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存指南:做小事,等大洪流
让我猜猜。今年不是你最好的一年。它总是这样:只有在最好的已经过去的事实之后。今年不是你最糟糕的一年,最糟糕的可能还没有到来。然而,我不知道。未来应该会有更好的。我们必须乐观。没有乐观,人就活不下去。
【/h/]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对你来说,这是等待的一年,观望的一年,试图做出决定却不知所措的一年。商界人士正在考虑是否要再做一次。你做得越多,情况就越糟。继续做下去赔钱了怎么办?
【/h/]即使我很幸运,我现在赚了很多钱,但谁知道我明天会不会突然遇到巨大的风险呢?不知道要不要买房。不买的话,血汗钱该投资哪里?那些有工作的人正在考虑是否要换工作。那些没有工作的人不知道是否要找工作。不是我不想工作,而是我找不到好工作。为什么好工作和好男人一样都不见了?
【/h/]你想改变,但又不想改变。你想离开又不想离开。你想打,却不敢打。你想放弃,但又舍不得放弃。这一年与爱尔兰作家贝克特创作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非常相似。两个流浪者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下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神秘人物,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过去的一年也是如此:你所期待的从未出现。等待似乎没有尽头。为什么我们只能等待?你自己也不能理解。
【/h/]有时候,你很乐观,总是认为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但令你失望的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有时候,你非常悲观,总觉得很快就会发生巨大的危机,但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你就像一个老房东躺在楼下,满腹心事,一脸愁容,直到深夜都睡不着。就在那时,你听到住在楼上的年轻人回来了。他坐在床上,脱下一只靴子,重重地扔在地板上。
【/h/]事实上,你已经听到了他上楼的脚步声和开门的声音,你知道他即将脱下靴子,但隔着天花板传来的一声闷响仍然让你大吃一惊。过去的经验告诉你,接下来,年轻人会脱下另一只靴子,重重地扔在地板上,再次发出“咚”的声音。所以,你焦急地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但不知何故,年轻人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把第二只靴子轻轻放在地板上睡着了。
【/h/]只是苦了你。你在下面一层,不知道上面一层发生了什么。你总是认为有第二种声音,也许下一分钟,也许下一分钟,但你每次都猜错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你心里想,也许第二只靴子已经落地了,但它是什么时候落地的呢?为什么第二只靴子与第一只靴子的着陆方式不同?这是一场大比赛吗?你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莫名其妙。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没有一声巨响,人们根本无法相信事件的发生。
【/h/]等待可以滋养希望,但无助地等待太久只会消耗信心。等待可以让人更加坚韧,但也会让人逐渐麻木,失去对新事物的敏感度。等待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宽容、耐心和豁达,但也会让人变得愤世嫉俗,失去勇敢的品质。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你等待,或者你不耐烦地等待,这不会影响星星的运动,也不会影响风雨的摇摆。
【/h/]不管园丁多么耐心和真诚,花不可能在花期之前开花。然而,漫长的等待可能会消磨你的意志。信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就像资本不断贬值一样,就像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的人会失去一点他们带走的东西一样。等待太久就像流沙,太小了,很容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中,放弃抵抗,甚至让你细细品味不由自主地、平稳地掉下去的感觉。
等待还是不等待是一个问题。哪个选择更有勇气?哪个选择更忠诚?哪个选择更明智?哪个选择更有远见?哪个选择会让你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哪个选择会让你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风险?
【/h/]别急,还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像你一样在等待?
