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的红利与顺风的包袱
我
今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月,所有正常运营的企业都在做预算,为明年的工作做安排。
我认识一家500强民营企业制造企业,今年预算利润达成率预计为60%,明年利润目标与今年原定目标相同。这意味着明年的利润将比今年增加2/3。
我问,设定目标的依据是什么?这位企业家想了想,“为了聚集各方面的信心。”
我问,你有多大把握?他回答说:“以前估计七七八八是可以的,现在不确定性很大。但是大家都没有目标,可能连今年的利润都保不住。”
他们今年没有完成利润目标,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地方政府希望企业满负荷生产,但如果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生产库存。他们现在的开工率还可以,70%到80%,最低的也就30%到40%左右,有的生产线甚至已经停了。
地方政府也希望加大投入。他们对服务业进行了一些投资,但对制造业的扩张持谨慎态度。“现在的市场,每个月都有产品在跌价,一投资就面临亏损。”
二
我问的更多的是企业。感觉制造业更卷起,服务业复苏相对更明显。一般企业参与更多,龙头企业优势更明显。
两个月前有新能源车企跟我说“防御性裁员”。并不是他们的现金储备不够,而是担心明年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所以要尽早做好降低成本的工作。
今年年初,光伏组件的价格约为每瓦1.8元。11月初,国家能源集团集中采购居然报价0.971元每瓦(不含运费)。有行业领导表示,光伏组件跌到每瓦1元是不理性的。这样的价格,整个产业链很难盈利。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硅专家也表示,根据目前的技术标准,如果组件价格低于每瓦1.1元,企业将很难盈利。
房地产衰退仍在广泛蔓延,悲观预期仍在发酵。据柯睿统计,前三季度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成交41567.4亿元,同比下降11%。部分家居行业上市公司表示,担心2024年新开工、新房销售、竣工数据继续下滑,从而抑制整个行业的增长预期。
钢铁和房地产是强相关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钢铁企业营业收入4.66万亿元,同比下降1.74%;利润总额621亿元,同比下降34.11%,平均利润率仅为1.33%。
服务业的数据好很多。Pinorange旅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a股54家文化旅游相关公司中,有46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3家实现盈利。其中,13家景区公司盈利,2家亏损,12家航空空机场全部盈利。在海外上市的携程和朱华业绩非常好。
消费品行业总体稳定,强者恒强。饮料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9.09%,青岛啤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5.02%,伊利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36%。农夫山泉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3%。
从白电来看,前三季度,美的、海尔智家、格力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27%、12.71%、9.77%。
“新三样”龙头的表现极为抢眼。前三季度,比亚迪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9.47%,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7%。汽车公司普遍表现良好。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沪深两市22家上市公司营收总额同比增长20.9%,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9.5%。
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移动的东西(汽车)相关联的行业的寿命要比与固定的东西(房地产)相关联的行业的寿命要好得多。
三
确实各行各业都在打滚。
要么你是领军冠军,要么你是专业化创新,要么你性价比高,要么你有极致体验,要么护城河足够深,要么你有新的技术路线,或者新的商业模式,否则日子不好过。
即使是行业龙头企业,如果负债过高,过去几年产能扩张过快,开工率不足,风险很大。
突然想到,所谓的高质量发展是不是靠一般平庸的做法难以继续发展?是市场压力大,竞争水平越来越高,企业不敢放松的发展?
和熟悉私人飞机的人交流。早些年,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从事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的企业,买了很多私人飞机、私人游艇、海外豪宅。最近,它们中的许多正在打折出售。一个是回笼资金,一个是私人飞机的维护费用一年至少三四千万。以前这不是钱,现在有压力。当年赚钱容易,财富效应明显。现在大环境反了,过去赚的大钱、快钱、股权财富又“丢”了。
反而是一些曾经利润如纸,制造业苦不堪言的人,现在已经成为了龙头企业和民族品牌,有的甚至走向了世界。
人的本性就是放松,讨厌工作。没有人生来就喜欢打滚。但我越来越觉得,如果体量的结果是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创新力,那么体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我走访了很多光伏企业,确实是滚滚而来,而且越来越大,总量过剩。但是,先进产能并没有过剩。如晶科能源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1.25%,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98.94%。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N型TOPCon技术上有先发优势。前三季度N型组件占组件出货量的57%,而N型组件比P型组件有更稳定的溢价,因此业绩在量和利润上都有所增长。
隆基绿能一直是光伏龙头。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4%,这是2018年以来利润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尤其是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为负。但隆基也在技术上全力创新,在研发上投入很大,他们押注BC电池路线,认为未来五六年BC电池将是晶体硅电池的绝对主流。
有企业表示更看好N型电池中的HJT(异质结)路线。有公司表示,拓普康、HJT、BC都属于晶体硅电池,钙钛矿作为新型薄膜电池的代表,可以引领下一代技术。准备比较低调的大企业,看清楚哪条技术路线代表未来,就说投资几百亿。
我以为光伏竞争格局基本已成定局。现在,它甚至可能不会从中间开始。
