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杭PK,“第五城”花落谁家?

ze2年前健康742

上一篇《最新城市排名出炉,谁快谁慢,谁晋级谁掉队?》,我分析对比了几组“城市CP”。其中,广州与重庆争夺“第四城”,南京、天津、宁波、青岛争夺第十至十三名,是近两年比较受关注的城际PK。

但其实这些PK更多的是在纯GDP数字的层面上。黑暗中有一场影响很大但讨论很少的城市大战,那就是北上广深之后谁才是真正的中国“第五城”?

目前这场城市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最后谁会死,我们拭目以待。

先说成都。成都的优势是面积大。比如GDP,成都去年已经过了2万亿大关,而杭州还要等到今年年底;再比如人口。截至2022年底,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126.8万,而杭州只有1237.6万,比杭州多近900万。

当然,如果只看面积,成都并不是最大的。相比人口,重庆3200多万,直接碾压全国所有城市;相比GDP,重庆和苏州也排在成都之前。

但是“第五城”是综合实力。

就像重庆的GDP已经超过广州,人口是后者的近两倍一样,前者本质上是一个中等省份,面积比整个浙江小不了多少,属于“大城市+大郊县+大农村”的超级组合,所以一般认为广州是一线城市,重庆不是。当然,成都比不上广州。即使只看核心城市,成都和重庆的人口和GDP也是旗鼓相当。

不同的是,成都背靠8400多万人口的四川广阔腹地,而重庆的势力范围基本局限在当地。这种差异最终转化为一些核心指标的差异:

比如,论“吸金”能力,2022年末,成都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也就是所谓的百姓“总资金”为53188.7亿,而重庆为49567.2亿;论“抢人”能力,2010年以来成都常住人口增加了721.4万,而同期重庆只增加了328.7万,不到成都的一半;关于交通地位,国务院文件中的措辞是“建设成渝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注意成都和重庆的顺序。

其实成渝PK也印证了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二流直辖市的发展潜力不如一流省份的省会”。虽然成都和重庆的差距没有“天津对杭州”或者“天津对武汉”那么明显,但是在谁能代表西部地区争夺“第五城”的问题上,成都明显比别人强。

关于苏州,我在《苏杭PK,没有胜负》一文中提到,苏州本质上是由一个特大城市、若干个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或区域。苏州本身与杭州、成都完全不同,自然不具备作为“第五城市”的综合实力。

此外,前十名中的武汉和南京也是竞争激烈。“新一线”这个概念刚提出的时候,对于哪些城市算“新一线”,哪些只能算“强二线”有很多争议。于是我参考“北上广深”四条线,提出了“韩荣杭宁”四条新线的概念,并逐渐成为共识。

不过随着这几年的发展,这四条新线也开始分化了。武汉最初与成都争夺GDP第七的城市,后来逐渐落后,并受到疫情打击,排名甚至被杭州超越。虽然已经被赶超,但是无论是城市层面的资金总量,个人层面的人均收入,还是企业层面的上市公司数量和世界500强,武汉和杭州的差距都很大。

南京更惨。因为行业太传统太繁琐,这几年经济发展缓慢。虽然期间赶超天津挤进前十,但越来越多的人指出,南京的经济已经有了“天津化”的迹象。不仅与蓉、汉、杭的差距在拉大,未来能否保住第十名,是否会被经济更有活力的宁波、青岛超越,自然也不具备争夺“第五城”的实力。

其实不说别的,今年的杭州亚运会(随后是“一带一路”良渚论坛),以及成都大运会和世界科幻大会,都已经代表中国展示了链接世界的能力,成都和杭州已经领先其他城市一步,成为最有资格角逐“第五城”的选手。

路过上面的争议城市,回来看看成都。

前面说过,成都的规模优势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成都作为整个西部地区的核心,至少是两个城市中的一个,区域地位相当于北方的北京,东方的上海,南方的广州深圳。成都有15个外国领事馆(另有5个即将开设),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广州,而杭州一个也没有。

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很少有发达的大城市,人们的选择很少空,所以不仅是四川省内各个城市的人们,很多周边省市的人们,比如重庆、贵州、甘肃、陕西等,都把成都作为迁移的首选。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外来人口已经达到近600万,其中约150万来自外省,这在西部城市中并不多见。

比如著名的武侯祠周边,以西藏自治区政府成都办事处为中心,聚集了包括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医院(成都医院)、商业(西藏街)等成熟的藏族社区。另外,在藏区有很大影响力的康巴卫视,总部也在成都。成都成为汉族城市中藏人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被戏称为“藏区第二省会”。

如果说Xi安是西北五省的联合首都,那么成都或许可以称为“西部省份的联合首都”。就连远在西樵、总人口只有2500万的新疆,在蓉常住人口也有4万多。

广阔的腹地为成都聚集了庞大的人口。到2022年底,成都常住人口已经逼近北京,比广州深圳多几百万。考虑到北京的城市人口总量由于疏解非首都的功能一直在持续减少,而成都却保持着近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后者应该很快就会超过北京,成为“全国人口第三城”。

成都由于人口众多,成为很多大企业进军西部的总部基地;随着人流、物流的激增,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航空空吞吐量也已位居全国第三,2022年更是一度登顶全国。

当然,成都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地处西部内陆,不仅给成都带来了很高的城市地位,还带来了难以逾越的地理劣势。虽然近年来西部开发随着内部流转的启动和地权的兴起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东强西弱、东富西穷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

不要和长三角、珠三角比。即使与拥有5000亿省级副中心城市的中部省份,如河南(洛阳)、湖北(襄阳宜昌)相比,成都在四川也是孤独的、孤立的。绵阳,全省排名第二,去年GDP 3600多亿,在浙江排名倒数第四。

