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买卖长期国债?
PS: 2900字
简介
今年以来,关于“央行买卖长期国债”的讨论很多。前段时间重点在“买”,最近重点在“卖”。
然而市场上的讨论采用的是一种非常粗糙松散的“自然语言”,所以整件事就是一个炖菜,要么贴上“MMT”、“松散”,要么贴上“紧密”的标签。
对于人类幼崽来说,“好人”或“坏人”这样的标签是一种有用的简化;然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是一个“过时的工具”,他们无法应对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
其实这个比喻也适用于“金融领域”,“宽松”或“紧缩”等标签都很初级。
其实一种特殊结构的描述语言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描述这种现象,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它。如果连我们都看不出来,那么背后的操作就全靠运气了。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语言来描述“央行买卖长期国债”的问题。
收益率曲线的自然状态和激发状态
在《超越传统货币政策体系》一文中,我们讨论了现行货币政策体系与传统货币体系的区别。
1。传统:基础货币受到严格约束;
2。目前基础货币宽松约束,银行负债质量紧缩约束;
这里用一个比喻来简化思考。央行构建的新体系中嵌入了“弹簧”,会使收益率曲线有非常强烈的平坦化倾向。
平坦是收益率曲线的自发状态。
在《论收益率曲线的运动规律与央行的货币政策》一文中,我们重点讨论了收益率曲线的旋转。
用物理语言来说,比如风险偏好的上升克服了系统阻力,使得收益率曲线逆时针旋转。
陡峭是收益率曲线的激发态,需要外力。
施加外力的两种形式
其实实体经济才是最重要的外力来源,这种外力是非常稳定和持久的。
如上图所示,首先,银行是为居民服务的,得到初次分配。分销银行越多,十年期国债和一年期存单的利差就越大。其次,非银行辅助银行再分配。配置的非银银行越多,一年期存单和R007的利差越大。
真正的“源头”在于实体经济。就居民而言,如果实体经济活动减少,那么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收入就会减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就会收缩,收益率曲线就会变得平坦。
金融机构之所以感受到强烈的资产荒,主要是“源头”出了问题。金融机构的雇主——实体经济——减少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大量金融机构“失业”。
如上图所示,cpi反馈了居民的风险偏好。目前,居民的风险偏好处于较低水平,由此衍生的金融服务需求较少。所以期限利差窄,金融机构饥不择食,感觉资产短缺。
这时,另一个基本力量产生了——财政赤字。如果政府扩大财政赤字,那么收益率曲线也倾向于逆时针旋转。但这种力量远不如实体经济强大,往往只是权宜之计。
一般来说,有两个力使收益率曲线逆时针旋转:
1。风险偏好得到改善、稳定和持续;
2。财政赤字是暂时的,需要通过撬动居民的风险偏好来发挥;
中央银行在买卖长期债券中的作用
既然收益率曲线的自发倾向是平坦化,那么在居民风险偏好较弱的情况下,央行完全没有必要“买长债”来平坦化收益率曲线,甚至可能招来“与民争利”的批评。
有人会举日本银行的例子。但两国货币制度差异极大,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因此,只要“商业银行的负债质量受到严格约束”,收益率曲线趋于平坦的惯性就客观存在。
央行唯一可以操作的方向就是“卖出”或者“卖出空”长期债务来缓解这种内在的紧张。
从这个角度来看,“卖长债”比“买长债”更合理,因为从制度设计上有一种“特殊的张力”,需要设计另一种机制来平衡这种张力。
了解了制度设计的原则,就不难理解最近的一些现象:
1。央行一再警告长期债务的风险;
2。中央银行出售空长期债券的制度设计可能性;说实话,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实际国情,货币当局的行为也是不同的:
1。美联储很少管理长期债务;
2。日本银行将购买长期债务;
3。中国银行将警告长期债务风险;
另外,有人会说,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
基础货币不是当前体系的紧约束。
【/h/]前段时间基础货币紧缩,央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框架是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框架。
现在采用的是双重框架——结构流动性充裕的框架。
如上图所示,准备金中长期供给总是充裕的,央行提前释放了充裕的中长期基础货币,转而通过其他维度约束金融市场,即商业银行的负债质量受到紧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投放或回笼部分基础货币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储备的中长期供给是充裕的。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完全没有必要“购买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是多余的。此外,央行有几种成熟的基础货币投资手段:1。RRR还原;2.启动mlf;3.推出omo。
结束语
搞清楚了基本制度的设计原则,才能正确看待“央行买卖国债”这件事。“长期债务投资风险的口头预警”根植于我们当前的货币体系——收益率曲线天然具有扁平化惯性。“央行发售或出售空长期债券”是“口头提示长期债券投资风险”的加强版。
从外力的角度来看,有三种基本的外力:1。居民风险偏好提高;2.财政赤字;3.央行出售长期债券。
首先,财政赤字是对居民风险偏好不足的补充;对称地说,央行出售长期债券是对财政赤字的补充。
什么意思?受限于项目的约束,财政部发债的步伐可能并不顺利,有时发债的步伐很慢。因此,央行可以卖出空长债来弥补空不足,再回购长债空来有效对冲债券发行节奏的波动。
最后,从资金利率的角度,我们会发现R007的利率并不是原因,而是一系列外力作用的结果。
如上图所示,只有当收益率曲线被外力逆时针驱动时,R007的中心才会保持向下,外力可以是实体经济,也可以是财政部。
当然,如果央行能卖出空长债,也是一种新形式的外力。奇怪的是,在这种体制下,央行的手段是卖出空长期债务,目的却是货币宽松;央行的手段是口头警告长期债务的风险,但目的是为了R007降。
这是一个极其违反直觉的推论,与我们的直觉体验相去甚远。根源是我们的制度设计和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因为国情不同。
当然,有些人还是会抓住那个问题不放,一直往下掉——为了降低R007,为什么不降低RRR呢?因为紧约束不是基础货币,紧约束是商业银行的负债质量,资金利率不动的根源在于缺乏外力。
如果你还在用“宽松”或者“紧缩”这样的标签思考问题,当然你就无法得到我所说的。你能看到的只有混乱和许多困惑。这是因为你完全忽略了“特殊制度设计”带来的特殊结构。
不了解结构,根本看不出来,之后的结论也只是一些废话。
央行对货币宽松的渴望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论收益率曲线的运动规律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超越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