这样的体量必然会被淘汰的很惨,但是大家各走各的路,在市场上竞争,最终会让中国在这个行业继续领先世界,出海的时候优势和成功率会更高。
我们曾经有一个跳跃前进的阶段,春风吹在脸上,风吹得到处都是。那是一个顺风期,也是一个增量期,但是顺风期养成的习惯和方式,往往到后来就成了负担。从竞争的激烈程度来看,是逆风期。本质原因是需求不足,导致供给侧内卷化加剧,但逆风也意味着更大的磨炼,就像冬泳一样。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说过,不想跑,就得跑。战胜自己的懒惰,先战胜自己,是战胜对手的前提。
我说的“逆风中的加成”是指我可以在逆风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
[h/]四
今年我也去了很多地方调研,对政府的压力和努力也有很多体会。
12月初,看到很多媒体报道11月湖南省委书记暗访的情况。他在暗访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资产闲置的问题。
比如11月7日在永州,我暗访了永州经开区的中国南方植物提取技术中心项目建成后常年闲置的问题。27日,在岳阳,我暗访了被称为“中国湖泊第一博物馆”的洞庭湖博物馆。主体工程于2018年12月验收,但因资金缺口较大而暂停施工。28日,在益阳,我暗访了益阳高新区,该区投资数亿元为企业定制厂房,但厂房建成后未能实现正常运营并获得租金等收入。
企业方面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政府方面存在资产闲置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
说明外延式扩张、数量式扩张的传统增长方式无论对企业还是政府都是不可持续的;
说明最终需求(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远远跟不上增长的步伐。
湖南领导在暗访中多次提到,要“有效盘活闲置资产”、“深刻吸取教训”、“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深入研究可持续有效的运行机制。
在地方层面,你会看到一对复杂的矛盾:
1。我们必须追求增长。没有成长,无论是就业赚钱还是城乡面貌,各方面的机会都会很少。鉴于中国高储蓄率和间接融资的背景,地方政府通过信贷负债(显性或隐性政府担保)和土地财政来加杠杆、拉投资、促增长是合理的。过去确实有很多现实的增长机会,比如工业化、城镇化、大基建、新基建等。投资驱动的模式是有效的,政府也习惯了。所以很多人把中国的金融体系称为“增长型金融”,因为相当一部分财政货币是用于投资拉动增长的。
2。增长是有条件的、昂贵的和有限的。会受到国外市场需求变化、国内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居民收入和预期变化的制约。如果不顾条件、成本、限制继续投资,就会有闲置资产。资产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负债和供应商的投资。如果资产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不达预期,那么还债就是大问题,层层债务连着债务。
如果需求充足,政府主导投资拉动增长没有大问题。现在难的是需求端疲软。
很多经济学家坚持认为,中国还有很多投资空,没有必要效仿欧美,直接向需求侧的居民和市场主体“撒钱”、“放水”。他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把钱发给居民消费还是储蓄是不确定的。如果是当期消费,钱就没了,不像投资可以沉淀资产。这种说法在过去是合理的,因为我们当时基础设施落后,闭上眼睛会提高生产效率,带来长期回报。“基建狂魔”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现在,一方面,基建投资的边际回报已经很低了;其次,资产需要维护和折旧。如果资产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被闲置,就会缩水甚至倒闭。近年来,城投公司一直在加杠杆,成为投资主体,但效果如何?到处都很清楚。
此外,主张投资驱动的人也低估了直接补贴对消费者的乘数效应。
在和很多企业交流的时候,感觉成长就像一个魔咒,像企业脱不掉的红舞鞋。我由衷地佩服那些总是在努力寻找成长的企业家,但我也看到很多企业,尤其是长寿企业的存在逻辑不是成长,而是健康的活着。
我想提醒一下前者,一定要客观看待自己在顺风环境下的优势和成绩。如果逆风期来了,这些优势还存在吗?如果存在,就是实实在在的优势,否则可能就是负担,比如债务过度膨胀,形成大量同质化产能,机构臃肿,应对低效等等。
地方政府也是。顺风期建设是把握时机的表现。在需求减弱的逆风期,不良投资是负担,而且越来越重。
当然,还有长期的正外部性、宣传和基础投资,或者说到升级的基础设施,我们还是要投资。但一定要做好从资产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投资回报的工作。如果它没有成效,我们必须考虑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它能否持续下去。
有时候我觉得房地产的下滑也不全是坏事。如果热浪持续,土地财政源源不断,未来可能会出现比现在多得多的“闲置成果”。
v
最后,逆风期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从宏观角度来看,过去我抱着赤字率越少越好的态度。随着对更多地方情况的了解,现在我倾向于对赤字比例更加宽容。
与美国、日本相比,我们的宏观赤字率并不高,尤其是政府负债率很轻。改善赤字率,应该在需求端多下功夫——比如生育、育儿、教育、医保、社保、新市民住房,多渠道增加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因为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稳步增加财产性收入——人们会越来越放心,消费自然就上来了,所以无论是产能过剩还是供给端的资产闲置, 如果能启动良性循环,即使现在赤字水平再高,未来也能消化。
微观上,最近和创业者聊的时候,我说的更多的是能力是机会,逆风也是机会。
不是说现在没有机会。中国的单一大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世界上很少有市场有这样的规模。这是我们的基本报价。“出海”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新的机会。然而,过去那么容易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国内主要问题是体量,国外主要问题是各种本地化情况,复杂多变,世界不是平的。
我想不出一个简单的,轻松的舞蹈解决方案。在国内,只能抱着不怕量的态度,积极参与量,争取竞争力,争取创新。体积越大,就越强。在国外,要熟悉各种凹凸不平的地形,适应环境,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要百折不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要学会随遇而安,要学会安抚自己躁动的心。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让我完全屈服...哦!把人的一生活几千遍多美好啊!”
想通人生不容易,很多力量都想让你屈服,但如果你就是不屈服,坚持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创造价值,无愧于世界,是一件很好的安慰自己的事情。
2024年,我会继续和你在一起。