产品均设置了最低20万元的购买额度,投资者年化收益率为1.7%。
在此之前,招商银行传出将暂停销售三年期及以上的存单。但时代周报记者咨询招行线下网点和线上客服,得到的答复是三年期及以上的存单额度不足。从招商银行的APP上可以看到,该行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期的存单仍然可以正常购买。但招行工作人员提醒,“可以关注大额存单的转区,部分转单性价比高。”
其他股份制银行中长期存单也供不应求。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发现,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也有类似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四大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仍可购买3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化收益率为2.35%。据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投资金额需要在100万元以上。虽然投资门槛高于普通存单,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咨询存单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西城区某支行,时代周报记者/摄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存单利率相比普通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并无优势。以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三年期存单为例,年化收益率与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一致,均为2.35%。一位老年男性储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普通定期存款是没有投资额度限制的。如果利率一样,就没必要买大额存单了。”
从银行经营来看,中长期大额存单额度紧张、存款利率下降都是银行稳定净息差的重要手段。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净息差直接反映了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两端定价能力的强弱。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到2023年末,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69%,首次跌破1.7%大关。
“鉴于目前的银行净息差水平,银行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是合理的。预计今年可能会继续多次下调存款利率,以减轻负债端的压力。曾有媒体报道,部分城商行开始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华东某券商固定收益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中长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调整继续沿着之前的趋势下行。部分城商行出现利率倒挂现象,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
前述分析师认为,高息存款更有效,绝非最优方案。虽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大多低于中小银行,但大型国有银行的普通储户数量仍然很大。这说明除了利率,金融消费者也会被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所吸引。
他补充道,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大多数城商行更迫切需要降低存款利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存款利率下调不仅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压力,也有利于中小银行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综合竞争力。
部分工行网点一开门就卖完了国债。
在走访中,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5月10日是第三、四期凭证式储蓄国债开闸首日,储蓄国债和存单一样受到追捧。在西城区工商银行某支行,一位年长的女性储蓄债券投资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一大早就来排队了,这个网点的额度是我们几个人排在前面买的。”
从门口贴的公告可以看到,工行网点配置的凭证式储蓄债券额度只有200多万元。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了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大兴区的几家工行网点,发现大部分工行网点的这批国债销售额度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记者走访的几家工行网点一开门就销售一空。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不同银行内部的国债销售额度分配方案略有不同。工行根据分行网点分配额度,建行根据销售情况分配额度。中国建设银行大兴区某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听说过网点分配国债销售额度的事情。建设银行没有额度后,柜台会通知。”
当天上午11点前,中国建设银行两家支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储蓄国债还有销售额度。当天下午,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建设银行某支行,该行工作人员表示,接到上级通知后,整个建行系统的凭证式储蓄国债额度已经售罄。
根据财政部公告,今年第三期、第四期凭证式储蓄国债于5月10日至19日发行。两期国债为固定利率和固定期限品种,最高发行总额300亿元。其中,第三期为3年,最大发行金额为150亿元,年票面利率为2.38%;第四期期限5年,最高发行150亿元,年票面利率2.5%。
△来源:财政部官网。
工行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与电子式储蓄国债不同,凭证式储蓄国债只能线下购买。她说,“此次发行的三年期国债票面利率略高于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投资者热情很高。购买国债后,可以在原购买机构提前赎回,但不能在发行期最后一天赎回。投资者提前赎回这两期国债,按照实际持有时间和相应的分级利率支付利息。”
在中国建设银行东城某支行,一位前来购买国债的中年男性投资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曾经在银行工作,这次是来给父母买国债的。”他认为,储蓄国债,由财政部发行,有绝对的信用保证,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投资产品。另外,国债是硬通货,短期流动性好,也可以用来质押贷款。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份发行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电子式储蓄国债也出现了“秒光”现象。当时有媒体报道,某大型国有手机银行公司的储蓄债券购买页面出现网页卡壳,五年期产品一分钟售罄。
一位接近某大型国有银行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4月份的国债发售过程中,一些没有抢到国债额度的老年用户情绪比较激动,从不同渠道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这一次凭证式储蓄国债更有利于老年人,很多老年投资者如愿购买了国债。
北方某券商宏观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排队买国债一直是一个现象。由于近段时间满足居民需求的资产稀缺,购买国债更受关注。在过去的几个周期中,楼市可以吸纳大量资金,居民对存单、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也没有现在这么迫切。但随着楼市单边向上调整的预期,兼具安全性和确定性的资产开始受到关注。
债券市场基金逐渐被投资者接受。
与银行零售端利率下行、抢大额存单和国债不同,今年4月前企业存款仍可享受较高利率。一位从事对公业务的银行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资质较好的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仍然可以通过人工付息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同时,资质较好的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银行的净息差压力相当大。这种现象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
根据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向商业银行发布的《关于禁止以高利率人为支付利息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超过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利息支付。之前违规作出的利息补偿承诺,在付息日不予支付。此外,《倡议》还明确,人工补息是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不应异化为绕过内部定价授权,实施变相利率补贴的违法行为。
知情人表示,零售业务的逻辑略有不同,公司客户也会在公司规则允许的框架下选择利率较高的银行。在这种压力下,国有银行为了留住企业客户,人工支付利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操作。《倡议》的发布,意味着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负债端压力将进一步缓解。
参考以往经验,在公众存款和零售存款吸引力下降、股权投资困难的背景下,债券市场往往会成为部分理财资金的最终归宿。债券基金是许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投资的重要投资方式。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中证综合债券指数(H11009。中证)过去一年上涨5.52%,最近三年上涨15.05%。
△数据来源:Wind,中证综合债券指数。
“机构偏好从头到尾配置债券型基金。在这一轮‘债牛’行情中,对市场敏感且具备一定投资能力的机构,早已开始通过债券基金进一步配置债券资产。”一位公募基金渠道人士表示,债券投资需要一整套系统的支持,配置机构亲自出去做债券交易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公募基金相对透明、综合成本等因素,购买特定的债券基金更符合配置机构的需求,部分机构会找公募定制债基。
招商银行西城区某支行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股票相关基金不够火,可能是因为债市表现不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传统理财用户开始积极尝试投资债券基金,我们也会引导客户做一些债券基金配置。”
展望未来债市,博时基金第三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张丽玲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前债市的风险来自于财政政策和杠杆。短期经济复苏将成为债券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债券投资需要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以便积极应对各种可能的市场状况。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背景下,10年期国债市场可能会保持区间波动,债市最近一轮短期调整似乎接近尾声。债市上涨的阻力来自于超预期的财政政策和可能的资金面收紧。
长城悦悦鑫30天拟任基金经理吴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的短期投资策略是以交易为主,配置为辅。如果市场出现进一步调整,将为信用债资产配置提供良机。这时候可以考虑增加中等评级的信用债来提高组合的静态收益,寻求获取超额票息。”
“绿色普惠金融债券在市场上仍然稀缺。与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永续债券相比,绿色普惠金融债券表现出更高的流动性和更低的波动性。与存单相比,绿色普惠金融债券的期限更长。在追求期限利差收益的同时,也能保持投资组合在长期管理中的灵活性。”嘉实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优选指数拟任基金经理朱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以国有央企和金融机构为主,信用资质优势明显,信用风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