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消费投融资还好吗?
2023年与其说是消费复苏年,不如说是消费复苏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修复工作将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除了消费超预期复苏、投资风向变化、IPO退出受阻、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等因素,2023年的消费投资将更加谨慎。
消费行业众多细分领域迎来洗牌年,或演变成真正的掌门人,或让市场惨淡收场。
表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是消费投资趋于谨慎,融资金额和金额双双下降。
1。融资事件和金额同比下降24.6%和41.4%。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3年,新消费领域共发生657起投融资事件。如果不考虑IPO轮次,已披露的融资金额约为353.9亿元。较2022年的871起和604.3亿元,融资金额和金额分别下降24.6%和41.4%。
2。咖啡、茶、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融资金额超过2022。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与2022年相比,食品饮料、餐饮、服务商、消费级智能硬件、跨境出海在投融资方面仍领先于其他子赛道;与此同时,各细分领域的投融资数量基本都有所下降。
但进一步细分显示,尽管整体下滑,但咖啡、现成茶、食品饮料上游农业、中式汉堡、预制蔬菜、智能可穿戴设备、跨境出海服务商等领域的投融资仍然非常活跃。
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3年咖啡赛道投融资近40笔,现有茶赛道投融资16笔,餐饮上游农业投融资24笔,肉夹馍投融资10笔,智能可穿戴设备投融资30余笔,均超过2022年水平。虽然预煮蔬菜和跨境出海服务商的投融资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有16家和20家投融资。
3。优先考虑早期投资和小额投资,消费行业迎来上市潮。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从融资轮次来看,还是以早期投融资为主。其中天使轮和A轮的投融资比例均超过1/5,种子轮A的总投融资比例占比为44.9%。B轮到D轮的投融资总额只占5%。
表5:2023年上市和拟上市消费企业
表6:2023年新三板上市消费企业
尽管IPO阶段性收紧,但已有61家消费类公司成功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比2022年还多。到2023年底,a股和港股仍有至少30家消费类公司。
4。千万级投融资占主导,730亿级投融资。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根据蓝鲨消费的估算,如果不考虑IPO轮次和未披露的投融资事件,总投融资金额约为353.9亿元。
从投融资事件的公开金额来看,千万级的投融资事件最多,占比近1/3。其次是百万级别,符合早期投资和小额投资的趋势。亿元级投融资72家,10亿元及以上级投融资5家。与2022年相比,亿元(含近亿元、1亿元左右)、10亿元级别的投融资事件有所减少。
表8:2023年获得早期轮数十亿美元融资的消费相关企业。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如果公开信息属实,根据蓝鲨的消费统计,获得天使轮和A轮数十亿美元融资的项目有29个,分布在消费级智能硬件、咖啡、休闲零食、营养健康品牌、宠物用品等细分领域。
5。新的消费投融资仍然集中在一线和超一线城市。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新消费投融资在区域上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一线和超一线城市。
分城市来看,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的投融资事件数量最多,分别为85起、84起、82起、81起和75起,占总数的54%。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创业更加活跃,消费创业更加集中。
以省级行政单位来看,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的投融资金额远多于其他省份或直辖市,分别发生了134起、91起、85起和82起投融资事件。
从区域来看,近90%的新增消费投融资事件发生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山东、湖南、福建、湖北。
6。投资机构方面,VC投资稳定,产业投资蓬勃发展。
表10:2023年消费领域的融资活动
图片来源:投资界,蓝鲨消费排列与映射。
筹资更难。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3年,消费赛道上发生了8起集资事件。从集资事件数量和基金规模来看,消费者集资更是难上加难。
表11:2023年部分机构投资的消费项目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顺序只是为了显示投融资金额,没有其他意思。
大潮过后,专注于消费赛道的投资机构依然很活跃,但更为谨慎。
虽然VC大量出逃,但L Catterton、金钟资本、黑蚂蚁资本、安百里高智资本、金鼎资本、梅花创投、弘章资本等投资机构都参与了三轮或三轮以上的消费投资。软银亚洲、跨大西洋资本、红杉基金、蓝欣亚洲等也会主导或参与消费企业的中后期投资。
不过有VC机构告诉蓝鲨,虽然还在紧锣密鼓的看项目,但几乎没有一个投的。资本的谨慎还表现在,不再只关注成长性,更多考虑企业成长的质量和企业的综合能力。华创资本消费投资人俞越告诉我们,大家达成的共识是:积极乐观,但持币观望,不好出手。
与此同时,更多的非金融企业和产业基金涌入消费电路,对创业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或并购。除了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还有大量的产业公司向消费赛道注入弹药,尤其是消费赛道的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以君乐宝为例,2023年先后投资了4家新型消费相关企业,包括羊绒世家、莫酸奶、莫派餐饮管理、张宗为生物等再比如母婴赛道上市公司孩子王收购母婴电商平台乐友。
二是格局重塑,多个细分赛道迎来洗牌期。
1。食品饮料:上游农业项目价值凸显,烘焙赛道陷入黑暗时刻?