【/h/]首先,宏观和微观
【/h/]因为每个人都在等待同样的事情。决定个人命运的不是微观选择,而是宏观趋势。
【/h/]当然,说到宏观,每个微观主体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大家的宏观观就像雾里看花,盲人摸象。
【/h/]陈老板是重庆江北区观音桥农贸市场的大商户。他从事干果生意,主要从新疆进货。近年来,做生意真的很难。陈老板觉得赚一块钱要准备十块钱,赚一百块钱只敢花五毛钱。疫情终于过去了。春节期间,陈老板和一帮朋友去重庆一家火锅店吃饭。火锅店里人山人海,没有座位。他们等了又等,翻了七次桌子,但还是没轮到他们。问服务员,疲惫的服务员没好气地说,没有座位了,所以没等就走了。陈老板和他的朋友非常生气,但转念一想,这难道不是经济复苏的信号吗?或许,今年会是报复性增长。他们非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他们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饮料。不喝酒的朋友也喝酒。
老板他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这家房地产企业从广东河源起家,规模中等,深耕珠三角。因为不是上市公司,没有业绩扩张的压力,一路稳扎稳打。这一年,何老板陷入了焦虑。不是因为房地产生意不好做——尽管它确实很难做——而是因为他隐约觉得可能有一个重大的机会,他害怕自己不会抓住它。
【/h/]巨大的机会几乎总是出现在危机之后,那时人们还沉浸在悲观情绪中。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都是如此。何老板说,如果还有机会,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我们有点不清楚,不敢动。
【/h/]何老板注意到,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在给地方面更慷慨,可以提供更优惠的条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何老板是一个集住宅、办公和产业为一体的园区。住宅楼不好卖,办公楼入住率不到50%,但工业园区看起来很热闹。问公园里的老板,他们都说生意不好。然而,何老板发现水电费不仅没有降,反而增加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h/]老板杨灿回答老板何的困惑。杨老板是一家机电产品制造商。制造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比剃须刀片还薄,但如果你不做,你就做不到。工厂设备已被拆除。如果你不做,你该怎么办?卖了?对谁?工厂里还有一群工人。如果他们辞职了,他们该怎么办?被解雇了。工人不干,地方政府也不干。它已经低于盈亏平衡点,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h/]杨老板记得他在读EMBA的时候,老师说只要收入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会死亡。尽头在哪里?老师说市场的均衡状态是所有企业利润为零。经济学的人生哲学是,所有企业家的命运都是徒劳地工作一辈子。
【/h/]杨老板对自己的企业还是很有信心的,出口订单比以前多了。但他是个谨慎的人。他担心机电产品订单的增加可能是因为需要更多的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要开办工厂,我们需要更多的机电产品。等都布局好了,机电产品出口岂不是不可能了?到那一天,中国制造业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吗?
【/h/]卖老人鞋的张老板感觉不到市场的寒意。相反,他认为生意很好做。根据农历,今年的春天被视为闰二月,民间有在闰月为老人买鞋的习俗。张老板看到的趋势是老人买鞋,孩子们也给老人买鞋。他问很多老年顾客,你们的收入减少了吗?老人们说,不,养老金涨了。张老板觉得这些老人过得挺好的: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出国旅游,有的跑马拉松,有的骑自行车。北京一位老人一直在“安利”张老板。你得买辆自行车,不贵,就几万块。骑自行车是最适合我们老年人的运动。
【/h/]卖白酒的郑老板感受不到张老板的乐观。他觉得今年的市场很糟糕。不是说经济形势不好对白酒有利吗?因为也许更多的人会借酒消愁。不完全是。高端白酒还能苦苦支撑,而中端白酒已经被打败了。郑老板说,许多白酒的销售价格低于出厂价,所以卖家想不出其他办法,只能低价倾销。
【/h/]白酒为什么卖不出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年轻人不爱喝白酒。这个年轻人喝什么?他们喝奶茶。年轻人可以为了省钱而挨饿,为了节省一顿饭的钱,但他们转身就买了一杯奶茶。奶茶颜色艳丽,口感甜腻,口感丝滑,花样层出不穷,让年轻人欲罢不能。奶茶是年轻一代的精神寄托。一个小女孩说,我好累啊,为什么不让我喝一杯奶茶呢?
【/h/]你看,这可能就是我们还在等待的原因。因为每个微观主体的感受不同,很难从微观观察直接跳到宏观判断。对同一微观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宏观解释。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为每一个悲观的消息找到一个乐观的理由。
【/h/]企业倒闭是因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该行业正处于低迷时期,正在经历痛苦。年轻人不上班是因为都想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如果你对此一无所知,或者你完全看到了它,最终的结果将是相同的。今年,宏观政策表现出罕见的决心。
【/h/]宏观不动,微观肯定不敢动,别人不动,你也不敢动。最后谁也没动,他们陷入了僵局。于是,各种悲观的声音就出来了。听多了你会有点不安:真的会那么差吗?
