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美国VC正流行“创业制片人”模式
先说最近的一笔交易。
不久前,美国新型模块化能源公司Exowatt宣布获得2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者包括a16z和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
萨姆·奥特曼在风险资本圈的影响力现在无需赘述。a16z也是硅谷顶级风险投资,其新基金今年刚刚创下新的VC募资纪录。成立一年后同时被两位顶级投资人吸引,不禁对Exowatt产生了兴趣,而跟随Exowatt的一个名为“创业工作室”的新投资模式引起了我的注意。
不同于传统的VC和孵化器,Venture Studio是自上而下的风险加投资模式。机构不再投资现有企业,而是主动创办、孵化公司。投资人还将作为联合创始人和首任CEO参与企业的战略定制和日常运营。因此在中国也被形象地翻译为“创业型生产者”模式。
这种模式目前在美国很流行。美国常青基金Sutter Hill Venture(SHV)通过这种模式成功孵化了明星创业公司雪花。后来,随着雪花的成功IPO,SHV也获得了数百亿美元的回报。
另一个数据更值得关注。据《福布斯》杂志报道,一项对23家领先的创业工作室的研究发现,在他们创办的415家公司中,成功率超过90%,过去7年创业工作室的增长率超过625%。
长期以来,硅谷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内机构的关注,一些新的融资形式也会在国内被跟进和使用。但小饭桌发现,投资人普遍认为创业工作室模式难度相当大。
门槛高,找不到职业经理人是国内VC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投资方化身联创,2亿美金换100亿回报。
严格来说,创业工作室是孵化器的一种,但其运作模式与目前常见的孵化器或加速器不同,区别就在于“活跃”二字。
通常我们一提到孵化器,就会想到Y Combinator这样的“创业学校”,主要为创业公司提供创业指导、资源和早期种子资金。在创业工作室模式中,投资人不投资现有的公司,而是主动发现未来的商业趋势,寻找行业内最优秀的人才,共同打造企业。
创业工作室模式的另一个核心是“共创”。通常在公司成立的前一两年,投资机构会亲自担任临时CEO或联合创始人,参与经营战略、日常运营和融资。当公司业务开始稳定增长时,机构会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然后会退到董事会支持公司,继续寻找下一个孵化机会。
以文章开头提到的Exowatt为例。这家公司由美国早期风险投资机构Atomic创立并孵化。早在2023年,Atomic就构建了Exowatt的产品和商业理念,然后通过寻找初创团队成立了公司。Atomic首席执行官杰克·亚伯拉罕(Jack Abraham)担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在Exowatt的后续融资中,也有原子的身影。
简单来说,Atomic既是Exowatt的投资人,也是创始人。
过去几年,美国很多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这种模式孵化了很多明星项目,有些项目甚至给投资人带来了几十倍的回报。
比如硅谷的明星创业公司雪花,是一家云存储技术开发公司,由Sutter Hill Venture的管理合伙人Mike Speiser在2012年孵化,他也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一任CEO。
2020年9月,雪花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雪花的IPO也创下了多项历史纪录。例如,它是当时软件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IPO,也是自1956年福特汽车公司IPO以来,巴菲特首次投资新上市的美国公司。
虽然Sutter Hill Venture没有公布这笔投资的具体回报,但据媒体报道,该机构对雪花投资不到2亿美元,拥有公司20.3%的流通股。换句话说,按照当时700亿美元的IPO市值计算,萨特希尔文图拉的股票总价值高达140亿美元,账面投资回报率接近70倍。
这不是个例。Exowatt背后的Atomic也通过创业工作室模式取得了不少成功:不到5年的时间,Atomic已经成功孵化了10家创业公司,其中不乏独角兽公司。
其中,线上健康品牌Hims于2021年1月被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公开上市,当时市值为16亿美元,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9.95亿美元。据报道,Atomic的内部收益率(IRR)已经超过70%。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国内的数据。根据Preqin发布的报告,2016年至2020年,在中国市场成立的美元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在15%至21%之间。同期人民币基金平均净IRR为25%,前四分之一人民币基金收益率为41%。