2023年,餐饮赛道将具备以下五大特征:
一是17起10亿美元的投融资事件;
二是新三板上市或拟上市公司20家,食品饮料公司14家撤回IPO;
三是产业链上游的农业项目受到资本青睐,投融资事件超过20起,上市或挂牌6起;
第四,打折零食的格局被重塑,陷入规模战;
第五,烘焙行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表12:2023年食品饮料赛道亿级投融资事件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023年,食品饮料赛道发生170亿美元投融资事件。除了C轮及以上的投融资事件,其他轮次亿元的投融资事件主要发生在营养健康食品、休闲零食、食品饮料行业上游农产品或原料、中式新糕点、零售咖啡、精酿啤酒等领域。
表13:2023年食品饮料领域上市及上市企业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0家食品饮料相关企业上市或挂牌。其中,食品饮料行业上游企业占据6席,预制蔬菜企业占据2席,2家区域性乳企上市或拟上市。
表14:食品饮料板块上市企业将于2023年终止上市。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023年,食品饮料板块有14家公司撤回IPO申请并终止上市,其中12家公司发生在IPO阶段性收紧之后。
表15:2023年食品饮料上游投资的农业项目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食品饮料行业上游的农业项目受到资本关注。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4家从事农副产品养殖、加工、供应链的企业获得融资。其中,一致魔芋、十月水田、骑士乳业、康德农牧相继上市,金色菜地、早康枸杞相继上市,乐和食品获得亿元融资。
表16:2023年休闲零食相关项目获得融资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休闲零食领域发生15起投融资事件,折扣零食格局被重塑,陷入规模战。
2023年11月,赵一鸣小吃和零食忙宣布合并。合并后,零食忙团的门店数量达到6500多家。此前,上市公司万辰集团先后收购了“豪享来”、“来优品”、“迪雅迪雅”、“卢小禅”、“老婆大人”,整合门店数量约4000家。零食忙团和万辰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掌门人,折扣零食赛道陷入规模战。
表17:2023年获得融资的中式糕点烘焙项目。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023年,烘焙行业迎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洗牌。
数据显示,2023年,仍有12家中式糕点烘焙品牌获得投融资,其中鲁西河获得数亿人民币巨额融资。然而,第一批面包店“克莉丝汀”关店,中国新面包店品牌“虎头局”收缩关店且官司不断,“Momo点心局”北京店全部关闭,牛叫村破产清算,国际甜甜圈品牌“唐恩都乐”退出中国市场。
2。餐饮:咖啡与茶激战,肉夹馍概念兴起。
表18:2023年不同细分领域投融资金额及金额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眼球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已披露的融资金额为预估金额,不包括未披露项目和IPO项目;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已披露融资金额/已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数。
2023年,餐饮赛道的投融资将有以下五个特点:
【/h/】一、咖啡赛道大战激烈,品牌争夺领先。一方面是现有咖啡店的疯狂扩张,瑞幸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万店的咖啡品牌;一方面,投融资不断。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3年咖啡相关的投资和融资有38起,比2022年还多。同时,于、小咖啡馆老板、M站等7个项目获得1亿元投融资。
表19:餐饮赛道亿级投融资事件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眼球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其中,咖啡相关的投融资并不都属于餐饮行业。
【/h/】二、扩店、关店、上市成为现有茶的年度关键词。2023年有14笔与现有茶叶相关的投融资,由上海的茶白道、阿姨等大型茶叶品牌增资。获得弹药的茶叶品牌纷纷加入“万店计划”。与此同时,《一点点》陷入倒闭传闻,《书也烧草》的成交率居高不下,略有下滑。查百岛、顾铭、米雪冰城先后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冲刺上市;新茶供应商方面,年初“天业股份”登陆北交所,年底“德信食品”、“鲜饮”IPO终止。