【/h/]其次,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手艺。
【/h/]为了解决你的困惑,我把这本书的主题定为宏观,因为宏观是今年最热门、最重要的话题。巧合的是,宏观经济学也是我多年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我有近20年的宏观政策研究经验。让我告诉你一个行业秘密。很多宏观经济学的前辈都坦言,宏观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最多只是一门手艺。
【/h/]有些宏观经济学家特别出众,一眼就能看穿宏观本质。他们有不同的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周期。换句话说,他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我的导师余永定是一位出色的宏观经济学家。他汇编了一套自己多年来参与的宏观讨论,这个标题并不新鲜。这出自《圣经·传道书》中的一句话:“已经发生的事,还会再发生;做过的事还会再做。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现在讨论的宏观经济问题可能很多年前就已经讨论过了。一个国家遇到的经济问题可能是另一个国家多年前遇到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宏观经济学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h/]宏观经济学之所以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因为我们的宏观经济学家对自己的期望值不高,不会追求过分的精确。模糊的正确性胜过精确的错误。宏观经济学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在重大问题上不犯方向性错误。这背后其实有一个逻辑——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系统本身是一个生命体,它会对外部干预做出反应。即使宏观政策有时做得太多或太少,只要方向正确,差异不差,经济体系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h/]基于这个标准,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h/]中国经济会崩溃吗?号码
【/h/]中国经济还能实现快速增长吗?是的。
【/h/]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难吗?不难。
【/h/]那为什么离目标还有差距呢?因为决策比理论更难。宏观决策很难,不是因为问题太复杂,而是因为工具不对。过多的政策目标和过多的约束条件会影响决策思路。
【/h/]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知问题。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宏观和微观是不同的。宏观和微观最大的区别是微观是自己决定的,而宏观是和别人一起决定的。既然是大家一起决定的,宏观的最终结果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每个人都乐观,经济就会繁荣;如果每个人都悲观,经济就会萧条。除了自信什么都没有。
【/h/]宏就像山顶上的一个球。如果你把它推向左边,它就会落到左边,如果你把它推向右边,它就会落到右边。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这是一种“多重均衡”。牛顿力学定律不再适用于相对论世界。同样,微观推理很可能误导宏观讨论。这是宏观经济学家最简单的道理。不幸的是,理解这一点的人太少了。据说学历史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历史是由不学历史的人创造的。学宏观经济学的经常会有类似的感受。
【/h/]总而言之,宏观不是微观的总和。但你是微观主体,你决定不了宏观。
【/h/]所以,你的问题变成了:如果我不能决定宏观呢?
【/h/]你必须相信自己,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是一个微观主体,知道宏观不是微观的总和。
【/h/]有什么区别?当然有区别。在高速公路上,所有的汽车都在向前行驶。如果你想反方向开车,太危险了。然而,向前行驶时,有些司机更聪明,总是看着路况,随时准备变道,并有意识地寻找高速公路的出口。如果前方有交通堵塞,这些聪明的司机将更容易避免它。交通堵塞是你无法控制的宏观变量,但避免交通堵塞是你可以做出的微观选择。
【/h/]你可以把宏观政策想象成天气的变化,微观主体是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农民不能控制天气,但要学会“靠天吃饭”。明天是否会下雨,是否会晴天,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直觉。下雨多就要排水,下雨少就要抗旱。无论天气如何,他们都应该想办法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观主体有了应对宏观波动的经验。如果你足够聪明,你会有意识地理解别人是如何做的,并向别人学习。
【/h/]2023年,我做了一件事:我考了电工证。当然,整个过程与我最初的想象大相径庭,我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我的电工水平仍然很差。然而,这次经历是值得的,它给我带来的经验是:做小事情,学习小技能,享受小快乐,等待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