以至于虽然四川是每年接受财政转移支付最多的省份,但成都和广州、Xi安一样,是仅有的三个实行三级财政的副省级城市。因为我们要抽出一部分钱给省里支援省内其他兄弟城市。所以,虽然GDP高于杭州,但就地方财力而言,成都远不如实行二级财政的后者。

未来随着成都的崛起,四川乃至西部的资源和人口将被进一步虹吸。北京周边会不会出现成都那样的贫困带还不好说,但成都很难和省内其他城市形成产业合作和发展合力。在这方面,成都真的很像一个区域版的北京,而杭州更像一个更小的深圳。

与成都相反,杭州位于中国最富裕的江南地区。站在宝石山上环顾四周,都是富裕的城市。而且,与南京在江苏的不满和白眼不同,杭州在浙江的排名(24.13%)是沿海省会城市第三高,仅次于海口(31.31%)和沈阳(26.56%)。

这样的好处是杭州可以有效调动省内资源为我所用。比如最近杭州一放松楼市限购政策,立刻吸引了大量省内文泰金逸等地的购房者携带资金北上。所以杭州的腹地虽然可能没有成都广阔,但是腹地的资源绝对不输给成都,甚至更厚。

当然,杭州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它还有一个上海的大哥。以至于杭州再怎么进步,也成不了长三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反过来影响杭州进一步聚集资源,成为制约杭州发展的重要天花板。

好在杭州的崛起从来都不是靠行政力量推动的,而是靠市场。如上所述,杭州是一个更小的深圳,但实际上,杭州比深圳更依赖市场。作为一个特区,深圳被赋予了很多政治资源,而杭州在2012年之前几乎没有。

说到杭州的崛起,绝对是个异数。“一五”和改革开放前的往事就不提了。直到今天,杭州还没有一家央企总部。同时,因为上海的存在,很少有外企把总部设在杭州。甚至国外的工厂也大多去了苏州。

而杭州这一路走来,从早些年的万向、娃哈哈到今天的吉利、阿里,主角都是民营企业。全市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与温州、泉州的民营企业不同,杭州的产业链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升级。尤其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杭州已经达到了世界一线城市的水平。金融科技应用率(用户占比)持续在90%以上,因此被公认为“全球移动支付之城”。

当然也有人批评杭州的经济结构太“虚”太不真实,尤其是制造业。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分数怎么样?从杭州一个城市的角度来看,当然虚拟和实体产业都在发展,省内好的企业和高校最好搬到省会。中西部的强省,比如成都,武汉不都是这么干的吗?但是如果杭州有,那宁波和温州呢?

事实上,杭州真正难得的是,它依靠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和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落地生根,而没有太多触及省内其他城市的蛋糕,甚至自身资源也在逐渐向绍兴、海宁、德清外溢。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杭州市外流入人口达320.5万,是成都市的两倍多。他们出了很多类似丁香园的创业故事,意思是生在异国他乡是苦橙,搬到杭州是橙。

这一招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精疲力尽的钓鱼。不仅省会发展了,全省也能一起富起来。一方面,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缓解了省会的压力。即使省内二胎是计划单列市,财政收入与国务院直接分成,杭州依然可以实行二级财政。另一方面,地方财富可以源源不断地反哺省会,为其提供参与全国城市竞争所需的枪支弹药。

反映在数据上,杭州无论是城市资本总量、上市公司市值、居民人均收入、富裕家庭数量甚至房价都遥遥领先于成都,位居全国第五甚至第四。换句话说,成都虽然大,但经济素质明显不如杭州,这也是很多专家支持杭州为“第五城”的重要原因。

[h/]四

综合来看,成都和杭州各有优势,短期内估计很难分出胜负。

未来极有可能是广东深圳争夺第三城市,现在是北京上海争夺第一城市。你们会互相追赶,共同进步,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的一线城市第三梯队。

当然,考虑到广州近年来从一线逐渐掉队,不排除重新洗牌,形成京沪深一线和广杭成一线的新组合。

但无论哪种组合,都意味着新的头部城市排名时代已经到来。

相关文章

再全球化投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什么?

2016-2020年,作者断断续续介绍了卡罗尔·奎格利的文明史观(文明史系列),尤其是文明的无序、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和“容忍多样性和文明冲突”是最重要的文章。在过去几年G2的大斗争下,全球资本...

关于中国制造的五个误解和五个悬念

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历史时期。1992年到2015年,是全球化1.0时代,资本和技术的全球分工,效率至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编织供应链,美国的信息高地与中国的制造业洼地紧密结合,使中国成为具有...

面对无所不有的互联网世界,人们为何一无所有?

前几天网上刷屏了一篇关于某大学老师送外卖经历的文章。虽然文章内容争议颇大,作者调查肤浅,数据经不起推敲,逻辑不清晰,但确实引起了人们对国外销售平台的审视。 互联网平台的考试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全...

如何看待影视行业的补助?

【/h/]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地方的政府与影视行业的关系比中国更紧密,而这种容易被很多人忽视的关系恰恰是经济支持,这甚至已经成为整个影视行业的无形支柱。【/h/]看完2023年的影视行业年报,事实浮出水...

黄光裕接管国美金融业务,能否完成久拖7年的支付牌照收购?

【/h/]2024年,黄光裕已经回归国美三年,他不再勇往直前。【/h/]“恢复国美原有的市场地位需要18个月的时间。”2021年2月,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回归商业江湖后首次公开发声。他希望重振国美过去的声...

纽约曼哈顿核心区三折卖楼,美国地产怎么了?

当英伟达、苹果等科技巨头都在喝着酒唱着新市值的时候,美国的办公地产的日子却有点难过...就在上周,美国房地产巨头Related以不到5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一栋写字楼(西44街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