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的未竟之事,500亿帝国上不上市
3次蝉联中国首富的浙商领袖、娃哈哈创始人宗后卿于2月25日去世,享年79岁。
【/h/]许多国内企业家将宗后卿视为里程碑式的人物,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其个人微博中将他称为“一代传奇”。
【/h/]从创业年代来看,宗后卿常被定义为“84后”企业家。同期的企业家还包括华为创始人任郑飞、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和万科创始人王石。按地域划分,宗后卿属于浙商的代表。
【/h/]宗后卿从42岁开始创业以来,生意一直起起落落。从改革开放、外资进入中国,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年轻人的转型,宗后卿几乎经历了中国民营企业走过的所有道路,并最终带领娃哈哈成为国内饮料巨头。
【/h/]但现在,对于三十几岁的娃哈哈来说,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市场表现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Z世代的消费者心理与几十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挑战者正在形成威胁,许多品牌已经利用资本的力量抢班夺权;互联网浪潮下,如何真正拥抱电商,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智。
【/h/]随着宗后卿的去世,所有这些事情都成了未竟之事。
【/h/]首先是中年危机
【/h/]在宗后卿去世之前,娃哈哈的内部权力交接已经开始,他的女儿宗馥莉逐渐接管了公司的许多工作。2018年,宗馥莉出任娃哈哈品牌公关部部长。于2021年,宗后卿卸任总经理一职,其女儿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h/]与相对保守的宗后卿不同,宗馥莉对新事物持更开放的态度,一直在探索娃哈哈年轻化和多元化的可能性。
【/h/]2018年,娃哈哈推出AD钙奶味奶心月饼、七彩营养快线、彩妆盘等潮流产品。2020年,娃哈哈与盲盒品牌POP MART合作推出全球首款“盲水”。此后,在宗馥莉的带领下,娃哈哈与英雄联盟、斗罗大陆等ip推出了多款联名产品。与此同时,娃哈哈还取消了与王力宏的合作,并迎来了新的代言人许光汉·徐。
【/h/]在加入娃哈哈之前,宗馥莉早在2016年就打造了一个以其英文名Kelly命名的饮料品牌,并以新国民潮流的概念推出了KellyOne果蔬汁、0糖、0脂肪和0卡路里的高端茶和气泡水等多款产品。
【/h/]但要把37岁的娃哈哈打造成一个可以长盛不衰的消费品牌并不容易。放眼整个中国饮料市场,2016年前后,跑马圈地式的渠道铺设接近尾声,市场天花板正在逼近。同时,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市场对饮料产品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娃哈哈的困境开始暴露。一方面,它缺乏爆炸性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其传统营销模式的影响力开始下降。
【/h/]公开资料显示,娃哈哈拥有10多个品类2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但明星产品仍是老三样,其中娃哈哈AD钙奶和娃哈哈纯净水系列于1996年推出,营养快线于2005年上市。
【/h/]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娃哈哈在产品层面未能满足和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h/]“娃哈哈品牌缺乏高调性,而新生代消费者喜欢个性化的产品。娃哈哈的多元化布局从未停止,但没有好的产品、包装和个性化的产品,很难打动新生代消费者。”朱对说。
【/h/]宗后卿显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于人来说,站在30岁是年轻的。对企业来说,30年已经老了,大企业病也出来了。”
【/h/]娃哈哈的中年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公司业绩上。2013年,宗后卿以116亿美元的净资产荣登2013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榜首。同年,娃哈哈创下了783亿元的营收纪录。不过,从全国工商联每年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来看,娃哈哈近年来的营收规模都在400亿元左右。
【/h/]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娃哈哈营收在波动中下滑。此后至2021年,娃哈哈营收重回500亿元以上,达到519亿元;2022年,娃哈哈营收为512亿元。
【/h/]娃哈哈在品牌形象和产品性能方面受到了严峻挑战。而这一切都留给了新的舵手去解决。
【/h/]第二,到底有没有上市?