第三,中式快餐连锁几经波折。“家乡鸡”和“老伯伯”撤回上市申请,IPO审核正式终止。终止挂牌的“老阿姨”选择了新三板,目前审核状态查询。
表20:2023年融资的中国汉堡品牌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第四,肉夹馍概念崛起。2023年,与肉夹馍相关的投融资事件有10起。
表21:2023年资助的熟食相关项目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h/】第五,预煮菜投融资额减少,锅菜登陆港交所,天天炒菜登陆纽交所。2022年,与预制蔬菜相关的投融资有25家,2023年减少到16家。
3。服务商:投融资事件91起,8家企业上市或挂牌。
表22:2023年消费领域融资十亿级的服务提供商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眼球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这里的服务商是指垂直于消费轨迹的服务商,或者代表包括知名消费企业在内的客户。
2023年,92家服务消费企业的服务商获得融资。
其中投融资80亿元,8家企业上市或挂牌。上市和拟上市公司中,有5家为消费品包装公司,包括希图集团、王楠科技、宏宇包装、华英包装、明丰包装,1家为电商公司,营销服务商桐庐答案,电商服务商极兔快递。细分来看,服务商领域的投融资集中在短视频营销、营销数字化、综合电商服务、零售数字化、包装材料、餐饮数字化、供应链等领域。随着Tik Tok本地生活的增多,“朵朵鲜花”、“抖乐惠”、“声波智能”等服务本地生活的企业受到资本青睐。
4。消费级智能硬件:智能可穿戴产品受资本青睐。
表23:2023年十亿融资的消费级智能硬件项目。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023年,消费级智能硬件领域发生投融资事件58起,亿元级投融资事件11起。如果不考虑IPO轮次和未披露的投融资事件,已披露的融资金额约为18.07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6230.75万元。
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智能小家电品牌“德尔马”和电脑外设硬件开发商“智迪科技”,先后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表24:2023年融资的智能穿戴项目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细分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尤其是AR智能眼镜和VR头戴显示设备最受资本青睐,共发生27起投融资事件。
5。跨境出海:跨境电商平台和服务商齐头并进。
表25:2023年十亿融资的跨境出海项目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3年,跨境出海领域共发生50起投融资事件,5家跨境出海企业融资金额过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SHEIN在5月份获得了20亿美元的融资。从公开信息来看,这是消费赛道今年以来金额最高的一次融资。
跨境卖家智欧家居、赛维时代、三洲已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跨境物流服务商“乐仓物流”、“范元国际”相继登陆港交所。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独立站SaaS软件提供商“思亿欧”、跨境出口企业“同福股份”IPO终止。
细分来看,跨境电商服务商和跨境电商平台吸引投资较多,分别有20起和15起投资事件。
6。美容保健:投融资事件38起,7家公司上市或上市。
表26:2023年美容护理领域的投融资事件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3年,美容护理领域共发生38起投融资事件。
其中3家企业获得1亿元投资,分别是化妆品隐形眼镜的“4INLOOK”、重组胶原蛋白基生物材料研发商“创健医疗”、虾青素酵母研发商兼转化商“袁遗生物”。
已有6家公司上市,分别是美丽花园、登康口腔、金博生物、富尔佳、润本、无锡京海。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用于日化、美容化妆品)研发及生产企业“长沙普济”在新三板挂牌。
还有两家公司的上市被终止,还有一家公司的上市没有更新。综合类化妆品公司环亚科技、多肽类化妆品原料供应商派肽生物撤回IPO申请。自暂停上市以来,“毛戈平”的财务信息一直没有更新。
7。宠物:投融资事件36起,1亿元投融资5起。