换句话说,Atomic的IRR已经达到业界顶尖水平。
二是门槛高,找不到职业经理人
【/h/]上面反复提到,创业工作室模式可以给投资机构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对于创业者来说,这种模式的优势也很明显。
原因也很简单。有专业的投资机构作为联合创始人创业,不仅可以提供资金、办公空空间、运营工具等资源,还可以让创始人在一定程度上更专注于技术研发、产品迭代等专业问题。
这一点对于早期创业来说非常重要。在以往的交流中,有企业家对小饭桌吐槽:现在企业平均融资周期在半年以上。如果你想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企业,创始人往往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会见投资者和做融资上,但他们减少了对企业本身的投资。
在创业工作室模式下,投资机构会在企业初期亲自参与企业的战略制定、日常运营和融资,为创业者消除后顾之忧。
当然,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
在小饭桌与采访对象交流的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创业工作室是一种高门槛的投资模式。究其原因,是对投资机构的投资能力、行业趋势的预测、领导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投资人杨力看来,能牵头创业工作室模式下孵化企业的投资人,一定不是来自纯财务投资背景。这个人往往需要对创业有深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最好是成功的连载创业者。
同时他提到,与传统的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VC投资策略不同,创业工作室模式势必会消耗投资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难应付两个项目,除了马斯克。”
杨力的观点也得到了Sutter Hill Venture管理合伙人迈克·斯佩瑟(Mike Speiser)的验证。据Speis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孵化雪花的时候,几乎把80%的时间和资源都花在了一个项目上。
当被问及这种模式能否在国内资本市场复制时,大部分人也表示不看好。除了上面提到的挑战,杨力还提到了一个现实问题:目前中国和美国在职业经理人的发展上差距很大。
职业经理人文化在美国一直很受欢迎,很多公司甚至在上市前就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带领公司迈上新台阶。著名的案例包括苹果、谷歌和优步。另一方面,国内还存在人员匹配不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投资人以B角的身份参与,技术提供方是CEO大股东。这是为了避免后期找职业经理人的障碍。”而他提到,“创业工作室模式的核心是,在公司业务差不多的情况下,投资机构会找人代替CEO的位置,但这个人在中国并不好找。找不到,就意味着放不下其他项目。”
企业家杜一舟认为,VentureStudio本质上是一种用长时间、高风险来换取高回报的投资模式,而国内的资本性质也决定了LP几乎不会为这样的策略买单。
“投资的最终目的是给LP一个回报,让自己持续受益。这几年国内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变成了政府投资部门,政府LP的核心就是赚最好的钱,底线是不亏。这也决定了国内机构很难大规模、系统地复制创业工作室模式。”
杜一舟说的是真的。《听说国有LP建议GP多读政府工作报告》一文中提到的小饭桌,一位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人表示,其机构内部早已达成共识——放弃部分投资回报,谨慎、谨慎、再谨慎。
然而,投资人张硕也强调,创业工作室模式在中国并非没有机会。比如CVC就有天然的优势。
“从资金来源来说,CVC多为自有资金,所以不受募资限制,做投资灵活性高,没有退出压力。从行业角度来看,其行业背景和专业能力使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小饭桌发现,一家大型车企的子公司CVC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类似的投资策略,即沿着自己的产业链寻找最前沿的创新模式,积极拉团队创业,而CVC作为天使投资人参与孵化过程。
虽然我不知道上面提到的CVC是否借鉴了美国风投工作室的模式,但至少可以证明国内投资人在早期投资创新方面也做了更勇敢的尝试。
(应采访对象要求,杨莉、张硕、杜一舟均为化名)。
参考:
1。创新VC: Atomic,创投工作室,海投环球。
2。创投工作室的创投创新,真知创投。
3。创业工作室(Venture Studio)是一家孵化了数百亿美元的公司,投资了实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