【/h/]娃哈哈是为数不多的未上市消费品巨头之一。
【/h/]1996年,娃哈哈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为了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宗后卿引进了饮料巨头达能。当时,娃哈哈与达能、香港百富勤合作成立公司,以“娃哈哈”为商标生产纯净水、八宝粥等产品。其中,娃哈哈持股49%,达能和香港百富勤共同持股51%。
【/h/]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百富勤将其股权出售给达能,达能跃升至51%的控股地位。
【/h/]2006年,双方的“婚姻”关系急转直下。达能认为,除了合资公司之外,宗后卿还与国有企业和员工建立了一系列非合资企业。这些非合资企业每年也赚取了巨额利润,夺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因此,达能要求以40亿元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宗后卿拒绝了这一请求,双方发生了争执。
【/h/]此后两年,双方经历了数十起诉讼和仲裁,达能败诉。2009年9月,双方达成和解,达能将51%的股权以投资方式出售给娃哈哈。
【/h/]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宗后卿对资本有了不同的理解。此后,娃哈哈坚持不负债、不发债、不贷款、不上市的“四不”战略,以自有资金运营,成为中国商界一个特殊的存在。
【/h/]但在2017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庆典上,宗后卿松口说:“上市后可以加快企业发展,会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此后,宗后卿对多家媒体表示,未来可能会考虑上市。
【/h/]作为年营收数百亿元的饮料巨头,娃哈哈从未明确表示要通过上市融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同行已经走向资本市场。
【/h/]2020年9月,农夫山泉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市值一度突破7000亿港元,其创始人钟睒睒也多次成为中国首富。除了老牌饮料企业,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于2021年6月登陆港交所。此外,米雪冰城、茶百道、上海阿姨等多家公司也在排队申请上市。
【/h/]除了融资,登陆资本市场还可以促进企业建立更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
【/h/]作为一家注重“家族文化”的民营企业,宗后卿在家里一直保持亲力亲为的态度。但与父亲不同的是,宗馥莉对待员工的方式更像是一位现代企业管理者。
【/h/]早在2017年4月,宗馥莉就计划以5.07亿元收购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糖果的全部股份,尽管收购以失败告终。不过,宗馥莉在声明中表示,“这是一次积极和建设性的探索。”
【/h/]2019年,宗馥莉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娃哈哈上市是非常正常的举动”。她还说:“如果你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人们会对你的投资产生怀疑。虽然我们也是一家大品牌企业,但别人会认为上市公司是一家有明确标准化流程的公司,会更放心和你谈判。”
【/h/]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娃哈哈是否会在宗馥莉的操刀下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h/]第三,电子商务问题
【/h/]上世纪90年代,娃哈哈开创了“联合销售”模式,将经销商分为总部、经销商、二批经销商和销售终端。每个经销商只负责自己地区的销售任务,不能在其他地区交叉销售商品,因此在定价方面必须遵循娃哈哈的规定。
【/h/]同时,经销商每年需根据各自的经销金额向娃哈哈支付预付款,并在每次发货前结清前期费用,这使得娃哈哈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依靠这种模式,娃哈哈还与各大经销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进入千家万户。
【/h/]然而,随着快消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互联网渠道的出现,联合营销的优势不再具备。
【/h/]“联合销售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娃哈哈庞大的出货量作为利润的保证。但现在,以娃哈哈相对低端的产品零售价,渠道利润有限。随着娃哈哈品牌调性、渠道话语权和产品定位的下降,联合销售的价值已不复从前。”朱彭丹评论道。
【/h/]也许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向抵制电子商务、甚至与阿里创始人马云分道扬镳的宗后卿,正在逐渐接近电子商务。
【/h/]2016年4月,娃哈哈成立富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0月,娃哈哈发布富力汇,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业务;2018年,娃哈哈推出线上微商城,以微信业务的方式销售联名产品。
【/h/]2020年,娃哈哈先后注册成立了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鸿臻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表示将打造保健品电商平台、食品饮料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哈宝游乐园等四大电商平台。2021年,娃哈哈推出S2B2C平台“快卖网”,并邀请商家免费入驻。
【/h/]然而,娃哈哈这些年的“触电”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富力汇推出不到一年就被放弃,并于2017年退出市场。但快手网络平台的产品大多属于娃哈哈,品类较少,也很少有第三方商家入驻。
【/h/]根据宗后卿此前的表述,娃哈哈要推进的电子商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TO C电子商务,而是其经销商体系的电子商务。换句话说,娃哈哈的电商依托互联网进一步提高了经销商体系的效率。
【/h/]在娃哈哈,宗后卿一直是一个权威和父亲般的存在。在外界看来,娃哈哈就是宗后卿,宗后卿就是娃哈哈。2018年,宗后卿告诉《中国企业家》,“他们都说我独裁。过去,我真的太细致了,导致员工对我产生了依赖”。
【/h/]然而,宗后卿去世后,接棒者能否成功扮演宗后卿的角色,仍充满不确定性。
【/h/]时间跳到2011年,宗后卿和父女一起参加了央视的一档财经节目。主持人问宗后卿:“娃哈哈加宗馥莉是什么?”宗后卿回答说:“它等于一个更强大的娃哈哈。”主持人转身问宗馥莉:“娃哈哈负总后卿是什么?”“等于零,”宗馥莉说。
【/h/]我想知道多年后宗馥莉的脑海中是否会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