表27:2023年Pet项目获得融资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023年,宠物赛道共发生36起投融资事件,5起亿元投融资事件。与2022年的44起相比,投融资事件有所减少。
其中,宠物食品供应商“朗诺”在新三板上市,“乖宝宠物”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福贝宠物”撤回IPO申请,上市审查终止。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眼球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的食用量被整理成图表,有些宠物项目既做宠物食品又做宠物食品。所以所有细分行业的总和会超过宠物赛道融资总额。
从细分来看,资本依然看重刚需领域,这一点在数据中有所体现,宠物用品、食品、医疗的投融资金额最大。
第三,难以戒掉。消费将何去何从?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眼球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的消费量被汇编成图表。其中,IPO排队企业是指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仍在排队上市的消费类企业。
1。2022年下半年开始,消费行业迎来一波上市潮。
一方面,各大消费投资机构已将“推动符合条件的消费企业上市”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在经历了疫情期的考验后,随着投资风向的改变,消费企业也急需资金“回血”。
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少有123家消费企业将加速IPO进程。
尽管IPO政策阶段性收紧,30家消费类公司撤回IPO申请,但仍有44家公司上市,17家在新三板挂牌。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仍有30家消费类公司排队上市。与此同时,2024年元旦刚过,顾铭和米雪冰城相继递交了拟在港交所上市的招股说明书。
表30:2023年IPO终止的消费类企业
图片来源:企业调查、天眼调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等公开资料,蓝鲨消费整理制图。
2。消费类公司上市不容易。
2023年初,关于在IPO审核中设立“红黄灯”行业的传闻甚嚣尘上,给消费类企业上市蒙上阴影;8月,为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分阶段收紧IPO。受此影响,2023年下半年以来,至少有29家消费类公司撤回IPO申请,终止本次上市。
表31:排队上市的消费企业(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一些上市不顺利的消费类公司选择转战港交所。如米雪冰城将材料从深交所主板撤下,转而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有的选择新三板,比如从上交所主板转新三板的“老伯伯”和“同富股份”。但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港股破发率高,新三板流动性不好。
退出难,消费投资更谨慎,体现在数据上就是投融资数量和金额双双下降。方便快餐、茶饮、烘焙、宠物等细分行业,都有新的消费品牌或沉寂,或萎缩,或被收购,甚至陷入债务危机,面临倒闭的风险。
3。在此背景下,消费将何去何从?
黑蚂蚁资本创始人于和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消费对GDP的贡献超过一半,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结构性投资机会会越来越多,效率、技术、内容方向仍有提升空间,是消费品牌的沃土”。因此,他仍然对消费品牌和消费投资抱有坚定的信心。
市场永远有机会,不是说消费在消亡,而是一些不太健康的消费公司在消亡。
“消费从来都不是一个快速的行业。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消费品牌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磨砺还能生存下来。前几年大家都把它当成互联网,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解。消费是一个长坡,也是一个慢坡。能在缓坡中生存下来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才能获得更多回报”,某知名资本合伙人告诉蓝鲨消费。
道道基金管理合伙人姚震说,“接下来我们能看到的,给创业者提意见和建议的,就是坚守规则,不忘勇敢。”
本文来源于《食用蓝鲨》。作者:张丹华,编辑: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